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7398发布日期:2021-01-05 18:34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



背景技术:

在部分生产工艺中,需要将螺母装配于螺杆上,现有大部分装配方式为人工手动将螺母拧紧螺杆上,但该种方式会使工人劳动强度大,且装配效率低,若采用机床加工,会使整个机床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的螺母螺杆装配工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为: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包括装配平台以及设置于装配平台上的装配架与电批,所述装配架包括多段装配块,多段所述装配块首尾相连以组成装配架,所述装配块上开设有沿装配块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料槽,多段所述装配块相连时装配块上的上料槽首尾相连以构成螺杆槽用于放置待装配的螺杆,其中,至少一段所述装配块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上料槽相连以供已装配于螺杆上的小螺母设置,同时一段所述装配块的上料槽上设置有限位块用于在装配过程中螺母于螺杆上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块限制螺母继续移动;所述电批设置于所述装配架一侧,所述电批的起子头正对所述螺杆槽且与待装配的螺杆相连接以带动待装配的螺杆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适应性强且装配效率高,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装配架分为多段装配块,且部分装配块上开设有定位槽,如此可根据不同的螺杆规格而选择装配块的数量、选择开有定位槽的装配块的数量以及对应安装于装配平台上的位置,以自由搭配装配块,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螺杆,使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实用性强;同时通过设置电批与限位块,其中电批带动待装配的螺杆转动,而限位块在螺母于螺杆上移动至相对应位置时限制螺母的移动,使螺母可快速安装于螺杆上,实现快速装配,不但使本实用新型装配效率高,且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其中一段所述装配块还开设有取料槽,所述取料槽与所述上料槽相连且沿装配块宽度方向贯穿整段装配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取料槽,使用户在螺杆装配完成后,可轻易地取出螺杆。

进一步地,每段所述装配块上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同时所述装配平台上开设有多个沿装配架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连接孔一一对应,通过螺丝将连接孔与螺纹孔相连接以实现将所述装配块连接固定于所述装配平台上。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连接孔与螺纹孔,以实现将每段装配块可拆卸安装于装配平台上,从而实现根据实际需求而安装相对应的装配块。

进一步地,所述电批的起子头还套装有连接件,待装配的螺杆插入所述连接件以实现电批的起子头与待装配的螺杆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电批的起子头与待装配的螺杆的相连接,以使电批可带动待装配的螺杆转动,进行装配工作。

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环,一段所述装配块上设置所述限位环以供待装配的螺杆穿过,且所述限位环的中空处横截面面积大于待装配的螺母的横截面面积。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设置限位环可防止螺杆转动时因电批与螺杆之间不完全连接而出现螺杆大幅度转动,从而导致螺母无法装配于螺杆上,其中将限位环的中空处横截面面积大于待装配的螺母的横截面面积,可使待装配的螺母正常通过限位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其中,1为装配平台,2为装配架,21为装配块,211为上料槽,212为定位槽,213为取料槽,214为限位块,215为连接孔,216为限位环,3为电批,31为起子头,32为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包括装配平台1以及设置于装配平台1上的装配架2与电批3,装配架2包括多段装配块21,多段装配块21首尾相连以组成装配架2,装配块21上开设有沿装配块21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料槽211,多段装配块21相连时装配块21上的上料槽211首尾相连以构成螺杆槽用于放置待装配的螺杆,其中,至少一段装配块21上开设有定位槽212,定位槽212与上料槽211相连以供已装配于螺杆上的小螺母设置,同时一段装配块21的上料槽211上设置有限位块214用于在装配过程中螺母于螺杆上移动至设定位置时限位块214限制螺母继续移动;电批3设置于装配架2一侧,电批3的起子头31正对螺杆槽且与待装配的螺杆相连接以带动待装配的螺杆转动。

其中一段装配块21还开设有取料槽213,取料槽213与上料槽211相连且沿装配块21宽度方向贯穿整段装配块21。

每段装配块21上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15,同时装配平台1上开设有多个沿装配架2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螺纹孔,螺纹孔与连接孔215一一对应,通过螺丝将连接孔215与螺纹孔相连接以实现将装配块21连接固定于装配平台1上。

