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9225发布日期:2020-11-25 15:18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丝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



背景技术:

丝锥是一种加工内螺纹的工具,按照加工方式可分为切削丝锥和挤压丝锥。切削丝锥是通过丝锥的刃口切削形成内螺纹,而挤压丝锥是利用金属塑性变形原理而加工内螺纹。

在汽车电子元器件中,需要在薄片上翻出一个孔,如图3所示,然后需在该孔的内壁上攻出内螺纹,以便于对该元器件进行固定。现有的丝锥要么是切削丝锥,要么是挤压丝锥,对于这类薄壁的翻孔的零件攻丝存在以下缺陷:1、切削丝锥通过刃口切削形成内螺纹,在攻丝过程中容易将翻孔颈部割断,导致元器件报废;2、挤压丝锥对翻孔进行挤压,由于翻孔壁厚较薄,翻孔变形严重,也会导致元器件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攻薄壁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所述直柄的一端为夹持端,还包括校正部和切削挤压部,所述直柄的另一端与校正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校正部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削挤压部的外轮廓为锥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四条排屑槽,四条排屑槽将切削挤压部依次分隔为第一刃口、第二刃口、第三刃口和第四刃口,第一刃口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刃口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刃口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四刃口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直柄与校正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校正部与切削挤压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部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的大端直径与校正部的直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切削挤压部的外轮廓锥度为1:8~10。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薄壁的翻孔加工内螺纹,先采用切削挤压部对薄壁的翻孔初步切削挤压加工,且四个刃口距离丝锥轴线逐渐增大,使得内螺纹牙型的初步形成为分步切削而成,当切削挤压部攻丝完成后,再由校正部对初步形成的内螺纹牙型再次挤压,最终形成内螺纹牙型。采用半切削半挤压的攻螺纹方式,可防止薄壁的翻孔在颈部处断裂,同时也可防止薄壁的翻孔被过度挤压而发生严重变形。

2、采用切削挤压两步同步完成,攻丝时第一个牙刃口微量切削后再经后面的高点挤压,后一个牙再重复进行,直至完成攻丝,该攻丝方式因切削和挤压的余量都比较小,可防止薄壁的翻孔颈部处断裂和形变量过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汽车电子元器件的薄片上翻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直柄,2-校正部,3-切削挤压部,3a-第一刃口,3b-第二刃口,3c-第三刃口,3d-第四刃口,4-排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1,所述直柄1的一端为夹持端,还包括校正部2和切削挤压部3,所述直柄1的另一端与校正部2的一端连接,所述校正部2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3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外轮廓为锥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四条排屑槽4,四条排屑槽4将切削挤压部3依次分隔为第一刃口3a、第二刃口3b、第三刃口3c和第四刃口3d,第一刃口3a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刃口3b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刃口3c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四刃口3d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对于薄壁的翻孔攻螺纹采用两步完成,先采用切削挤压部3对翻孔进行初步攻丝,然后再由校正部2对初步形成的内螺纹最终挤压成型。而切削挤压部3在切削挤压攻丝时,采用逐级递进的方式对螺纹牙型进行切削挤压成型,可防止吃刀量过大,而导致薄壁的翻孔颈部处断裂。校正部2是在切削挤压部3攻丝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挤压成型,减小了挤压所需要的形变量。

进一步地,所述直柄1与校正部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校正部2与切削挤压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就是说,直柄1、校正部2和切削挤压部3三者一体成型,强度更高,防止在攻丝过程中丝锥断裂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校正部2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大端直径与校正部2的直径相同。便于切削挤压部3所攻出的初步内螺纹过渡到由校正部2继续挤压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外轮廓锥度为1:8~10。切削挤压部3的锥度不宜过大,锥度过大也会导致吃刀量过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加工薄壁的翻孔内螺纹时,先将元器件固定,通过丝锥的切削挤压部3先对翻孔内壁进行初步的内螺纹切削挤压加工,第一刃口3a对翻孔内壁完成第一次切削挤压,紧随其后的第二刃口3a在第一次切削的基础上再切削挤压一次,以此类推,直至第四刃口3d完成切削挤压,实现逐级递进的切削挤压加工,减小了螺纹加工的吃刀量,当初步的内螺纹孔形成后,继续采用校正部2对其进行挤压成型,由于有初步的内螺纹孔,校正部2在挤压加工时,所需要的形变量就会很小,校正部2对初步的内螺纹孔进一步挤压,最终形成薄壁的翻孔内螺纹结构。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1),所述直柄(1)的一端为夹持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校正部(2)和切削挤压部(3),所述直柄(1)的另一端与校正部(2)的一端连接,所述校正部(2)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3)的一端连接,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外轮廓为锥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四条排屑槽(4),四条排屑槽(4)将切削挤压部(3)依次分隔为第一刃口(3a)、第二刃口(3b)、第三刃口(3c)和第四刃口(3d),第一刃口(3a)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刃口(3b)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刃口(3c)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四刃口(3d)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柄(1)与校正部(2)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校正部(2)与切削挤压部(3)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部(2)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大端直径与校正部(2)的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削挤压部(3)的外轮廓锥度为1:8~1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攻薄壁翻螺纹孔的丝锥,包括直柄、校正部、切削挤压部,直柄的一端为夹持端,直柄的另一端与校正部的一端连接,校正部的另一端与切削挤压部的一端连接,四条排屑槽将切削挤压部依次分隔为第一刃口、第二刃口、第三刃口和第四刃口,第一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二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三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第四刃口对应各牙到丝锥轴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切削挤压两步同步完成,攻丝时第一个牙刃口微量切削后再经后面的高点挤压,后一个牙再重复进行,直至完成攻丝,该攻丝方式因切削和挤压的余量都比较小,可防止薄壁的翻孔颈部处断裂和形变量过大。

技术研发人员:方林;赵钢;赵权;孙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新成量工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30
技术公布日:2020.1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