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12935发布日期:2021-09-22 19:32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水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转鼓净环冷却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轧钢厂生产过程中,冷却系统是生产工艺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最常用的多是以水作为冷却介质,并循环使用的一种冷却水系统,循环冷却水系统主要由冷却设备,冷却水循环管道组成,冷水流过需要降温的设备后流出,再通过冷却水回收管道进行回收,以循环利用,目前轧钢转鼓净环冷却系统回水管道直接与主管道连接,阻力大流速慢,结垢现象频繁,导致冷却效果不佳,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收装置,通过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转鼓的冷却水出口,另一端连接储水箱的进水口,再通过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水箱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水主管,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回收。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收装置,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包括:
5.第一支管,连接所述转鼓;
6.储水箱,包括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口;
7.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和所述第二支管连接处设置有过滤装置;
8.增压泵,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上;
9.回水主管,连接所述第二支管的另一端。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顶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储水箱的侧面上,并与所述储水箱的底部距离15mm

25mm。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水主管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直径。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支管的直径。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水主管的直径为400mm

500mm。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和所述第二支管的直径为45mm

65mm。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和所述回水主管包括金属软管或钢管。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包括离心增压泵。
1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收装置,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转鼓的冷却水出口,另一端连接储水箱的顶部,再通过设置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或侧边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水主管,使得所述冷却水经过第一支管流入所述储水箱中,在通过所述第二支管流入回水主管中实现冷却水的回收,并且再通过在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增压泵,使得冷却水经过所述第二支管时增加流速,以延缓管路中凝结水垢的现象,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实施例中转鼓的结构示意图。
24.标号说明:
25.100

冷却水回收装置;
26.110

第一支管;
27.120

储水箱;
28.121

进水口;
29.122

出水口;
30.123

过滤装置;
31.124

箱体;
32.125

隔板;
33.126

溢流通道;
34.130

第二支管;
35.140

增压泵;
36.150

回水主管;
37.160

转鼓;
38.161

机架;
39.162

冷却水进口管;
40.163

冷却水出口管;
41.164

冷却水套;
42.165

空心转轴;
43.166

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
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4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46.目前轧钢转鼓冷却水回收系统中冷却水回收管道中冷却水的阻力大流速慢,结垢现象频繁,冷却效果差而造成转鼓因温度过高导致设备停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水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100包括第一支管110,储水箱120,第二支管130,增压泵140和回水主管150。
47.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100设置有第一支管110,所述第一支管110的一端连接所述转鼓的冷却水出口,用来回收经过转鼓的冷却水,所述第一支管11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储水箱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110的直径设置在45mm到65mm之间,例如设置为60mm。
48.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100还包括储水箱120和第二支管130,所述储水箱120包括进水口121,出水口122和箱体124,所述储水箱120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121,所述第一支管110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水箱120的进水口121,所述储水箱120的底部或侧边设置有出水口122,所述储水箱120的出水口122连接所述第二支管130的一端,所述第二支管130的直径设置在45mm到65mm之间,例如设置为6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122设置在所述储水箱120的侧边上,并与所述储水箱120的底部距离为15mm到25mm之间,所述第二支管130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水箱120的侧边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管130的一端与所述储水箱130在所述侧面的连接处距离底部15mm

25mm,例如设置为20mm。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120的出水口122处设置有过滤装置123,所述过滤装置123用于过滤冷却水中的杂质,防止堵塞冷却水管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123设置为过滤网,或其他过滤装置。
4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100还包括增压泵140和回水主管150,所述增压泵140设置在所述第二支管130上,用于增大管道内的压力,提高管道内的冷却水的流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压泵140例如设置为离心增压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水主管150连接所述第二支管130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水主管150的直径例如设置在400mm

500mm,例如设置为450mm。
50.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120包括进水口121,出水口122和箱体124,所述出水口122设置在所述箱体124的底部,箱体124内设有隔板125,隔板125将箱体124分隔成前后两部分,隔板125与箱体124的顶部之间预留有溢流通道126,所述第一支管110流入的冷却水水首先流入隔板125分隔成的水槽内,水槽积满后引导回流冷却水通过隔板125上端溢流通道126进入箱体124底部的下水口122,避免第一支管110流出的冷却水直冲下水口122形成回水气塞进而造成回水溢流,所述箱体124和隔板12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形成一个整体。
51.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种转鼓160主要包括机架161、冷却水进口管162、冷却水出口管163、冷却水套164、空心转轴165和连通管166,所述空心转轴165两端设
于机架161上,所述冷却水套164套设在所述空心转轴165上,所述冷却水进口管162和冷却水出口管163与所述空心转轴165相通,所述连通管166设于所述空心转轴165和冷却水套164之间,所述冷却水套164内还设有网格状排布管,所述网格状排布管与冷却水套164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在传统转鼓冷却器的冷却水套164内增加网格状排布管,使冷却水进口管162通过中空转轴165和连通管166进入到冷却水套164,冷却水能够按照网格状排布管形成的孔道入水,并分布均匀,从而实现均匀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出口管163连接所述第一支管110,经过所述转鼓160的冷却水从所述冷却水出口管163流出,进入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100中,经过第一支管110,储水箱120,第二支管130和回水主管150进行回收,能够避免因为回水主管与支管的之间连接导致阻力增大,从而使得管内结垢现象,提高冷却效果,再通过在所述第二支管130上设置增压泵140,来增加管内压力,提高冷却水的流速,延缓管道内结垢现象,从而提高冷却效果。冷却水经过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100进行回收,所述回水主管150的另一端连接主储水池,所述主储水池连接所述转鼓160的冷却水进口管162,所述回水主管150和所述主储水池之间还可以设置散热器,用来给冷却水降温,所述主储水池连接所述转鼓160之间还可以设置增压泵,通过主储水池连接所述转鼓160的冷却水进口管162,将冷却水导入转鼓160内实现冷却,再通过冷却水出口管163连接所述第一支管110,通过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100实现冷却水的回收,从而实现冷却水循环使用。
52.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转鼓冷却水回收装置,所述冷却水回收装置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转鼓的冷却水出口,另一端连接储水箱的顶部,再通过设置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水箱的底部或侧边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回水主管,使得所述冷却水经过第一支管流入所述储水箱中,在通过所述第二支管流入回水主管中实现冷却水的回收,能够避免因为回水主管与支管的之间连接导致阻力增大,从而使得管内结垢现象,并且再通过在所述第二支管上设置增压泵,使得冷却水经过所述第二支管时增加流速,以延缓管路中凝结水垢的现象,从而提高冷却效果。
53.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54.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