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线缆的双线进给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90974发布日期:2021-04-30 13:1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线缆的双线进给矫直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缆矫直机,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线缆的双线进给矫直机。



背景技术:

线缆用以传输电(磁)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线缆一般包括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电缆亦可有附加的没有绝缘的导体。

公告号cn102366803a、公开日2012-03-0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矫直线缆的矫直装置,具有入口一侧的辊结构和出口一侧的辊结构,其设置方式为,需矫直的线缆在输送方向(x)上观察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的辊之间穿过到达矫直装置且在出口一侧的辊结构的辊之间穿出之后离开矫直装置,其中,出口一侧的辊结构的两个辊之间的间距(d)是可调的。此外可预设在入口一侧的辊结构的两个辊之间垂直于输送方向(x)作用到线缆上的力(f)。

上述专利实现了矫直装置在两个自由度的调节,提高了矫直装置的适用范围,可以适应不同的线缆。一般线缆矫直后会直接自动化送入下道工序进行加工,例如剥皮、穿栓、零切或压接,但是一卷线缆加工完后,就需要停机来人工上料,导致生产设备停工,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线缆的双线进给矫直机,具有不停机换料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线缆的双线进给矫直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供两卷线缆分别穿过的两套矫直组和送线夹具,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两组矫直组和送线夹具的滑台,所述工作台上沿自身宽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台沿滑轨滑移,所述矫直组和送线夹具沿滑台长度方向放置,所述滑台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一,所述送线夹具沿导轨一滑移,所述送线夹具包括贴合下一工序辊轮的送料管,所述送料管供线缆穿过,所述送线夹具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线缆的压线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一卷线缆先穿过一套矫直组和送线夹具,压线气缸将线缆压紧,驱动件带动滑台沿滑轨滑移,使该套矫直组和送线夹具与下一工序的辊轮对齐,该送线夹具通过驱动件推动来沿导轨一滑移,将该卷线缆送入下一工序,启动生产线,线缆不断被矫直组矫直并送入下一工序。工作人员将另一卷线缆穿过另一套矫直组和送线夹具,当前一套的线缆加工完后,驱动件将前一套的送线夹具收回,滑台在驱动件推动下沿滑轨滑移,后一套的矫直组和送线夹具与下一工序的辊轮对齐,该送线夹具通过驱动件推动来沿导轨一滑移,将下一套卷线缆送入下一工序,同时工作人员将新的一卷线缆送入前套矫直组和送线夹具,实现了生产线的不间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送线夹具包括供线缆依次穿过的夹头和送料管,所述送料管与夹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送料管供线缆贴合穿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的线缆尺寸,选择对应的送料管,线缆贴合穿过对应的送料管,约束伸出送料管的线缆与送料管的同心度,保证线缆准确送入下道工序,降低了生产出错率。

作为优选,所述矫直组包括两组矫直轮,一组所述矫直轮用于矫直线缆的水平方向,另一组矫直轮用于矫直线缆的宽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两个自由度上矫直线缆,保证了线缆的矫直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背离送料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剩余线缆退出的退线组,所述退线组包括与滑台固定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可自转的主胶轮和两个副胶轮,两个所述副胶轮分别位于主胶轮一侧,两卷所述线缆分别从一个副胶轮和主胶轮间穿过;

所述主胶轮和两个副胶轮上分别同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传动轮,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设置有主胶轮自转的电机,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支撑一个副胶轮的滑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供滑板贴合滑移的导轨二,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个分别驱动一块滑板沿导轨二滑移的气缸,所述滑板沿导轨二靠近或远离主胶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从主胶轮和副胶轮间穿过后送入矫直组。由于线缆在加工结束后或者更换产品时会产生部分剩料,可以在线缆的卷筒上设置传感器,感应线缆的余量,当卷筒上没有线缆时,电机带动主胶轮反转,将剩料线缆退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废料,不影响后续的上料。另一个副胶轮可以远离主胶轮,不影响另一套矫直组上料,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主胶轮两侧的送线件,所述送线件包括两根对齐的导线管,所述导线管供线缆穿过,两根所述导线管与矫直组长度方向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缆从两根导线管穿过,进一步保证了线缆的移动方向与矫直组对齐,方便工作人员上料。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端板,靠近矫直组的所述导线管固定在端板上,所述端板靠近矫直组的一面设置有两个可自转的转盘,所述转盘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一组同心的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直径依次变大,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用于卡紧转盘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待生产的线缆,选择对应的出线孔,转动转盘,使对应的出线孔与矫直组对齐,再旋紧螺栓来卡紧转盘,出线孔进一步保证了线缆正好穿入矫直组,提高了生产设备的精确度。

作为优选,所述矫直轮和送线夹具分别设置有调整对应矫直轮间隙的调节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的线缆,矫直轮的间距需要调节,借助调节机构来统一调整,扩大了矫直机的适用范围,适用多种不同的线缆。

作为优选,所述滑台和送线夹具分别通过气缸驱动滑移。

综上所述,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效果:

1.借助两套矫直组和送线夹具的配合,实现了线缆的不停机换料;

