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及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6167发布日期:2020-06-05 23:0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及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及挤压模具,尤其是一种关节轴承挤压成型模具的定位装置及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自润滑关节轴承内圈为铝合金或钛合金材料时,由于其材料的变形抗力较差,容易导致挤压成型后内圈变形,甚至抱死,轴承取出过程中出现划伤等影响产品质量的现象;如果定位芯轴与轴承内圈间隙量过大,则由于无支撑,轴承内圈产生变形,产品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

公开号为cn110314953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段式锥曲面的关节轴承挤压模具,包括上挤压模具和下挤压模具,上挤压模具和下挤压模具之间放置关节轴承外圈毛坯,关节轴承外圈毛坯内侧放置关节轴承内圈,上挤压模具和下挤压模具内侧的模腔由内向外依次设有第一维锥面模腔、第二维锥面模腔和曲面模腔。本发明采用双维锥曲面模腔结构,可在一维锥面模腔和二维锥面模腔的交界处有利于介质的存储,强化了润滑效果,有助于消除因过度摩擦导致的粘结缺陷,减小轴承外圈变形过程中的接触应力和变形所需要的挤压力,提高了轴承挤压面的表面质量;挤压模具末端,挤压模具采用曲面模腔结构,有助于提高关节轴承外圈的收口能力,提高轴承内外圈的包角质量,提高轴承的承载能力;但是该方案没有考虑到关节轴承材料抗变形能力差的问题,也未考虑关节轴承挤压成型后取出过程中对轴承的损伤。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既能承受轴承成型过程中的挤压力,防止轴承内径变形;又能够方便成型后轴承取出时模具对轴承的划伤的一种挤压模具定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及挤压模具。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芯轴、氟塑料垫圈,所述定位芯轴包括定位芯轴小径、定位芯轴大径,所述氟塑料垫圈套设于定位芯轴小径上。

优选地,所述氟塑料垫圈与定位芯轴小径过盈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氟塑料垫圈可拆卸连接定位芯轴小径。

优选地,所述氟塑料垫圈包括金属基体、电镀铜层、铜粉层以及ptfe层,所述金属基体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电镀铜层、铜粉层以及ptfe层。

优选地,所述铜粉层为烧结铜粉层,所述ptfe层为烧结ptfe层,所述金属基体为经过热处理的金属基体。

优选地,所述氟塑料垫圈的侧面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从氟塑料垫圈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呈直线或曲线设置。

优选地,所述开槽的宽度为2mm。

优选地,所述氟塑料垫圈与待挤压成型产品内径之间通过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芯轴采用热处理后的金属基体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包括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既能承受轴承成型过程中的挤压力,防止轴承内径变形;又由于ptfe具备自润滑功能使轴承便于从定位装置中取出,防止轴承内孔表面划伤。

2、本发明与传统不含氟塑料垫圈的挤压模具相比,氟塑料垫圈可起到吸收过压力、减摩减震作用,从而减少挤压时轴承零件的变形情况,提高挤压效果。

3、本发明与传统不含氟塑料垫圈的挤压模具相比,氟塑料垫圈代替定位芯轴承受挤压时的摩擦磨损运动,零件磨损后仅需更换氟塑料垫圈即可,节约了加工成本。

4、本发明氟塑料垫圈表面均为软性材料,可与轴承内圈内孔充分贴合,增大接触面积,同时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挤压模具使用过程中的剖视示意图,视图为挤压模具以中轴线为分界线的半侧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定位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氟塑料垫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01—定位芯轴,02--氟塑料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技术:
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及挤压模具,包括定位芯轴和氟塑料垫圈,所述氟塑料垫圈内孔过盈配合于定位芯轴小径处外表面、外径过盈配合于轴承内圈内孔。所述定位芯轴、氟塑料垫圈及轴承内圈、外圈整体置于挤压r模(挤压模具)r槽内(成型槽),构成一套完整挤压模具,挤压r模通过r槽与轴承外圈外径自调心以完成定位。所述氟塑料垫圈金属基体外表面为复合镀层,包括电镀铜、铜粉和ptfe。所述氟塑料垫圈由板材卷制而成。所述挤压模具定位芯轴既能承受轴承成型过程中的挤压力,防止轴承内径变形;又由于ptfe具备自润滑功能使轴承便于从定位装置中取出,防止轴承内孔表面划伤;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如图1-3所示,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包括定位芯轴、氟塑料垫圈,所述定位芯轴包括定位芯轴小径、定位芯轴大径,所述氟塑料垫圈套设于定位芯轴小径上。所述氟塑料垫圈与定位芯轴小径过盈配合连接。所述氟塑料垫圈可拆卸连接定位芯轴小径。所述氟塑料垫圈包括金属基体、电镀铜层、铜粉层以及ptfe层,所述金属基体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电镀铜层、铜粉层以及ptfe层。所述铜粉层为烧结铜粉层,所述ptfe层为烧结ptfe层,所述金属基体为经过热处理的金属基体。所述氟塑料垫圈的侧面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从氟塑料垫圈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呈直线或曲线设置。所述开槽的宽度为2mm。所述氟塑料垫圈与待挤压成型产品内径之间通过间隙配合。所述定位芯轴采用热处理后的金属基体制成。定位芯轴和氟塑料垫圈的金属基体部分通过热处理以提高其承载能力。所述氟塑料垫圈的金属基体由板材卷制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包括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氟塑料垫圈内孔过盈配合于定位芯轴小径处外表面;轴承内圈内表面以一定的间隙量配合于氟塑料垫圈外表面处;定位芯轴大径处安装于挤压r模(下模)内;在挤压r模上模端面处施加载荷,使轴承外圈沿着r模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达到实现轴承装配的目的。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芯轴(01)、氟塑料垫圈(02),所述定位芯轴(01)包括定位芯轴小径、定位芯轴大径,所述氟塑料垫圈(02)套设于定位芯轴小径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塑料垫圈(02)与定位芯轴小径过盈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塑料垫圈(02)可拆卸连接定位芯轴小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塑料垫圈(02)包括金属基体、电镀铜层、铜粉层以及ptfe层,所述金属基体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电镀铜层、铜粉层以及ptfe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粉层为烧结铜粉层,所述ptfe层为烧结ptfe层,所述金属基体为经过热处理的金属基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塑料垫圈(02)的侧面上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从氟塑料垫圈(02)的一端面到另一端面呈直线或曲线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的宽度为2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氟塑料垫圈(02)与待挤压成型产品内径之间通过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芯轴(01)采用热处理后的金属基体制成。

10.一种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挤压模具定位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挤压模具定位装置及挤压模具,包括定位芯轴(01)、氟塑料垫圈(02),所述定位芯轴(01)包括定位芯轴小径、定位芯轴大径,所述氟塑料垫圈(02)套设于定位芯轴小径上。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安装方便,既能承受轴承成型过程中的挤压力,防止轴承内径变形;又由于PTFE具备自润滑功能使轴承便于从定位装置中取出,防止轴承内孔表面划伤。

技术研发人员:王玲奇;周志浩;顾川涯;杨春晖;赵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轴承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2.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