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9465发布日期:2021-04-21 01:0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丝校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弹簧钢丝热处理生产线中,需要使用自动校直装置对钢丝进行自动校直。现有的钢丝自动校直装置在校直前不具备导向机构,无法确保将弹簧钢丝准确的送入至校直轮处,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同时在校直导出时,弹簧钢丝容易重新发生弯折或者弯转,精度不高。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丝校直工装[申请号: 201120546505.x],包括下固定板,以及置于下固定板顶部的压板,压板与下固定板之间形成空腔,并在空腔内设有活动滚轮固定板,活动滚轮固定板的上表面通过调节螺丝连接压板,下表面通过压缩弹簧连接下固定板;所述的活动滚轮固定板与下固定板的一侧分别设有上排直滚轮和下排直滚轮,上排直滚轮与下排直滚轮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且上排直滚轮中的各滚轮与下排直滚轮中的各滚轮为交错排列。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排直滚轮与下排直滚轮对钢丝进行校直,并且通过调节活动滚轮固定板来适应不同直径的钢丝,操作简便,解决了钢丝在进入压扁工艺时精度不高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瓦具有承载能力强、耐磨性强、耐热性能高、导热性好、定位准确等优点。但是该方案在在校直过程中仍然无法确保将弹簧钢丝准确的送入至校直轮处,容易发生位置偏移,同时在校直导出时,弹簧钢丝存在容易重新发生弯折或者弯转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包括校直机座,所述的校直机座上设有可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上调整座和下调整座,所述的上调整座底部设有若干可转动的且沿上调整座中心线对称的弹簧钢丝校直上辊,所述的下调整座顶部设有若干可转动的且沿下调整座中心线对称的弹簧钢丝校直下辊,所述的校直机座上还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和固定在校直机座上的弹簧钢丝导出块,所述的上调整座位于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和弹簧钢丝导出块之间。
[0007]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校直机座上设有牵引机构和牵出机构,所述的牵引机构与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牵出机构与弹簧钢丝导出块的位置相对应。
[0008]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
件包括设置于校直机座上的两个可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所述的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上设有橡胶垫片。
[0009]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靠近牵引机构一端呈斜面状,所述的校直机座上设有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与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相连。
[0010]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弹簧钢丝校直上辊和弹簧钢丝校直下辊交错设置,所述的校直机座顶部设有第二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与上调整座相连。
[0011]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校直机座上设有两个沿上调整座中心线对称的上防偏抵接板,所述的上防偏抵接板与校直机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上调整座与上防偏抵接板滑动配合。
[0012]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上防偏抵接板内设有上限位槽,所述的上调整座上设有延伸通入至上限位槽内的上限位块,所述的上限位块与上限位槽的形状相配适。
[0013]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校直机座底部设有第三直线驱动器,所述的第三直线驱动器的动力轴与下调整座相连,所述的校直机座上设有两个沿下调整座中心线对称的下防偏抵接板,所述的下防偏抵接板与校直机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下防偏抵接板内设有下限位槽,所述的下调整座上设有延伸通入至下限位槽内的下限位块,所述的下限位块与下限位槽滑动配合。
[0014]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牵引机构包括设置于校直机座上的牵引座,所述的牵引座上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牵引轮,所述的牵出机构包括设置于校直机座上的牵出座,所述的牵出座上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牵出轮。
[0015]
在上述的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中,所述的弹簧钢丝导出块顶部呈斜面状,所述的弹簧钢丝导出块与牵出座之间设有钢丝承托板,所述的钢丝承托板内设有钢丝滑槽。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弹簧钢丝校直上辊、弹簧钢丝校直下辊和弹簧钢丝导出块,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可确保在送入弹簧钢丝时,弹簧钢丝可准确的被送入至上调整座和下调整座之间进行校直,在校直完毕后,弹簧钢丝导出块可避免校直后的弹簧钢丝重新发生弯折或者是弯转,校直精度高。
[0018]
