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4554发布日期:2020-09-15 18:5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加工技术领域,涉及翻边机构,具体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



背景技术:

翻边模具是汽车覆盖件模具中一种常见的模具类型,由于翻边成形会有回弹,所以想要得到垂直翻边的模具,需要在加工时进行回弹补偿,由于制件材质和厚度不同,回弹程度也不同,导致翻边结果千差万别,想要有效控制翻边面更是难上加难,这使得翻边模具变得复杂多变。

目前还是采用传统的翻边刀块实现制件翻边,依靠翻边刀块或翻边刀块翻边时刀块要有制件顶面一直接触摩擦至制件翻边的底部,这对制件表面的面品极为不利,甚至造成制件翻边部位凹坑,拉伤,波浪,r角不光顺,裙边等缺陷,另外翻边刀块的形状角度往往需要配合现场出件之后再对现有刀块进行调整,如此反复直至制件合格,由于到达调试阶段只能依靠人力来进行反复安装调试,这就需要长时间占用调试设备和人力来进行操作,加工整形难度大、效率低,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还有一种有可调回弹补偿的垂直翻边机构,依靠垂直翻边和侧面整形来解决回弹问题,依靠侧面整形保证翻边部位的表面品质,较传统的翻边刀块只是节省里部分整形面积的整改,其加工过程并不能真正的避免翻边部位的损伤,并且其依靠下模驱动控制翻边角度,时间和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采用预翻块与制件小面积接触增加翻边时力矩进行初步折弯,再采用开设在可旋转的翻边转轴上的翻边槽对需求的翻边处进行翻边,避免了一步翻边成型造成的表面损伤;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预留翻边角度,操作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包括与模具固定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翻边机构,关键是:所述的安装座上还设置有与翻边机构配合的预翻座,所述的预翻座截面呈l型的条状结构,所述的翻边机构包括设置在预翻座内角处的、截面为圆形的旋转通槽及设置在该旋转通槽内、呈圆柱形结构的翻边转轴,所述的翻边转轴套装在旋转通槽内并具有在旋转通槽内旋转的自由度,所述的翻边转轴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截面呈扇形的预翻边沿,所述的预翻边沿借助旋转通槽的槽口凸出在旋转通槽外侧。

所述的旋转通槽的槽口所跨弧度的弧心角为α,162°<α<167°,所述的预翻边沿的内角为β,70°<β<120°。

所述的翻边机构还包括安装座与模具之间设置的调整垫片。

所述的安装座还设置有调整槽,所述的调整槽内设置有调整键,所述的调整键抵在预翻座背面并与调整槽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预翻块在力矩较大处进行初步折弯,再采用翻边转轴上的预翻边沿对板件的翻边处进行翻边,避免了一步翻边成型造成的表面损伤;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预留翻边角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开始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边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边机构和预翻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边转轴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翻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中,1、安装座,2、预翻座,3、旋转通槽,4、翻边转轴,5、预翻边沿,6、调整垫片,7、调整槽,8、调整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包括与模具固定的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翻边机构,关键是:所述的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与翻边机构配合的预翻座2,所述的预翻座2截面呈l型的条状结构,所述的翻边机构包括设置在预翻座2内角处的、截面为圆形的旋转通槽3及设置在该旋转通槽3内、呈圆柱形结构的翻边转轴4,所述的翻边转轴4套装在旋转通槽3内并具有在旋转通槽3内旋转的自由度,所述的翻边转轴4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截面呈扇形的预翻边沿5,所述的预翻边沿5借助旋转通槽3的槽口凸出在旋转通槽3外侧。

如图1、2所示,需要翻边的制件水平放置并压紧在凸模上,安装座1安装在上模下方,上模下行,安装座1带着翻边机构下行,预翻座2接触制件的翻边部位表面提前对翻边处进行折弯,安装座1继续下行,翻边转轴4通过预翻边沿5接触制件的翻边部位将其向下翻折,同时受到制件对翻边转轴4的反向作用力使翻边转轴4转动,使预翻边沿5完全贴合制件翻边部位将制件翻过预定角度,使得开模之后制件回弹至所需产品状态;通过预翻座2与制件在翻边机构的远端接触增加翻边时力矩对制件提前进行折弯,翻边转轴4设置于制件折弯处实现了较小的接触面积,预翻座2和翻边转轴4的预翻边沿5替代传统的翻边刀块,可以有效减少翻边时接触面积,减少翻边时对制件的损伤,有效控制回弹,明显提高制件合格率,节省模具调试成本。

所述的旋转通槽3的槽口所跨弧度的弧心角为α,162°<α<167°,所述的预翻边沿5的内角为β,70°<β<120°。

如图4、5所示,预翻边沿5的内角β和旋转通槽3的槽口α可使翻边转轴4对制件的翻边过程中完全依靠翻边转轴4的转动将制件翻折成一定角度,不需要使预翻座2和安装座3等旋转,降低操作难度,节省空间。

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的翻边机构还包括安装座1与模具之间设置的调整垫片6。

由于上模的行程固定,增加调整垫片6的厚度可以使安装座1行程增加,翻边转轴4行程终点更靠下,翻边转轴4将制件翻过的角度更大,通过增加或减小调整垫片6的厚度控制制件的翻边角度。

如图3所示,所述的安装座1还设置有调整槽7,所述的调整槽7内设置有调整键8,所述的调整键8抵在预翻座2背面并与调整槽7固定连接。

调整键8对预翻座2起到固定作用,可通过改变调整键8在调整槽7内的位置或者更换调整键8实现厚度尺寸的变化,进而调整预翻座2的位置,改变预翻座2和翻边转轴4与凸模的横向距离。



技术特征:

1.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包括与模具固定的安装座(1),安装座(1)上设置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1)上还设置有与翻边机构配合的预翻座(2),所述的预翻座(2)截面呈l型的条状结构,所述的翻边机构包括设置在预翻座(2)内角处的、截面为圆形的旋转通槽(3)及设置在该旋转通槽(3)内、呈圆柱形结构的翻边转轴(4),所述的翻边转轴(4)套装在旋转通槽(3)内并具有在旋转通槽(3)内旋转的自由度,所述的翻边转轴(4)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截面呈扇形的预翻边沿(5),所述的预翻边沿(5)借助旋转通槽(3)的槽口凸出在旋转通槽(3)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通槽(3)的槽口所跨弧度的弧心角为α,162°<α<167°,所述的预翻边沿(5)的内角为β,70°<β<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翻边机构还包括安装座(1)与模具之间设置的调整垫片(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1)还设置有调整槽(7),所述的调整槽(7)内设置有调整键(8),所述的调整键(8)抵在预翻座(2)背面并与调整槽(7)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加工技术领域,涉及翻边机构,具体为一种能够有效控制回弹的新型翻边机构,包括与模具固定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设置翻边机构和与翻边机构配合的预翻座,翻边机构包括设置在预翻座内角处的、截面为圆形的旋转通槽及设置在该旋转通槽内、呈圆柱形结构的翻边转轴,翻边转轴套装在旋转通槽内,翻边转轴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沿其轴向设置的、截面呈扇形的预翻边沿,预翻边沿借助旋转通槽的槽口凸出在旋转通槽外侧;采用预翻块与制件小面积接触增加翻边时力矩进行初步折弯,再采用翻边转轴对需求的翻边处进行翻边,避免了一步翻边成型造成的表面损伤;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调整预留翻边角度,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王江波;闫志刚;曹俊锋;冯硕;李盼盼;李子良;韩炳辉;韩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金环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0
技术公布日:2020.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