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段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48711发布日期:2021-03-12 13:26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段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段模具,属于锻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锻造模具是在锻造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模具,原材料在外力的作用下在锻模中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零件。锻造模具可根据锻造温度的不同分为热锻模、温锻模和冷锻模。热锻模因设备的不同还可分为锤锻模、螺旋压力机锻模、机械压力机锻模、平锻模和液压机锻模等。在压力机模锻时需要设计加工模架,在锻造工艺过程中还需要制坯(如辊锻、楔横轧)模、切边模、冲孔模、校正模、冷精压模等,这些模具和装置也属于锻造模具类别。

目前的钢段模具主要用于冶金过程的一些零部件的铸锻,但是目前的钢段模具,不适合自动化生产,且效率低下,一次只能锻铸一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专利提供了一种钢段模具,一次多件铸锻件的铸锻,且前后的钢段模具可以连接在一起,实现自动化生产。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钢段模具,包括沟槽,所述沟槽两侧设置有边沿,沟槽内设置有三个圆柱形凹槽,相邻两个沟槽的边沿上部为平面或者弧面结构,沟槽的前端设置有三角插头,沟槽的后端设置有三角凹槽,三角插头与三角凹槽的大小一样。

后一个钢段模具的三角插头与前一个的钢段模具的三角凹槽卡在一起,使得两个钢段模具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设置有沟槽,沟槽的数量至少有2个,在加入钢水时,由于钢水的流动性,可以流到圆柱形凹槽内,且本发明的后一个钢段模具的三角插头与前一个的钢段模具的三角凹槽卡在一起,使得两个钢段模具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条一条的长沟,钢水加入过程,会自动流到一个一个的圆柱形凹槽内,从而实现高效的铸锻。

后一个钢段模具的三角插头与前一个的钢段模具的三角凹槽卡在一起,可以使得相邻的模具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从而避免钢水进入模具之间的缝隙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实现一次多次铸锻件的铸锻,且前后的钢段模具可以连接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两排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四排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1-3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的一种钢段模具,包括沟槽1,所述沟槽1两侧设置有边沿2,沟槽1内设置有三个圆柱形凹槽3,相邻两个沟槽1的边沿2上部为平面或者弧面结构,沟槽1的前端设置有三角插头4,沟槽1的后端设置有三角凹槽4,三角插头4与三角凹槽4的大小一样。

后一个钢段模具的三角插头4与前一个的钢段模具的三角凹槽4卡在一起,使得两个钢段模具连接在一起。

如图1-3所示,后一个钢段模具的三角插头4与前一个的钢段模具的三角凹槽4卡在一起,实现首尾相连,密封连接。

且首尾相连的模具形成一条长长的沟,可以实现钢水在沟里面自由的流动,当遇到圆柱形凹槽3,就会填满,当冷却后会形成铸锻件。

如果将模具固定连接在传送带上,首尾连接在一起,再实现连续的钢水加入,则可以连续的实现铸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钢段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沟槽(1),所述沟槽(1)两侧设置有边沿(2),沟槽(1)内设置有三个圆柱形凹槽(3),相邻两个沟槽(1)的边沿(2)上部为平面或者弧面结构,沟槽(1)的前端设置有三角插头(4),沟槽(1)的后端设置有三角凹槽(4),三角插头(4)与三角凹槽(4)的大小一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段模具,其特征在于:后一个钢段模具的三角插头(4)与前一个的钢段模具的三角凹槽(4)卡在一起,使得两个钢段模具连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段模具。包括沟槽,所述沟槽两侧设置有边沿,沟槽内设置有三个圆柱形凹槽,相邻两个沟槽的边沿上部为平面或者弧面结构,沟槽的前端设置有三角插头,沟槽的后端设置有三角凹槽,三角插头与三角凹槽的大小一样。本发明可以实现一次多件铸锻件的铸锻,且前后的钢段模具可以连接在一起,实现自动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操应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国市四方钢球模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