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9280发布日期:2020-07-14 17:1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物理实验中,通常会用高能激光或离子束轰击各种靶材,此过程将产生大量的高速碎片、高能射线或一定能量密度的剩余光束,这些最终将作用于腔室内壁,从而引起腔室内壁材料的烧蚀或冲击损伤。一发次的物理实验腔室内壁材料的烧蚀量达到数十微米至百微米量级,长期运行,腔室内壁材料损失将非常严重,不但会影响腔室的结构强度,而且还会带来安全性方面的灾难性事故,因此必须对腔室内壁进行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种种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提出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包括:

支撑体,其位于腔室内部,所述支撑体的顶部设有入射口,且支撑体的内部留有容纳腔;

位于容纳腔内的多级防护叶片,相邻的防护叶片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防护叶片与支撑体的底面留有倾斜角。

进一步,所述防护叶片自入射口延伸至支撑体的底面。

进一步,所述腔室处于真空环境时,支撑体上设有连通容纳腔和腔室的排气孔。

进一步,多级防护叶片沿着支撑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多级防护叶片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所述防护叶片设为直板状,且倾斜角大于0°且小于90°。

进一步,且位于末级的防护叶片处设有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与支撑体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所述防护叶片设为弯折状,其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所述竖直段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倾斜段与支撑体的底面相接,且倾斜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90°。

进一步,位于首级的防护叶片的竖直段与支撑体的内壁相贴合,位于末级的防护叶片处设有防护侧板,且防护侧板与支撑体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所述竖直段与倾斜段的长度相等,且倾斜角为4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腔室内壁安装可拆卸的支撑体,同时,支撑体内设有多级防护叶片,用于接受物理实验产生高速碎片的冲击和收集,同时还将接受高能射线或剩余光束的烧蚀,从而实现对腔室内壁表面的防护,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腔室、2-支撑体、3-防护叶片、4-防护侧板、5-竖直段、6-倾斜段、7-排气孔;

图1和图2中箭头表示高速碎片、高能射线或剩余光束的入射方向,θ表示防护叶片与支撑体底面之间的倾斜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

本技术:
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包括支撑体2和多级防护叶片3。其中,支撑体2位于腔室1内部,且支撑体2与腔室1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体2的顶部设有入射口,且其内部留有容纳腔,高速碎片、高能射线或剩余光束经入射口入射至容纳腔。多级防护叶片3位于容纳腔内,相邻的防护叶片3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防护叶片3与支撑体2的底面留有倾斜角θ,也就是说,高速碎片、高能射线或剩余光束在相邻两级防护叶片3之间进行碰撞或反射,在此过程中,总有一级或多级防护叶片3能够接受物理实验产生高速碎片的冲击和收集,同时还将接受高能射线或剩余光束的烧蚀,从而实现对腔室1内壁表面的防护。

具体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对腔室1内壁表面的防护,所述防护叶片3自入射口延伸至支撑体2的底面,多级防护叶片3沿着支撑体2的长度方向设置。同时,多级防护叶片3的结构相同,其数量、厚度及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也就是说,后级防护叶片在垂直投影上能覆盖前级防护叶片。另外,当腔室1处于真空环境时,支撑体2上设有连通容纳腔和腔室1的排气孔7,且排气孔7的位置及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防护叶片3与支撑体2之间、支撑体2与腔室1之间可采用焊接或螺钉连接等方式。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叶片3设为弯折状,其包括竖直段5和倾斜段6,所述竖直段5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倾斜段6与支撑体2的底面相接,且倾斜角θ大于等于45°且小于90°。具体的,位于首级的防护叶片的竖直段与支撑体2的内壁相贴合,位于末级的防护叶片处设有防护侧板4,且防护侧板4与支撑体2的内壁相贴合。优选地,所述竖直段5与倾斜段6的长度相等,且倾斜角为45°。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不同的是:

如图2所示,所述防护叶片3设为直板状,且倾斜角大于0°且小于90°,具体的,位于末级的防护叶片处设有防护侧板4,所述防护侧板4与支撑体2的内壁相贴合。

以上已将本实用新型做一详细说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范围所作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体,其位于腔室内部,所述支撑体的顶部设有入射口,且支撑体的内部留有容纳腔;

位于容纳腔内的多级防护叶片,相邻的防护叶片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防护叶片与支撑体的底面留有倾斜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叶片自入射口延伸至支撑体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处于真空环境时,支撑体上设有连通容纳腔和腔室的排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级防护叶片沿着支撑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级防护叶片的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叶片设为直板状,且倾斜角大于0°且小于9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且位于末级的防护叶片处设有防护侧板,所述防护侧板与支撑体的内壁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叶片设为弯折状,其包括竖直段和倾斜段,所述竖直段沿着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倾斜段与支撑体的底面相接,且倾斜角大于等于45°且小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首级的防护叶片的竖直段与支撑体的内壁相贴合,位于末级的防护叶片处设有防护侧板,且防护侧板与支撑体的内壁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段与倾斜段的长度相等,且倾斜角为4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装置,属于腔室内壁表面材料防护技术领域,包括支撑体和多级防护叶片,支撑体位于腔室内部,所述支撑体的顶部设有入射口,且支撑体的内部留有容纳腔,多级防护叶片位于容纳腔内,相邻的防护叶片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防护叶片与支撑体的底面留有倾斜角,本实用新型在腔室内壁安装可拆卸的支撑体,同时,支撑体内设有多级防护叶片,用于接受物理实验产生高速碎片的冲击和收集,同时还将接受高能射线或剩余光束的烧蚀,从而实现对腔室内壁表面的防护,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

技术研发人员:向勇;张军伟;唐军;徐振源;马文静;陈良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技术研发日:2019.12.06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