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9501发布日期:2021-11-18 11:51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纵梁悬挂铆接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纵梁悬挂铆接工位主要是铆接腹面装配件上的铆钉,从上到工序过来的纵梁都是腹面朝下,为了能装配件和铆接铆钉需要人工将纵梁翻面。因为纵梁的重量不轻,这个翻动过程中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员工需要停下来进行翻面降低了生产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因此需要研发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将原来需要两个员工配合人工翻面的工作方式改成可以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工作方式,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将原来需要两个员工配合人工翻面的工作方式改成可以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升机构、气缸、固定架、滚轮、衬套,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气缸上面并与气缸连接,固定架位于气缸的外侧,滚轮固定在衬套上并通过螺杆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底部支撑体,在所述底部支撑体上的一侧固定有折弯成钝角的折弯板,所述折弯板的一边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折弯板的另外一边为顶升斜面,在所述底部支撑体上的另一侧固定有一块垂直于水平面的立板,所述立板的最高点告于所述折弯板的最高点。
6.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一边与底部支撑体的上表面垂直,第一支撑板的另外两边分别与折弯板的两个面垂直;第二支撑板为垂直三角形,垂直的两边分别于支撑体的上表面和立板垂直固定连接。
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板两边组成的角度为135度。
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支撑体为长方体形状。
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纵梁从上一工序过来时,气缸向上顶升,顶升机构沿着滚轮向上顶升,顶升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前后方向高度差,使纵梁实现超过90度翻转,气缸向下下降,顶升机构沿着滚轮向下下降,下降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前后方向高度差和纵梁自重后实现纵梁180度翻面。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1.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将原来需要两个员工配合人工翻面的工作方式改成可以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
了产线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的示意图。
14.其中:1、顶升机构2、气缸3、固定架4、滚轮5、衬套6、折弯板7、底部支撑体8、顶升斜面9、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11、立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16.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包括顶升机构1、气缸2、固定架3、滚轮4、衬套5,所述顶升机构1设置在气缸2上面并与气缸2连接,固定架3位于气缸2的外侧,滚轮4固定在衬套5上并通过螺杆固定在固定架3上,所述顶升机构1设置有顶升斜面8。所述顶升机构1包括长方体形状的底部支撑体7,在所述底部支撑体7上的一侧固定有折弯成钝角的折弯板6,所述折弯板6的一边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折弯板6的另外一边为顶升斜面8,在所述底部支撑体7上的另一侧固定有一块垂直于水平面的立板1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将原来需要两个员工配合人工翻面的工作方式改成可以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产线生产效率。在纵梁从上道工序过来时,气缸2向上顶升,顶升机构1沿着滚轮4向上顶升,顶升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1前后方向高度差,使纵梁实现超过90度翻转,然后气缸2向下下降,顶升机构1沿着滚轮4向下下降,下降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1前后方向高度差和纵梁自重后实现纵梁180度翻面。从而实现了纵梁自动翻面,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整线生产效率。底部支撑体7可以增强顶升机构1的强度和与气缸2连接的稳定性,有利于平稳安全的实现自动翻转的目的,折弯板6的顶升斜面8和立板用简单的结构使得顶升机构1前后有高度差,利用前后高度差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产线生产效率。
17.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设置有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第一支撑板9的一边与底部支撑体7的上表面垂直,第一支撑板9的另外两边分别与折弯板6的两个面垂直;第二支撑板10为垂直三角形,垂直的两边分别于支撑体的上表面和立板11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0增强了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18.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折弯板6的顶升斜面8与竖直面组成的角度为135度。这个角度使得翻转更精确和稳定。
19.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支撑体为长方体形状。这样可以保证稳定,加工简单,节省成本。
2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纵梁从上一工序过来时,气缸2向上顶升,顶升机构1沿着滚轮4向上顶升,顶升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1前后方向高度差,使纵梁实现超过90度翻转,气缸2向下下降,顶升机构1沿着滚轮4向下下降,下降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1前后方向高度差和纵梁自重后实现纵梁180度翻面。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将原来需要两个员工配合人工翻面的工作方式改成可以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工作方式,降
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产线生产效率。
21.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顶升机构、气缸、固定架、滚轮、衬套,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气缸上面并与气缸连接,固定架位于气缸的外侧,滚轮固定在衬套上并通过螺杆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底部支撑体,在所述底部支撑体上的一侧固定有折弯成钝角的折弯板,所述折弯板的一边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折弯板的另外一边为顶升斜面,在所述底部支撑体上的另一侧固定有一块垂直于水平面的立板,所述立板的最高点告于所述折弯板的最高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一边与底部支撑体的上表面垂直,第一支撑板的另外两边分别与折弯板的两个面垂直;第二支撑板为垂直三角形,垂直的两边分别于支撑体的上表面和立板垂直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板的顶升斜面与竖直面组成的角度为135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体为长方体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纵梁从上一工序过来时,气缸向上顶升,顶升机构沿着滚轮向上顶升,顶升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前后方向高度差,使纵梁实现超过90度翻转,气缸向下下降,顶升机构沿着滚轮向下下降,下降过程中利用顶升机构前后方向高度差和纵梁自重后实现纵梁180度翻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其包括顶升机构、气缸、固定架、滚轮、衬套,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气缸上面并与气缸连接,固定架位于气缸的外侧,滚轮固定在衬套上并通过螺杆固定在固定架上,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底部支撑体,在所述底部支撑体上的一侧固定有折弯成钝角的折弯板,所述折弯板的一边垂直于水平面,所述折弯板的另外一边为顶升斜面,在所述底部支撑体上的另一侧固定有一块垂直于水平面的立板,所述立板的最高点告于所述折弯板的最高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辅助机构将原来需要两个员工配合人工翻面的工作方式改成可以实现纵梁自动翻面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升了产线生产效率。线生产效率。线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英 范剑群 袁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5.25
技术公布日:2021/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