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离合器过油孔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94311发布日期:2019-02-15 23:25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离合器过油孔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一种汽车离合器过油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用钻头加工产品上面所有过油孔,但是有些过油孔存在一定的角度加工不便,容易出现断刀,而且尺寸超差较严重。如图1所示,具体加工工艺为:将产品立放,加工面反面贴合夹具支撑,采用中心孔定位柱固定,正面压紧;采用钻头开粗刀加工第一孔、第二孔、第一个过油孔;精刀加工第一孔、第二孔、第一个过油孔;夹具旋转180°;采用钻头开粗刀加工第三孔、第四孔、第二个过油孔;精刀加工第三孔、第四孔、第二个过油孔。此加工工艺需要开粗刀和精加工刀具加工六个孔,加工程序繁琐,步骤较多,加工费时降低加工产能,而且刀具磨损严重,有断刀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靠性高、防止螺纹烂牙、降低产品内部不良率的汽车离合器过油孔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汽车离合器过油孔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用机边气枪将夹具和产品吹干净;

b、将产品水平放置在夹具上;

c、手动转动产品保证夹具边缘凹槽卡紧产品边缘凸台;

d、启动夹具夹紧按钮,夹具压紧产品上端面;

e、启动程序运行按钮;

f、程序运行,夹具顺时针旋转10°;

g、程序运行,角度头加工第一个过油孔,加工时间为5s;

h、第一个过油孔加工完成,角度头恢复原位;

i、程序运行,夹具逆时针旋转20°;

j、程序运行,角度头加工第二个过油孔,加工时间为5s;

k、第二个过油孔加工完成,角度头恢复原位;

l、夹具顺时针旋转20°,回到原位,夹具松开;

m、手动取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加工更加可靠,便捷,降低加工断刀风险,减少尺寸超差,加工时间更短,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汽车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孔;2-第二孔;3-第三孔;4-第四孔;5-第一个过油孔;6-第二个过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说明中省略了与本发明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汽车离合器过油孔的加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a、用机边气枪将夹具和产品吹干净防止产品或夹具上铝屑造成产品加工面压伤;

b、将产品水平放置在夹具上;

c、手动转动产品保证夹具边缘凹槽卡紧产品边缘凸台;

d、启动夹具夹紧按钮,夹具压紧产品上端面;

e、启动程序运行按钮;

f、程序运行,夹具顺时针旋转10°;

g、程序运行,角度头加工第一个过油孔,加工时间为5s;

h、第一个过油孔加工完成,角度头恢复原位;

i、程序运行,夹具逆时针旋转20°;

j、程序运行,角度头加工第二个过油孔,加工时间为5s;

k、第二个过油孔加工完成,角度头恢复原位;

l、夹具顺时针旋转20°,回到原位,夹具松开;

m、手动取件。

本发明只加工第一个过油孔5和第二个过油孔6,步骤简单,加工时间短,加工产能提高,而且角度头加工降低断头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虽然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及其优点,但是应当理解在不超出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替代和变换。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仅限于说明书所描述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和步骤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从本发明的公开内容将容易理解,根据本发明可以使用执行与在此所述的相应实施例基本相同的功能或者获得与其基本相同的结果的、现有和将来要被开发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在它们的范围内包括这样的过程、设备、手段、方法或者步骤。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过油孔的加工方法,用机边气枪将产品和夹具吹干净保证夹具和产品干净无铝屑;将产品水平放置夹具上;手动转动产品保证夹具边缘凹槽卡紧产品;启动夹具夹紧按钮,夹具上端面压紧产品;启动程序运行按钮;程序运行,夹具顺时针旋转10°;程序运行,角度头加工第一个过油孔;第一个过油孔加工完成,角度头恢复原位;程序运行,夹具逆时针旋转20°;程序运行,角度头加工第二个过油孔;第二个过油孔加工完成,角度头恢复原位;夹具顺时针旋转20°,回到原位,松开;手工取件。本发明加工更加可靠,便捷,降低加工断刀风险,减少尺寸超差,加工时间更短,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史华;邱圣南;季颖;张宏超;王青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雄邦压铸(南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19.0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