2、本实用新型当校直不同直径的弹簧钢丝时通过移动调整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上调整座和下调整座的位置即可,可自动实现调节,实用性较强。
[0019]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上设置橡胶垫片,可避免弹簧钢丝之间与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发生硬性碰撞,避免弹簧钢丝头部发生弯折。
[0020]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0022]
图2是上钢丝承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校直机座1、上调整座2、下调整座3、弹簧钢丝校直上辊4、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弹簧钢丝导出块7、牵引机构8、牵出机构9、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橡胶垫片11、第一直线驱动器12、第二直线驱动器13、上防偏抵接板14、上限位槽15、上限位块16、第三直线驱动器17、下防偏抵接板18、下限位槽19、下限位块20、牵引座21、牵引轮 22、牵出座23、牵出轮24、钢丝承托板25、钢丝滑槽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5]
如图1

2所示,一种横纵双向弹簧钢丝生产线自动校直装置,包括校直机座1,所述的校直机座1上设有可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所述的上调整座2底部设有若干可转动的且沿上调整座2中心线对称的弹簧钢丝校直上辊 4,所述的下调整座3顶部设有若干可转动的且沿下调整座3中心线对称的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所述的校直机座1上还设有可沿竖直方向往复直线运动的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和固定在校直机座1上的弹簧钢丝导出块7,所述的上调整座2位于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和弹簧钢丝导出块7之间。
[0026]
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弹簧钢丝进行校直时,将弹簧钢丝通入至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内,通过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 6将弹簧钢丝准确的送入至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之间,通过转动的弹簧钢丝校直上辊4和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将弹簧钢丝进行校直,校直后的钢丝弹簧通过弹簧钢丝导出块7导出,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可确保在送入弹簧钢丝时,弹簧钢丝可准确的被送入至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之间进行校直,在校直完毕后,弹簧钢丝导出块7可避免校直后的弹簧钢丝重新发生弯折或者是弯转,当校直不同直径的弹簧钢丝时,通过移动调整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的位置即可,可自动实现调节,实用性较强。
[0027]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校直机座1上设有牵引机构8 和牵出机构9,所述的牵引机构8与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牵出机构9与弹簧钢丝导出块7的位置相对应。
[0028]
具体地说,在校直过程中,通过牵引机构8将弹簧钢丝拉入至校直机座1内,在校直完成后,弹簧钢丝通过弹簧钢丝导出块 7导出后,再通过牵出机构9将校直后的弹簧钢丝从校直机座1 内拉出,自动化程度较高,无需人工拉动弹簧钢丝,省时省力。
[0029]
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包括设置于校直机座1上的两个可沿竖直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所述的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上设有橡胶垫片11。
[0030]
本实施例中,当弹簧钢丝从牵引机构8牵引至校直机座1内后,通过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可将弹簧钢丝准确的送入至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之间进行校直,橡胶垫片11可避免弹簧钢丝之间与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发生硬性碰撞,避免弹簧钢丝头部发生弯折。
[0031]
所述的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靠近牵引机构8一端呈斜面状,所述的校直机座1上设有设有第一直线驱动器12,所述的第一直线驱动器12的动力轴与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相连。
[0032]
本实施例中,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靠近牵引机构8一端呈斜面状,可更好更容易的将弹簧钢丝导入至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之间,当校直不同直径的弹簧钢丝时,需要调整两个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之间的间隔距离,此时启动第一直线驱动器12,通过第一直线驱动器12的动力轴带动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一直线驱动器12可以是气缸、油缸或者是直线电机。
[0033]
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弹簧钢丝校直上辊4和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交错设置,所述的校直机座1顶部设有第二直线驱动器13,所述的第二直线驱动器13的动力轴与上调整座2相连。
