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4223发布日期:2020-06-02 18:23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材生产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



背景技术:

棒材生产线轧制三切分规格时,一根钢坯经切分孔型轧成三个相同形状的并联轧件。并联轧件通过出口切分导卫的切分轮,切分轮对外侧并联两条轧件施加压力,使三线并联轧件中的两外侧部分横向运动,而中间一线不受压力,沿直线运动,从而完成在三线切分的过程。

其现用中间切分轮设计中,中间切分轮的内壁面端头所在壁面为斜线,这样的设计导致切分轮与中间轧件间隙极小,当切分轮与轧件相对轴向偏移超过此间隙时,切分轮会对中间轧件产生挤压形成耳子,经后工序轧件轧制,中间轧件形成折叠质量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效消除中间轧件在轧制中出现折叠质量缺陷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包括由中间切分轮、左切分轮和右切分轮构成的切分轮,所述中间切分轮的内壁面端头的壁面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中间切分轮设置于左切分轮和右切分轮之间。

进一步的是,中间切分轮、左切分轮和右切分轮各自的中心轴线之间为互相平行的结构。

进一步的是,中间切分轮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

进一步的是,左切分轮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

进一步的是,右切分轮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中间切分轮的内壁面端头的壁面比较易与轧件接触部分接触,从而导致切分轮会对中间轧件产生挤压形成耳子,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将的内壁面端头的壁面由传统的斜面布置调整为垂直的布置,即内壁面端头的壁面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由此即可增大切分轮与中间轧件之间的间隙,从而明显降低生产装配与调整难度。此方法经推广使用后,原中间轧件极易形成的成品折叠得到了消除。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棒材生产线轧制三切分工艺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并联轧件1、中间轧件11、中间切分轮2、内壁面端头3、左切分轮4和右切分轮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包括由中间切分轮2、左切分轮4和右切分轮5构成的切分轮,所述中间切分轮2的内壁面端头3的壁面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布置。

传统的切分轮在切分钢坯时,由于中间切分轮2的内壁面端头3部分为斜面布置,导致内壁面端头3与中间轧件11表面之间的间隙很小,从而导致中间切分轮2挤压中间轧件11表面并形成耳子,出现质量缺陷。本实用新型针对这一缺陷,巧妙的将中间切分轮2的内壁面端头3的壁面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布置,如图1所示,内壁面端头3与中间轧件11表面之间的间隙大大增加,这样即便在轧制过程中,内壁面端头3与中间轧件11表面之间也不会有接触和挤压,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稳定。一般,优选所述中间切分轮2设置于左切分轮4和右切分轮5之间。

为了让钢坯切分时得到的产品更符合实际使用需要,优选这样的方案:中间切分轮2、左切分轮4和右切分轮5各自的中心轴线之间为互相平行的结构。这样的设置不仅可以很好的实现对轧件施加压力,也可以让轧件分离时的受力状态更理想,得到的轧件品质更高。

结合实际轧制需要,优选:中间切分轮2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以及左切分轮4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右切分轮5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这样的设计便于相应的轧制操作。

本实用新型明显降低了生产装配与调整的难度,此方法可以将原中间轧件11极易形成的成品折叠得到了消除,市场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特征:

1.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包括由中间切分轮(2)、左切分轮(4)和右切分轮(5)构成的切分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切分轮(2)的内壁面端头(3)的壁面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切分轮(2)设置于左切分轮(4)和右切分轮(5)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切分轮(2)、左切分轮(4)和右切分轮(5)各自的中心轴线之间为互相平行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其特征在于:中间切分轮(2)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左切分轮(4)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其特征在于:右切分轮(5)分为上、下两部分,由所述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棒材生产装备领域,尤其是一种有效消除中间轧件在轧制中出现折叠质量缺陷的三切分导卫切分轮结构,包括由中间切分轮、左切分轮和右切分轮构成的切分轮,所述中间切分轮的内壁面端头的壁面方向为沿竖直方向布置。由于中间切分轮的内壁面端头的壁面比较易与轧件接触部分接触,从而导致切分轮会对中间轧件产生挤压形成耳子,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将的内壁面端头的壁面由传统的斜面布置调整为垂直的布置,由此即可增大切分轮与中间轧件之间的间隙,从而明显降低生产装配与调整难度。此方法经推广使用后,原中间轧件极易形成的成品折叠得到了消除。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棒材生产线轧制三切分工艺之中。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国;王强;张锋;孙志刚;陈文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