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3222发布日期:2020-06-30 19:54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自动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



背景技术:

在冲压领域,传递模是一种常用的模具形式,其特点是没有搭边料带,因此能够有效节省原材料,另外,没有让搭边料带的限制,能够更自由地实现各种复杂的成型工艺。其缺点是需要搭配自动化机械手实现冲压半成品在成型工步间的移转,需要设计机械手,自动化程度高,换款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在大吨位的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在保证模具结构稳定的前提下,设计了一种能够快速换款的机械手,适合工业化生产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其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安装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机械手,所述上模包括左导柱安装板、右导柱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左导柱安装板和所述右导柱安装板下端面的两端部上的若干根导柱、连接在所述左导柱安装板和所述右导柱安装板之间的上冲头;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的且分别于所述导柱一一对应的导套,所述上模下行时,所述导柱穿设于所述导套内,所述机械手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主机械手和分别与所述主机械手可拆卸连接的副机械手,所述副机械手相对设置,设于待冲压产品两侧,所述副机械手有多种且分别对应多种待冲压产品。

优化的,所述主机械手有两根,机械手还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主机械手的左端部的左机械手安装台和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主机械手的右端部的右机械手安装台。

进一步的,所述左机械手安装台和右机械手安装台的上端面与所述主机械手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左机械手安装台和右机械手安装台分别与所述主机械手通过机械手连板连接,所述机械手连板分别与所述左机械手安装台和所述右机械手安装台通过螺栓组件相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手连板分别与各个所述主机械手通过定位销相连接。

优化的,所述主机械手的下端面上且与所述机械手连板相对的部分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安装于所述机械手连接板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定位孔位置相对应。

优化的,所述副机械手包括与所述主机械手可拆卸连接的副安装条、安装于所述副安装条上的夹持手,所述夹持手具有与所述副安装条连接的连接段以及呈v形的夹持段,所述夹持段包括两根相倾斜设置且后端相交的支撑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夹持螺钉,所述夹持螺钉的螺帽部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待冲压产品的外圈部分插设于所述夹持空间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将导柱和导套安装在机械手外侧,由于四个导柱和导套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可以有效提高导正效果,提高模具精度;机械手采用主机械手和辅机械手配合,主机械手为共用设备,辅机械手与模具对应,有效节省机械手成本和实现快速换款。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机械手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主机械手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机械手安装过程侧视图;

附图8为夹持手的结构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包括安装于冲床上滑块上的上模、冲床下台面上的下模以及安装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机械手。

如图3、4所示,上模2包括左导柱安装板、右导柱安装板、固定安装于左导柱安装板和右导柱安装板下端面的两端部上的若干根导柱、连接在左导柱安装板和右导柱安装板之间的上冲头;下模3包括下模座30、安装于下模座30上的且分别于导柱一一对应的导套,上模2下行时,导柱穿设于导套内。在本实施例中,导柱和导套分别有四个,四个导柱分别为安装于左导柱安装板下端面上的第一导柱22和第二导柱23以及安装于右导柱安装板下端面上的第三导柱25和第四导柱26,第一导柱22和第三导柱25位于机械手4的同一侧,第二导柱23和第四导柱26位于机械手4的另一侧。四个导套分别为与第一导柱22相匹配的第一导套32、与第二导柱23相匹配的第二导套33、与第三导柱25相匹配的第三导套35、与第四导柱26相匹配的第四导套36。

如图5-7所示,机械手4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主机械手41和分别与主机械手41可拆卸连接的副机械手4,副机械手4相对设置,设于待冲压产品两侧,副机械手4有多种且分别对应多种待冲压产品5。

