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0886发布日期:2021-08-27 11:0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削切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19161757公开了一种既具有快速钻孔功能,又具钻孔定位功能的梅花冲击钻头,包括冲击钻头,冲击钻头的冲击头呈放射形梅花状锥尖结构。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431687公开了一种硬质合金钻头,刀体一端有削切部,沿刀体轴向上设置有两个排屑槽,削切部上有削切刃,所述切削刃分为直线刃和圆弧刃。使用这种形式的切削刃钻削碳纤维复合材料时,能够减小轴向力,从而减小复合材料发生分层的可能;整个切削刃前刀面上加工有宽度为0.1-0.5mm,前角为8°~20°的倒棱。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11416486公开了一种钻头,包括:刀柄、连接部和加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与刀柄连接;所述加工部具有一轴芯,所述轴芯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为加工面,所述轴芯上设置有刃带和容屑槽,所述刃带和容屑槽均绕设于所述轴芯的外侧面,并且所述刃带和容屑槽间隔设置,所述轴芯呈圆锥状。

上述发明创造结构较为复杂,钻头加工端面积较大,在对不锈钢、钛合金等发热较为严重的材料时,会带来较大的摩擦力,容易造成加工端断裂,降低了使用寿命,且排屑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包括钻柄及加工端,加工端圆周面呈螺旋状设有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分割出第一周刃与第二周刃,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的顶部左侧至顶端分别形成第一前刀面与第二前刀面,加工端顶端面被分割成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后部分别与第一周刃,第二周刃设有第一斜刀面与第二斜刀面,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圆周处分别开设第一支撑弧面与第二支撑弧面,第一周刃与第二周刃圆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分别设有多条排屑带,各条排屑槽之间设有刃带。

进一步的,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设置排屑带的数量为2~20条。

进一步的,主容屑槽的数量为1~6条。

进一步的,加工端顶端面为中间高,周边低的尖头型。

进一步的,加工端顶端面为平面型。

进一步的,加工端的分为刀头部与加工杆部,刀头可以在磨损后进行更换,降低用刀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结构简单,由于在加工端圆周面设置的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并且在第一周刃与第二周刃圆周面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减少了钻头加工端的整体面积,钻头在削钻时,材料在削钻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能够随排屑槽及容屑槽排除,且通过在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分别设有多条排屑带,排屑带的设置更能够有效增加钻头在削钻过程中的排屑能力,增加了钻头的使用寿命,值得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的刀头部与加工杆部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就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包括钻柄1及加工端2,加工端2圆周面呈螺旋状设有第一主容屑槽21与第二主容屑槽31,第一主容屑槽21与第二主容屑槽31分割出第一周刃22与第二周刃32,第一主容屑槽21与第二主容屑槽31的顶部左侧至顶端分别形成第一前刀面23与第二前刀面33,加工端2顶端面被分割成第一后刀面24与第二后刀面34,第一后刀面24与第二后刀面34的后部分别与第一周刃22,第二周刃32设有第一斜刀面25与第二斜刀面35,第一后刀面24与第二后刀面34的圆周处分别开设第一支撑弧面26与第二支撑弧面36,第一周刃22与第二周刃32圆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副排屑槽221与第二副排屑槽321,第一副排屑槽221设有3条排屑带2211、2213、2215,3条排屑带之间分割出4条刃带2212、2214、2216、2218。第二副排屑槽321设有3条排屑带3211、3213、3215,3条排屑带之间分割出4条刃带3212、3214、3216、3218。

第一副排屑槽221与第二副排屑槽321设置排屑带的数量为2~20条。

主容屑槽的数量为1~6条。

加工端2顶端面为中间高,周边低的尖头型。

加工端2顶端面为平面型。

更进一步的,加工端2的分为刀头部20与加工杆部201,加工杆顶端向内凹设有螺纹孔2010,刀头部20内部对应螺纹孔位置嵌入设有高精度螺杆2011,将加工端2的刀头部20与加工杆部201通过高精度螺杆2011紧密螺接固定,使得刀头部20可以在磨损后进行更换,有效降低了用刀成本。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由于在加工端2圆周面设置的第一主容屑21槽与第二主容屑槽31,并且在第一周刃22与第二周刃32圆周面上分别设置的第一副排屑槽221与第二副排屑槽321,减少了钻头加工端2的整体面积,钻头在削钻时,材料在削钻过程中产生的碎屑能够随第一副排屑槽221、第二副排屑槽321、第一主容屑21槽与第二主容屑槽31排除,且通过在第一副排屑槽221与第二副排屑槽321分别设有多条排屑带,排屑带的设置更能够有效增加钻头在削钻过程中的排屑能力,增加了钻头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实施例。应当指出,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能做出若干的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包括钻柄及加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端圆周面呈螺旋状设有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分割出第一周刃与第二周刃,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的顶部左侧至顶端分别形成第一前刀面与第二前刀面,加工端顶端面被分割成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后部分别与第一周刃,第二周刃设有第一斜刀面与第二斜刀面,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圆周处分别开设第一支撑弧面与第二支撑弧面,第一周刃与第二周刃圆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分别设有多条排屑带,各条排屑槽之间设有刃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设置排屑带的数量为2~20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容屑槽的数量为1~6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端顶端面为中间高,周边低的尖头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端顶端面为平面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端的分为刀头部与加工杆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刀面具有多条刃带的钻头,包括钻柄及加工端,加工端圆周面呈螺旋状设有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分割出第一周刃与第二周刃,第一主容屑槽与第二主容屑槽的顶部左侧至顶端分别形成第一前刀面与第二前刀面,加工端顶端面被分割成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后部分别与第一周刃,第二周刃设有第一斜刀面与第二斜刀面,第一后刀面与第二后刀面的圆周处分别开设第一支撑弧面与第二支撑弧面,第一周刃与第二周刃圆周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第一副排屑槽与第二副排屑槽分别设有多条排屑带,各条排屑槽之间设有刃带。

技术研发人员:金富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千锤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6
技术公布日:2021.08.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