2.借助送料管、调节件和转盘的配合,实现了不同尺寸线缆的适配;

3.借助主胶轮和副胶轮的配合,实现了剩余线缆的自动退料,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送线夹具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退线组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送线件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用于表现送线件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11、滑台;12、滑轨;2、矫直组;21、矫直轮;3、送线夹具;31、导轨一;32、送料管;33、夹头;4、退线组;41、底板;42、主胶轮;43、副胶轮;44、传动轮;45、滑板;46、导轨二;5、送线件;51、导线管;52、端板;53、转盘;54、出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用于线缆的双线进给矫直机,如图1所示,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置有供两卷线缆分别穿过的两套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工作台1上设置有用于放置两组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的滑台11,另一套矫直组2被滑台11中间的隔板挡住,工作台1上沿自身宽度方向设置有滑轨12,滑台11沿滑轨12滑移,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沿滑台11长度方向放置,滑台11上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一31,送线夹具3沿导轨一31滑移,送线夹具3包括贴合下一工序辊轮的送料管32,送料管32供线缆穿过,送线夹具3上设置有用于压紧线缆的压线气缸。滑台11和送线夹具3分别通过气缸驱动滑移。

将一卷线缆先穿过一套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送线夹具3的压线气缸将线缆压紧,驱动件带动滑台11沿滑轨12滑移,使该套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与下一工序的辊轮对齐,该送线夹具3通过驱动件推动来沿导轨一31滑移,将该卷线缆送入下一工序,启动生产线,线缆不断被下道工序拉走。工作人员将另一卷线缆穿过另一套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当前一套的线缆加工完后,驱动件将前一套的送线夹具3收回,滑台11在驱动件推动下沿滑轨12滑移,后一套的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与下一工序的辊轮对齐,该送线夹具3通过驱动件推动来沿导轨一31滑移,将下一套卷线缆送入下一工序,同时工作人员将新的一卷线缆送入前套矫直组2和送线夹具3,实现了生产线的不间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矫直组2包括两组矫直轮21,一组矫直轮21用于矫直线缆的水平方向,另一组矫直轮21用于矫直线缆的宽度方向。从两个自由度上矫直线缆,保证了线缆的矫直效率。

如图2所示,送线夹具3包括供线缆依次穿过的夹头33和送料管32,送料管32与夹头33可拆卸连接,送料管32供线缆贴合穿过。根据不同的线缆尺寸,选择对应的送料管32,线缆贴合穿过对应的送料管32,约束伸出送料管32的线缆与送料管32的同心度,保证线缆准确送入下道工序,降低了生产出错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工作台1背离送料夹具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剩余线缆退出的退线组4,退线组4包括与滑台11固定连接的底板41,底板41上设置有可自转的主胶轮42和两个副胶轮43,两个副胶轮43分别位于主胶轮42一侧,两卷线缆分别从一个副胶轮43和主胶轮42间穿过。

如图3所示,主胶轮42和两个副胶轮43上分别同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传动轮44,底板41下方设置有设置有主胶轮42自转的电机,底板4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用于支撑一个副胶轮43的滑板45,底板41上设置有供滑板45贴合滑移的导轨二46,底板41上设置有两个分别驱动一块滑板45沿导轨二46滑移的气缸,滑板45沿导轨二46靠近或远离主胶轮42。线缆从主胶轮42和副胶轮43间穿过后送入矫直组2。由于线缆在加工结束后或者更换产品时会产生部分剩料,可以在线缆的卷筒上设置传感器,感应线缆的余量,当卷筒上没有线缆时,气缸将对应的副胶轮43推近主胶轮42,副胶轮43和主胶轮42啮合,电机带动主胶轮42反转,将剩料线缆退出,方便工作人员取出废料,不影响后续的上料。另一个副胶轮43可以远离主胶轮42,不影响另一套矫直组2上料,进一步提高了自动化程度。

如图4所示,底板41上设置有两组分别位于主胶轮42两侧的送线件5,送线件5包括两根对齐的导线管51,导线管51供线缆穿过,两根导线管51与矫直组2长度方向平齐。线缆从两根导线管51穿过,进一步保证了线缆的移动方向与矫直组2对齐,方便工作人员上料。

如图4和图5所示,底板41上设置有端板52,靠近矫直组2的导线管51固定在端板52上,端板52靠近矫直组2的一面设置有两个可自转的转盘53,转盘53上沿周向均匀开设有一组同心的出线孔54,出线孔54直径依次变大,端板52上设置有用于卡紧转盘53的螺栓。根据待生产的线缆,选择对应的出线孔54,转动转盘53,使对应的出线孔54与矫直组2对齐,再旋紧螺栓来卡紧转盘53,出线孔54进一步保证了线缆正好穿入矫直组2,提高了生产设备的精确度。

矫直轮21和送线夹具3分别设置有调整对应矫直轮21间隙的调节机构。不同的线缆,矫直轮21的间距需要调节,借助调节机构来统一调整,扩大了矫直机的适用范围,适用多种不同的线缆。本实施例中的调节机构通过凸轮来调整矫直轮21的位置,在本领域属于通用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