主机械手41有两根,机械手4还包括分别设于两个主机械手41的左端部的左机械手安装台6和分别设于两个主机械手41的右端部的左机械手安装台7。左机械手安装台6和左机械手安装台7的上端面与主机械手41的上端面齐平,左机械手安装台6和左机械手安装台7分别与主机械手41通过机械手4连板连接,机械手4连板分别与左机械手安装台6和左机械手安装台7通过螺栓组件相固定连接,机械手4连板分别与各个主机械手41通过定位销61相连接。主机械手41的下端面上且与机械手4连板相对的部分开设有定位孔,定位销61安装于机械手4连接板的上端面且与定位孔位置相对应。

如图8所示,副机械手42包括与主机械手41可拆卸连接的副安装条421、安装于副安装条421上的夹持手422,夹持手422具有与副安装条421连接的连接段423以及呈v形的夹持段424,夹持段424包括两根相倾斜设置且后端相交的支撑板425、安装于支撑板上的夹持螺钉426,夹持螺钉426的螺帽427部分与支撑板425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待冲压产品5的外圈部分插设于夹持空间内。

左机械手安装台6和右机械手安装台7是主机械手的安装平台,分别通过两两垂直的丝杆组件为机械手提供三次元运动。安装过程中,先将上模2运行到上死点,以其中一个机械手为例,如图8所述,首先放入主机械手41,从第二导柱23和第二导套33、第四导柱26和第四导套36之间的空隙中穿过,放到左机械手安装台6和右机械手安装台7上,二者之间通过定位销定位,通过螺栓组件固定。然后,将副机械手42安装到主机械手41上,并通过螺丝固定。两根机械手的安装方式相同。安装结束后,即可用于正常生产过程。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其包括上模、下模以及安装于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之间的机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左导柱安装板、右导柱安装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左导柱安装板和所述右导柱安装板下端面的两端部上的若干根导柱、连接在所述左导柱安装板和所述右导柱安装板之间的上冲头;所述下模包括下模座、安装于所述下模座上的且分别于所述导柱一一对应的导套,所述上模下行时,所述导柱穿设于所述导套内,所述机械手包括相平行设置的主机械手和分别与所述主机械手可拆卸连接的副机械手,所述副机械手相对设置,设于待冲压产品两侧,所述副机械手有多种且分别对应多种待冲压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械手有两根,机械手还包括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主机械手的左端部的左机械手安装台和分别设于两个所述主机械手的右端部的右机械手安装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机械手安装台和右机械手安装台的上端面与所述主机械手的上端面齐平,所述左机械手安装台和右机械手安装台分别与所述主机械手通过机械手连板连接,所述机械手连板分别与所述左机械手安装台和所述右机械手安装台通过螺栓组件相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手连板分别与各个所述主机械手通过定位销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械手的下端面上且与所述机械手连板相对的部分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安装于所述机械手连接板的上端面且与所述定位孔位置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机械手包括与所述主机械手可拆卸连接的副安装条、安装于所述副安装条上的夹持手,所述夹持手具有与所述副安装条连接的连接段以及呈v形的夹持段,所述夹持段包括两根相倾斜设置且后端相交的支撑板、安装于所述支撑板上的夹持螺钉,所述夹持螺钉的螺帽部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待冲压产品的外圈部分插设于所述夹持空间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递模及机械手结构,其包括左导柱安装板、右导柱安装板、固定安装于左导柱安装板和右导柱安装板下端面的两端部上的若干根导柱、连接在左导柱安装板和右导柱安装板之间的上冲头、下模座、安装于下模座上的且分别于导柱一一对应的导套、相平行设置的主机械手和分别与主机械手可拆卸连接的副机械手,副机械手相对设置,设于待冲压产品两侧,副机械手有多种且分别对应多种待冲压产品。将导柱和导套安装在机械手外侧,由于四个导柱和导套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可以有效提高导正效果,提高模具精度;机械手采用主机械手和辅机械手配合,主机械手为共用设备,辅机械手与模具对应,有效节省机械手成本和实现快速换款。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丰;赵传龙;马驰;戴小祥;朱纯傲;任军平;陈晓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瑞玛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9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