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
背景技术:2.锻造是一种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机械性能、一定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在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铸态疏松等缺陷,优化微观组织结构,同时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属流线,锻件的机械性能一般优于同等材料的铸件。拉环广泛地应用在带状物体需要紧固的部位,例如背包、安全带等部件上。传统的小型拉环都是通过合金金属丝压制而成,这样的拉环适合日常使用,但由于合金金属丝本身的强度限制导致其强度较低,若使用钢材锻造而成的拉环,虽然其强度能够达到要求等级,但是其存在着安装、携带不方便,通用性较差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
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包括第一主体、拉环孔a、合页孔a、第一螺纹孔、第二主体、拉环孔b、拉环孔c、合页孔b、第二螺纹孔、合页、连接螺栓,所述第一主体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有所述拉环孔a,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所述拉环孔b和所述拉环孔c,所述第一主体靠近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上方设有所述合页孔a,所述第二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上方设有所述合页孔b,所述合页孔a和所述合页孔b分别与所述合页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靠近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拉环孔a内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环孔a呈“d”字形结构。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环孔b横截面为内角采用圆形倒角的等腰梯型,所述拉环孔b数量有2个,分别以所述拉环孔c为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拉环孔c两侧。
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拉环孔c横截面为内角采用圆形倒角的矩形,所述拉环孔c两相对立的边为向外凸出的弧形边。
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主体、所述拉环孔b和所述拉环孔c呈“目”字形结构。
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合页孔a和所述合页孔b的数量和大小一致,所述合页孔a数量至少有4个。
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合页数量至少有2个,1个所述合页分别与2个所述合页孔a和2个所述合页孔b配套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所述第一主体靠近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
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螺栓、所述第一螺纹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螺栓数量至少有2个。
13.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设有锻造成型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提高了拉环
的通用性,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分别通过合页和连接螺栓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提高了安装效率,且携带方便。
附图说明
14.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解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主体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主体示意图。
20.图中标号:第一主体
‑
1;拉环孔a
‑
1.1;合页孔a
‑
1.2;第一螺纹孔
‑
1.3;第二主体
‑
2;拉环孔b
‑
2.1;拉环孔c
‑
2.2;合页孔b
‑
2.3;第二螺纹孔
‑
2.4;合页
‑
3;连接螺栓
‑
4。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23.如图1
‑
5所示,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包括第一主体1、拉环孔a1.1、合页孔a1.2、第一螺纹孔1.3、第二主体2、拉环孔b2.1、拉环孔c2.2、合页孔b2.3、第二螺纹孔2.4、合页3、连接螺栓4,所述第一主体1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主体2,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有所述拉环孔a1.1,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有所述拉环孔b2.1和所述拉环孔c2.2,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主体2的一侧上方设有所述合页孔a1.2,所述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上方设有所述合页孔b2.3,所述合页孔a1.2和所述合页孔b2.3分别与所述合页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主体2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螺纹孔1.3,所述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螺纹孔2.4,所述连接螺栓4在所述拉环孔a1.1内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1.3,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拉环孔a1.1呈“d”字形结构。所述拉环孔b2.1横截面为内角采用圆形倒角的等腰梯型,所述拉环孔b2.1数量有2个,分别以所述拉环孔c2.2为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拉环孔c2.2两侧。所述拉环孔c2.2横截面为内角采用圆形倒角的矩形,所述拉环孔c2.2两相对立的边为向外凸出的弧形边。所述第二主体2、所述拉环孔b2.1和所述拉环孔c2.2呈“目”字形结构。所述合页孔a1.2和所述合页孔b2.3的数量和大小一致,所述合页孔a1.2数量至少有4个。所述合页3数量至少有2个,1个所述合页3分别与2个所述合页孔a1.2和2个所述合页孔b2.3配套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孔1.3贯穿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主体2的一侧。所述连接螺栓4、所述第一螺纹孔1.3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4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螺栓4数量至少有2个。
24.如图1和图3所示,设有锻造成型的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为钢材锻件,提高了拉环的通用性,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分别通过合页3和连接螺
栓4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提高了安装效率,且携带方便,在使用时只安装合页3可以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的连接更加灵活,同时安装合页3和连接螺栓4可以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连接更加牢固。
25.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等方案的说明。同时,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1.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包括第一主体(1)、拉环孔a(1.1)、合页孔a(1.2)、第一螺纹孔(1.3)、第二主体(2)、拉环孔b(2.1)、拉环孔c(2.2)、合页孔b(2.3)、第二螺纹孔(2.4)、合页(3)、连接螺栓(4),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主体(1)一侧设有所述第二主体(2),所述第一主体(1)上设有所述拉环孔a(1.1),所述第二主体(2)上设有所述拉环孔b(2.1)和所述拉环孔c(2.2),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主体(2)的一侧上方设有所述合页孔a(1.2),所述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上方设有所述合页孔b(2.3),所述合页孔a(1.2)和所述合页孔b(2.3)分别与所述合页(3)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主体(2)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螺纹孔(1.3),所述第二主体(2)靠近所述第一主体(1)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螺纹孔(2.4),所述连接螺栓(4)在所述拉环孔a(1.1)内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1.3),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4)通过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拉环孔a(1.1)呈“d”字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拉环孔b(2.1)横截面为内角采用圆形倒角的等腰梯型,所述拉环孔b(2.1)数量有2个,分别以所述拉环孔c(2.2)为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拉环孔c(2.2)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拉环孔c(2.2)横截面为内角采用圆形倒角的矩形,所述拉环孔c(2.2)两相对立的边为向外凸出的弧形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二主体(2)、所述拉环孔b(2.1)和所述拉环孔c(2.2)呈“目”字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合页孔a(1.2)和所述合页孔b(2.3)的数量和大小一致,所述合页孔a(1.2)数量至少有4个。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合页(3)数量至少有2个,1个所述合页(3)分别与2个所述合页孔a(1.2)和2个所述合页孔b(2.3)配套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螺纹孔(1.3)贯穿所述第一主体(1)靠近所述第二主体(2)的一侧。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其特征是:所述连接螺栓(4)、所述第一螺纹孔(1.3)和所述第二螺纹孔(2.4)的数量一致,所述连接螺栓(4)数量至少有2个。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拉环锻件,包括第一主体、拉环孔a、合页孔a、第一螺纹孔、第二主体、拉环孔b、拉环孔c、合页孔b、第二螺纹孔、合页、连接螺栓,所述第一主体上设有所述拉环孔a,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所述拉环孔b和所述拉环孔c,所述合页孔a和所述合页孔b分别与所述合页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靠近所述第二主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主体靠近所述第一主体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螺纹孔,所述连接螺栓在所述拉环孔a内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并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提高了拉环的通用性,方便安装与拆卸,提高了安装效率,且携带方便。且携带方便。且携带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丁兆琪 杨淑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照市锦铭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6.18
技术公布日:202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