一种油气润滑快速插拔机构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1123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属板带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润滑快速插拔机构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板带轧制技术的进步,轧制速度越来越高,轧辊轴承的润滑条件及要求也越来越高,油气润滑以其润滑效果好、节约润滑介质及维护工作量少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轧机换辊时需将旧辊拖出机架,此时需要先拆卸掉轧辊轴承座上的油气润滑管,待轧机装入新磨好的辊系后再装上油气润滑管。现有轧制生产线大部分润滑管的安装及拆卸采用操作工手动进行接头拆卸及插拔分离,影响换辊时间,效率低下,尤其是传动侧的油气管路,其周围有轴头抱紧、横移机构和接轴及托架装置的影响,操作空间小,难以伸手够到接头,并且作业时有一定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润滑快速插拔机构及使用方法,能够实现油气管路的快速分离和接通,具有作业时间短,效率高,降低了工人作业强度,且便于拆装,好维护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油气润滑快速插拔机构,包括软管1,软管1由管接头2连接在活塞杆3一端,活塞杆3为中空结构,活塞杆3装在缸体4内部组成气缸,缸体4头尾分别加工有进气口a和进气口b,活塞杆3另一端装有动接头6,动接头6与固定接头7相连并安装在轧辊轴承座8上。

所述的动接头6包括腔体11和接头体15,腔体11与接头体15通过密封螺纹连接,顶针13与弹簧14由接头体15封装在腔体11内部,腔体11有内外两个锥面,内锥面与其内部安装的顶针13锥体相接触,外锥面用于与固定接头7的锥形体接触,顶针13前部为立柱,后部为锥体,锥体上装有密封圈三12,锥体沿周向均匀加工斜孔,数量为2到6个,用于接通润滑介质,斜孔在密封圈三12后方。

所述的固定接头7一端为螺纹,另一端为锥形体,螺纹端面及锥形体上均加工有密封沟槽,分别用于密封圈一9和密封圈二10的安装,固定接头7与动接头6连接端为锥形体结构。

所述的固定接头7锥形体处设置有通气孔,通气孔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斜孔,数量为2到6个,并与锥形体处内部中心孔联通。

所述的缸体4通过支架5进行支撑。

一种油气润滑快速插拔机构的使用方法,机组要进行换辊时,进气口a通气,活塞杆3后移,带着动接头6与固定接头7脱离,顶针13在弹簧14的作用下复位,其锥体与腔体11内锥面接触,压紧其间的密封圈三12,将油气通路关闭,当轧机装入新辊后,进气口b通气,活塞杆3带着动接头6向轧辊轴承座8移动,并逐渐与固定接头7接触,顶针13顶住固定接头7锥形体端面后,开始压缩腔体11内的弹簧14,此时顶针13锥体与腔体11内锥面逐渐脱离,润滑介质能够通过活塞杆3中空通孔及顶针13锥体上的斜孔进入到固定接头7的斜孔及中心孔内,同时腔体11外锥面与固定接头7锥形体相靠近并压紧密封圈二10,防止润滑介质外泄,这样就完成了润滑回路的接通,活塞杆3与缸体4之间此时仍留有行程余量,保证动接头6与固定接头7之间能够压紧。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能够实现油气回路的快速接通及分离,反应快,作业时间短,效率高,降低了工人作业强度,提高了装机水平。此机构及方法占用空间小,便于拆装,好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快速插拔机构接通位视图。

图2是接通位固定接头和动接头剖视图。

图3是分离时动接头剖视详图。

图4是快速插拔机构分离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叙述。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软管1,其由管接头2连接在活塞杆3外端,活塞杆3为中空结构,其内部通孔用于润滑介质的流通,活塞杆3装在缸体4内部组成气缸,缸体4头尾部分别加工有进气口a和进气口b,缸体4固定在支架5上,活塞杆3穿过支架5内部孔洞,活塞杆3靠近轧辊轴承座8的一端安装有动接头6,固定接头7安装在轧辊轴承座8上,如图2所示固定接头7一端为螺纹,另一端为锥形体,螺纹端面及锥形体上均加工有密封沟槽,分别用于密封圈一9和密封圈二10的安装,固定接头7和轧辊轴承座8之间装有密封圈9,固定接头7的锥形体上套有密封圈二10,固定接头7锥形体处通气孔为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斜孔,数量为2到6个,并与其内部中心孔联通,让出中间与顶针13立柱的作用面,如图3所示动接头6由腔体11、密封圈三12、顶针13、弹簧14和接头体15组成,腔体11与接头体15通过密封螺纹连接,顶针13与弹簧14由接头体15封装在腔体11内部,腔体11有内外两个锥面,内锥面与其内部安装的顶针13锥体相接触,外锥面用于与固定接头7的锥形体接触,顶针13前部为立柱,后部为锥体,锥体上装有密封圈三12,锥体沿周向均匀加工斜孔,数量为2到6个,用于接通润滑介质,斜孔在密封圈12后方。顶针13尾部装有弹簧14,弹簧14一直处于压缩状态,保证其一直往前推着顶针13,弹簧14另一端与接头体15相接触作用。

如图4所示,机组要进行换辊时,进气口a通气,活塞杆3后移,带着动接头6与固定接头7脱离,如图3所示,顶针13在弹簧14的作用下复位,其锥体与腔体11内锥面接触,压紧其间的密封圈三12,将油气通路关闭。如图1所示,当轧机装入新辊后,进气口b通气,活塞杆3带着动接头6向轧辊轴承座8移动,并逐渐与固定接头7接触,顶针13顶住固定接头7锥形体端面后,开始压缩腔体11内的弹簧14,此时顶针13锥体与腔体11内锥面逐渐脱离,润滑介质能够通过活塞杆3中空通孔及顶针13锥体上的斜孔进入到固定接头7的斜孔及中心孔内,同时腔体11外锥面与固定接头7锥形体相靠近并压紧密封圈10,防止润滑介质外泄,这样就完成了润滑回路的接通,活塞杆3与缸体4之间此时仍留有行程余量,保证动接头6与固定接头7之间能够压紧。至此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油气润滑快速插拔机构及使用方法,包括软管,软管由管接头连接在活塞杆一端,活塞杆为中空结构,活塞杆装在缸体内部组成气缸,缸体头尾分别加工有进气口A和进气口B,活塞杆另一端装有动接头,动接头与固定接头相连并安装在轧辊轴承座上,进气口A通气完成油气管路的快速关闭与分离,进气口B通气,完成油气管路的快速接通,本发明作业时间短,效率高,降低了工人作业强度,且便于拆装,好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徐利璞;苏旭涛;王悦晗;苏明;魏志毅;计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01
技术公布日:2018.03.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