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98613发布日期:2022-03-23 16:48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前机盖在冲压模具的作用下成型,其边缘呈约90度折弯状态。在对前机盖进行折边时,需要将前机盖放置在固定胎膜上。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折边位置很容易出现磕碰变形,进而影响产品外观,降低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能够改善产品外观,提高产品质量。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在竖直平面上可转动的摆臂,所述摆臂上设置有上压模组件;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下压膜组件;所述摆臂通过驱动组件a的带动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下压膜组件通过驱动组件b的带动进行水平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上压模组件配置成能够伸入到前机盖边缘的内侧;所述下压膜组件配置成能够推动前机盖边缘进行折边。
5.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模组件包括固定座和连接座a,所述固定座设置在所述摆臂上,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双联气缸,所述双联气缸上的推杆与所述连接座a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a上设置有上压板,所述上压板位于所述双联气缸的下方;所述上压板配置成能够伸入到前机盖边缘的内侧。
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还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通过转轴与所述摆臂进行转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a包括气缸a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部,所述气缸a的缸体a与所述安装座铰接,所述气缸a的气杆a与所述摆臂铰接。
8.进一步地,所述下压膜组件包括直线导轨和连接座b,所述直线导轨的轨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设置在所述连接座b上,所述连接座b的前端设置有下压板,所述连接座b通过所述驱动组件b的驱动进行移动。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b包括气缸b,所述气缸b的缸体b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气缸b的气杆b与所述连接座b固定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高前机盖边缘折边的外观质量,同时,在预折边结束后,双联气缸带动上压板脱离前机盖边缘的内侧,在摆臂复位过程中,不会损伤折边,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准备复位的状态图。
14.其中:1、上压模组件;2、摆臂;3、轴承座;4、驱动组件a;5、驱动组件b;6、底座;7、下压膜组件;11、上压板;12、连接座a;13、固定座;14、双联气缸;41、气缸a;42、安装座;71、连接座b;72、下压板;73、滑块;74、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实施例
18.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包括底座6,底座6的顶部设置有在竖直平面上可转动的摆臂2,摆臂2上设置有上压模组件1;底座6的底部设置有下压膜组件7;摆臂2通过驱动组件a4的带动进行往复运动;下压膜组件7通过驱动组件b5的带动进行水平往复直线运动;上压模组件1配置成能够伸入前机盖边缘的内侧;下压膜组件7配置成能够推动前机盖边缘进行折边。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压模组件1包括固定座13和连接座a12,固定座13设置在摆臂2上,固定座13的内部设置有双联气缸14,双联气缸14上的推杆与连接座a12固定连接;连接座a12上设置有上压板11,上压板11位于双联气缸14的下方;上压板11配置成能够伸入前机盖边缘的内侧。
20.优选地,底座6的顶部还设置有轴承座3,轴承座3通过转轴与摆臂2进行转动连接。
21.优选地,驱动组件a4包括气缸a41和安装座42,安装座42设置在底座6的顶部,气缸a41的缸体a与安装座42铰接,气缸a41的气杆a与摆臂2铰接。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下压膜组件7包括直线导轨和连接座b71,直线导轨的轨道74设置在底座6上,直线导轨的滑块73设置在连接座b71上,连接座b71的前端设置有下压板72,连接座b71通过驱动组件b5的驱动进行移动。
23.优选地,驱动组件b5包括气缸b,气缸b的缸体b固定在底座6上,气缸b的气杆b与连接座b71固定连接。
24.综上所述,双联气缸14又称为双轴气缸、双杆气缸或者双活塞气缸,可采用型号有cxsw系列和cxsm系列等。此外,上压板a11和下压板72之间相互匹配,且与车辆的前机盖边缘所要求达到的预折边要求相适配,具体不再进行过多赘述。
2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26.如图2所示,气缸a41推动摆臂2转动,上压板11转动至前机盖边缘的内侧,然后气
缸b推动连接座b71,连接座b71带动下压板72在直线导轨上直线移动,下压板72接触到前机盖边缘,并将前机盖边缘进行折边,直到前机盖边缘的内侧与上压板11上的平面接触;之后双联气缸14带动上压板11回缩,如图3所示,上压板11与前机盖边缘的内侧脱离一定的距离,然后气缸a41带动摆臂2复位,气缸b带动连接座b71复位,之后双联气缸14带动上压板11进行复位;在摆臂2复位过程中,上压板11不会磕碰到前机盖边缘的折边,以此提高生产质量,改善外观。
27.本实用新型可用其他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具体形式来概述。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方案都只能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而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指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上述的说明并未指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在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相当的含义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认为是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6),所述底座(6)的顶部设置有在竖直平面上可转动的摆臂(2),所述摆臂(2)上设置有上压模组件(1);所述底座(6)的底部设置有下压膜组件(7);所述摆臂(2)通过驱动组件a(4)的带动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下压膜组件(7)通过驱动组件b(5)的带动进行水平往复直线运动;所述上压模组件(1)配置成能够伸入到前机盖边缘的内侧;所述下压膜组件(7)配置成能够推动前机盖边缘进行折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模组件(1)包括固定座(13)和连接座a(12),所述固定座(13)设置在所述摆臂(2)上,所述固定座(13)的内部设置有双联气缸(14),所述双联气缸(14)上的推杆与所述连接座a(1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a(12)上设置有上压板(11),所述上压板(11)位于所述双联气缸(14)的下方;所述上压板(11)配置成能够伸入到前机盖边缘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的顶部还设置有轴承座(3),所述轴承座(3)通过转轴与所述摆臂(2)进行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a(4)包括气缸a(41)和安装座(42),所述安装座(42)设置在所述底座(6)的顶部,所述气缸a(41)的缸体a与所述安装座(42)铰接,所述气缸a(41)的气杆a与所述摆臂(2)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膜组件(7)包括直线导轨和连接座b(71),所述直线导轨的轨道(74)设置在所述底座(6)上,所述直线导轨的滑块(73)设置在所述连接座b(71)上,所述连接座b(71)的前端设置有下压板(72),所述连接座b(71)通过所述驱动组件b(5)的驱动进行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折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b(5)包括气缸b,所述气缸b的缸体b固定在所述底座(6)上,所述气缸b的气杆b与所述连接座b(7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前机盖的预折边机构,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设置有在竖直平面上可转动的摆臂,摆臂上设置有上压模组件;底座的底部设置有下压膜组件;摆臂通过驱动组件A的带动进行往复运动;下压膜组件通过驱动组件B的带动进行水平往复直线运动;上压模组件配置成能够伸入前机盖边缘的内侧;下压膜组件配置成能够推动前机盖边缘进行折边;以此避免上压模组件对折边的磕碰,改善了折边的外观,提高了生产质量。量。量。


技术研发人员:董昌林 李晓萍 隋强 黄伟 王绍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达源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9
技术公布日:2022/3/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