[0034]
本实施例中,弹簧钢丝校直上辊4和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交错设置,对完成对弹簧钢丝的校直步骤,当需要调整上调整座2 和弹簧钢丝校直上辊4的位置时,启动第二直线驱动器13,通过第二直线驱动器13的动力轴带动上调整座2和弹簧钢丝校直上辊 4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第二直线驱动器13可以是气缸、油缸或者是直线电机。
[0035]
所述的校直机座1上设有两个沿上调整座2中心线对称的上防偏抵接板14,所述的上防偏抵接板14与校直机座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上调整座2与上防偏抵接板14滑动配合。
[0036]
本实施例中,在上调整座2移动过程中,通过上调整座2与上防偏抵接板14之间的滑动配合,可避免上调整座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上调整座2位移的精确度。
[0037]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上防偏抵接板14内设有上限位槽15,所述的上调整座2上设有延伸通入至上限位槽15内的上限位块 16,所述的上限位块16与上限位槽15的形状相配适。
[0038]
本实施例中,在上调整座2移动过程中,通过上限位块16 与上限位槽15之间的滑动配合,可进一步确保上调整座2在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角度偏移,进一步提高了上调整座2位移的精确度。
[0039]
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校直机座1底部设有第三直线驱动器 17,所述的第三直线驱动器17的动力轴与下调整座3相连,所述的校直机座1上设有两个沿下调整座3中心线对称的下防偏抵接板18,所述的下防偏抵接板18与校直机座1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的下防偏抵接板18内设有下限位槽19,所述的下调整座3 上设有延伸通入至下限位槽19内的下限位块20,所述的下限位块20与下限位槽19滑动配合。
[0040]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移动下调整座3和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 的位置时,启动第三直线驱动器17,通过第三直线驱动器17的动力轴带动下调整座3和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在下调整座3移动过程中,通过下调整座3与下防偏抵接板18之间的滑动配合以及下限位块20与下限位槽19之间的滑动配合,可确保下调整座 3在移动过程中不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下调整座3位移的精确度。
[0041]
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牵引机构8包括设置于校直机座1上的牵引座21,所述的牵引座21上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牵引轮22,所述的牵出机构9包括设置于校直机座1上的牵出座23,所述的牵出座23上设有两个可转动的牵出轮24。
[0042]
本实施例中,在校直过程中,通过牵引轮22将弹簧钢丝牵引至校直机座1内,校直完成后,通过牵出轮24将校直完成后的弹簧钢丝从校直机座1内牵出,无需人工拉动弹簧钢丝,自动化程度较高。
[0043]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弹簧钢丝导出块7顶部呈斜面状,所述的弹簧钢丝导出块7与牵出座23之间设有钢丝承托板25,所述的钢丝承托板25内设有钢丝滑槽26。
[0044]
本实施例中,弹簧钢丝导出块7顶部呈斜面状,方便将校直后的弹簧钢丝从校直机座1内牵出至钢丝承托板25内,钢丝滑槽 26用以承托弹簧钢丝,避免弹簧钢丝发生跑偏。
[004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46]
当需要对弹簧钢丝进行校直时,通过牵引轮22将弹簧钢丝牵引至校直机座1内,当弹簧钢丝从牵引轮22牵引至校直机座1 内后,通过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可将弹簧钢丝准确的送入至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之间进行校直,橡胶垫片11可避免弹簧钢丝之间与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发生硬性碰撞,避免弹簧钢丝头部发生弯折,将弹簧钢丝准确的送入至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 之间,通过转动的弹簧钢丝校直上辊4和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将弹簧钢丝进行校直,校直后的钢丝弹簧通过弹簧钢丝导出块7导出,校直完成后,通过牵出轮24将校直完成后的弹簧钢丝从校直机座1内牵出,无需人工拉动弹簧钢丝,自动化程度较高。
[0047]
弹簧钢丝导出块7顶部呈斜面状,方便将校直后的弹簧钢丝从校直机座1内牵出至钢丝承托板25内,钢丝滑槽26用以承托弹簧钢丝,避免弹簧钢丝发生跑偏。
[0048]
当校直不同直径的弹簧钢丝时,通过移动调整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上调整座2和下调整座3的位置即可,可自动实现调节,实用性较强。
[0049]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0050]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校直机座1、上调整座2、下调整座3、弹簧钢丝校直上辊4、弹簧钢丝校直下辊5、弹簧钢丝防偏导入组件6、弹簧钢丝导出块7、牵引机构8、牵出机构9、弹簧钢丝对位导入块10、橡胶垫片11、第一直线驱动器12、第二直线驱动器13、上防偏抵接板14、上限位槽15、上限位块16、第三直线驱动器17、下防偏抵接板18、下限位槽19、下限位块20、牵引座21、牵引轮22、牵出座23、牵出轮24、钢丝承托板25、钢丝滑槽2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