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8543发布日期:2021-03-16 22:46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压力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它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彻底解决了压力锅的安全问题,解除了普通压力锅困扰消费者多年的安全隐患。

电压力锅主要包括锅体和锅盖,锅盖主要由不锈钢钢盖、塑料外壳、把手组件和泄压组件。其中,不锈钢钢盖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钢盖的侧面开孔,通过侧孔将不锈钢钢盖与塑料外壳进行连接,侧孔主要是通过钻孔设备进行处理,但是在钻孔之后还需要对钢盖进行去毛刺处理,在目前的生产设备中还未有专门进行钢盖去毛刺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此种去毛刺设备智能化程度高、且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包括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底座、定位盘和切刀机构,所述定位盘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定位盘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对锅盖进行定位的定位块,切刀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设置在定位盘的外侧,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固定在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机械手能够将锅盖转移到定位盘上,第二机械手能够将定位盘上的锅盖进行转移,所述切刀机构包括固定座、气缸、支架、转轴、刀架和刀片,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气缸的卡槽,所述刀架通过支架固定在固定座的侧面,所述支架的一端与固定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刀架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刀架的外端固定有刀片,刀架的内端与气缸的输出轴铰接,在气缸驱动下所述刀架能够绕转轴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切刀机构、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的配合,将定位盘上的锅盖进行去毛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机械手将打孔后的锅盖转移到定位盘上,随后,气缸的输出轴向外伸出,在气缸的驱动下刀架绕转轴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刀片摆动,通过刀片将锅盖侧面的毛刺切除,切除完成后,再通过第二机械手将锅盖转移走,完成一个锅盖的去毛刺操作,紧接着第一机械手再将下一个锅盖转移到定位盘上,进行下一次去毛刺操作,此种结构的去毛刺设备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效果好,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改进,切刀机构的数量为5个,这样,能够对锅盖上的多个侧孔一次性进行去毛刺操作,效率更高。

作为改进,刀片通过螺栓固定在刀架上,这样,便于刀片的更换。

作为改进,底座的边缘设置有挡板,底座的上端开设有排屑孔,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排屑仓,所述排屑仓的上端与排屑孔连通,排屑仓内设置有接屑盒,这样,可以将切下来的毛刺进行统一处理,在清扫时将毛刺推入到排屑孔内即可,挡板的设置可以防止在切除毛刺时产生飞溅,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作为改进,固定座与底座之间通过l型的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丝孔,连接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螺丝与固定座和底座连接,这样,结构简单,仅需要在底座上端开孔即可,装配更加简便。

作为改进,螺丝孔为腰型孔,这样,在安装时能够进行位置的调节,更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座的侧视图。

图中所示,1、第一机械手,2、第二机械手,3、底座,4、定位盘,5、固定座,6、气缸,7、支架,8、转轴,9、刀架,10、刀片,11、挡板,12、排屑孔,13、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包括第一机械手1、第二机械手2、底座3、定位盘4和切刀机构,所述定位盘4固定在底座3的上端,定位盘4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对锅盖进行定位的定位块,切刀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设置在定位盘4的外侧,第一机械手1和第二机械手2固定在底座3的两侧,所述第一机械手1能够将锅盖转移到定位盘4上,第二机械手2能够将定位盘4上的锅盖进行转移,所述切刀机构包括固定座5、气缸6、支架7、转轴8、刀架9和刀片10,所述固定座5的下端与底座3固定连接,固定座5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气缸6的卡槽,所述刀架9通过支架7固定在固定座5的侧面,所述支架7的一端与固定座5的侧面固定连接,支架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8与刀架9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刀架9的外端固定有刀片10,刀架9的内端与气缸6的输出轴铰接,在气缸6驱动下所述刀架9能够绕转轴8转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切刀机构、第一机械手1、第二机械手2的配合,将定位盘4上的锅盖进行去毛刺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首先通过第一机械手1将打孔后的锅盖转移到定位盘4上,随后,气缸6的输出轴向外伸出,在气缸6的驱动下刀架9绕转轴8转动一定角度,从而带动刀片10摆动,通过刀片10将锅盖侧面的毛刺切除,切除完成后,再通过第二机械手2将锅盖转移走,完成一个锅盖的去毛刺操作,紧接着第一机械手1再将下一个锅盖转移到定位盘4上,进行下一次去毛刺操作,此种结构的去毛刺设备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且效果好,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切刀机构的数量为5个,这样,能够对锅盖上的多个侧孔一次性进行去毛刺操作,效率更高。

本实施例中,刀片10通过螺栓固定在刀架9上,这样,便于刀片10的更换。

本实施例中,底座3的边缘设置有挡板11,底座3的上端开设有排屑孔12,所述底座3的侧面开设有排屑仓,所述排屑仓的上端与排屑孔12连通,排屑仓内设置有接屑盒,这样,可以将切下来的毛刺进行统一处理,在清扫时将毛刺推入到排屑孔12内即可,挡板11的设置可以防止在切除毛刺时产生飞溅,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固定座5与底座3之间通过l型的连接片1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1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丝孔,连接片1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螺丝与固定座5和底座3连接,这样,结构简单,仅需要在底座3上端开孔即可,装配更加简便。

本实施例中,螺丝孔为腰型孔,这样,在安装时能够进行位置的调节,更便于安装。

本实施例中,气缸6的输出轴与刀架9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机械手1和第二机械手2采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吸盘类机械手,具体可采用zekeep-bot机械手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底座、定位盘和切刀机构,所述定位盘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定位盘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对锅盖进行定位的定位块,切刀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设置在定位盘的外侧,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固定在底座的两侧,所述第一机械手能够将锅盖转移到定位盘上,第二机械手能够将定位盘上的锅盖进行转移,所述切刀机构包括固定座、气缸、支架、转轴、刀架和刀片,所述固定座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气缸的卡槽,所述刀架通过支架固定在固定座的侧面,所述支架的一端与固定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刀架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刀架的外端固定有刀片,刀架的内端与气缸的输出轴铰接,在气缸驱动下所述刀架能够绕转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机构的数量为5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通过螺栓固定在刀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有挡板,底座的上端开设有排屑孔,所述底座的侧面开设有排屑仓,所述排屑仓的上端与排屑孔连通,排屑仓内设置有接屑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与底座之间通过l型的连接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片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螺丝孔,连接片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螺丝与固定座和底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丝孔为腰型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压力锅锅盖的去毛刺设备,此种去毛刺设备智能化程度高、且效果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包括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底座、定位盘和切刀机构,定位盘固定在底座的上端,定位盘的上端设置有能够对锅盖进行定位的定位块,切刀机构的数量为若干个,分别设置在定位盘的外侧,第一机械手和第二机械手固定在底座的两侧,切刀机构包括固定座、气缸、支架、转轴、刀架和刀片,固定座的下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固定座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气缸的卡槽,刀架通过支架固定在固定座的侧面,支架的一端与固定座的侧面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刀架的中部可转动连接,刀架的外端固定有刀片,刀架的内端与气缸的输出轴铰接。

技术研发人员:巫朝常;余志荣;卢政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东蓝机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