电批3的起子头31还套装有连接件32,待装配的螺杆插入连接件32以实现电批3的起子头31与待装配的螺杆的相连接。

本实施例还包括限位环216,一段装配块21上设置限位环216以供待装配的螺杆穿过,且限位环216的中空处横截面面积大于待装配的螺母的横截面面积,其中限位环216竖向设置于装配块21上。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装配过程为:首先根据待装配的螺杆的规格,选择相对应的装配块21,然后分别将装配块21安装在装配平台1上以组成装配架2,再将待装配的螺杆设置于装配架2的螺杆槽上,其中调节待装配的螺杆于螺杆槽上的位置以使待装配的螺杆上的小螺母对应位于定位槽212内,从而使待装配的螺杆无法沿螺杆槽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且小螺母在待装配的螺杆转动时始终位于定位槽212内而不会于待装配的螺杆上移动,待装配的螺杆穿过限位环216;同时再根据待装配的螺杆的规格选择起子头31与连接件32,然后将起子头31与电批3相连接固定,再将连接件32套装于起子头31上,并将待装配的螺杆插入连接件32内;此时便可启动电批3并将待装配的螺母放置于待装配的螺杆一端,电批3转动以带动起子头31转动,从而带动连接件32与待装配的螺杆转动,而待装配的螺杆转动会使待装配的螺母相螺纹连接并于螺杆上移动,当螺母移动至限位块214时螺母无法继续移动,即代表螺母移动至相对应的位置,完成装配。

取出螺杆:将装配完成的螺杆一端移动退出限位环216,然后用手伸向取料槽213使用户的手指位于螺杆下方,便可向上提起取出螺杆。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平台(1)以及设置于装配平台(1)上的装配架(2)与电批(3),所述装配架(2)包括多段装配块(21),多段所述装配块(21)首尾相连以组成装配架(2),所述装配块(21)上开设有沿装配块(21)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料槽(211),多段所述装配块(21)相连时装配块(21)上的上料槽(211)首尾相连以构成螺杆槽用于放置待装配的螺杆,其中,至少一段所述装配块(21)上开设有定位槽(212),所述定位槽(212)与所述上料槽(211)相连以供已装配于螺杆上的小螺母设置,同时一段所述装配块(21)的上料槽(211)上设置有限位块(214)用于在装配过程中螺母于螺杆上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所述限位块(214)限制螺母继续移动;所述电批(3)设置于所述装配架(2)一侧,所述电批(3)的起子头(31)正对所述螺杆槽且与待装配的螺杆相连接以带动待装配的螺杆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段所述装配块(21)还开设有取料槽(213),所述取料槽(213)与所述上料槽(211)相连且沿装配块(21)宽度方向贯穿整段装配块(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装配块(21)上还开设有多个连接孔(215),同时所述装配平台(1)上开设有多个沿装配架(2)长度方向等间隔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连接孔(215)一一对应,通过螺丝将连接孔(215)与螺纹孔相连接以实现将所述装配块(21)连接固定于所述装配平台(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批(3)的起子头(31)还套装有连接件(32),待装配的螺杆插入所述连接件(32)以实现电批(3)的起子头(31)与待装配的螺杆的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环(216),一段所述装配块(21)上设置所述限位环(216)以供待装配的螺杆穿过,且所述限位环(216)的中空处横截面面积大于待装配的螺母的横截面面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母螺杆装配工装,包括装配平台以及设置于装配平台上的装配架与电批,所述装配架包括多段装配块,多段所述装配块首尾相连以组成装配架,所述装配块上开设有沿装配块长度方向延伸的上料槽,多段所述装配块相连时装配块上的上料槽首尾相连以构成螺杆槽用于放置待装配的螺杆;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装配架分为多段装配块,且部分装配块上开设有定位槽,如此可根据不同的螺杆规格而选择装配块的数量、选择开有定位槽的装配块的数量以及对应安装于装配平台上的位置,以自由搭配装配块,从而适应不同规格的螺杆,使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广,适应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邓昭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恒达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0
技术公布日:2021.01.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