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吸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吸盘夹具。
背景技术:2.在薄板类零件加工中,为了防止零件加工变形,在实际加工中大多采用吸盘夹具装夹。目前的吸盘夹具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磁力吸盘,用于加工铁等可磁性吸附的材料。另一种为真空吸盘夹具,采用真空负压来吸附工件,以达到夹持工件的目的。真空吸盘夹具能吸附各种材料的零件,包括各种金属及非金属材料,所以在加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目前使用的真空吸盘为网格式结构,如图1所示。
4.使用时,根据工件形状和大小,在真空吸盘的槽内安装合适的密封条,真空口a与真空发生装置连接,使真空吸盘与零件通过密封条形成一个真空腔体,以达到吸附零件的作用。
5.该真空吸盘夹具结构简单,实际使用效果良好,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存在以下明显的缺点:
6.一旦加工过程中产生误操作将工件铣穿,立即破坏了真空吸盘与零件通过密封条形成的真空腔体,真空腔体与大气相通,瞬间失去真空吸附作用,导致加工报废,严重时零件飞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7.为了在加工过程中产生误操作将工件铣穿时,依然保持真空吸盘对工件的吸附作用,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夹具,避免由于失去真空吸附作用,导致加工报废和零件飞出的安全隐患,提升工件吸附夹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真空吸盘夹具,包括夹具主体以及真空逻辑阀,所述夹具主体为工作台和底座组成的空腔结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呈n*n网格分布通孔,真空逻辑阀分布安装在夹具主体的通孔处;所述底座设有对外接真空系统的接口。
9.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表面每个通孔处均设有矩形密封条,矩形密封条环绕于通孔。
10.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与底座采用螺钉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与底座的连接面通过密封圈密封。
12.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表面每个通孔均设有过滤网,并通过卡圈固定。
13.进一步的,所述真空逻辑阀包括阀体外壳、阀芯、复位弹簧、控制流路、工作流路以及吸盘接口,所述阀芯安装在阀体外壳内且能上下移动,复位弹簧安装在阀芯下方,在自然状态下使阀芯处于阀体外壳内腔顶部;阀芯开设有从上至下的贯通孔,阀体外壳顶部设有开口;阀芯处于阀体外壳内腔顶部时,阀芯的贯通孔与工作流路连通并对外提供接口,阀芯处于阀体外壳内腔底部时,阀芯的贯通孔与工作流路断开;控制流路独立于工作流路与阀
芯的贯通孔,连通至阀芯下方,并对外提供接口;所述吸盘接口与阀体外壳顶部开口固定连接,吸盘接口另一端与夹具主体内部通孔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外形为螺栓状,包括头部与杆部,阀芯的头部外径大于顶部开口的内径且小于圆柱形空腔内径。
15.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外壳由阀盖与阀座组成,所述阀座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与工作流路连通;阀芯的杆部插入第二凹槽中;阀盖下端插入第一凹槽固定安装;控制流路连通至第一凹槽中;复位弹簧一端与阀芯头部下方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凹槽底部接触。
16.进一步的,所述阀芯头部外圈设有密封圈,阀芯杆部插入第二凹槽部分套有密封圈;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有密封垫。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真空吸盘夹具上设计网格组,在网格组中安装真空逻辑阀,实现了在真空吸盘夹具吸附零件加工过程中,即使工件铣穿,依然保持真空吸盘对工件的吸附作用。避免由于失去真空吸附作用,导致加工报废和零件飞出的安全隐患,提升了工件夹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现有技术中网格式结构吸盘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真空吸盘夹具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真空吸盘夹具局部剖面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真空吸盘夹具剖面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真空逻辑发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工作台,2-矩形密封条,3-卡圈,4-密封圈,5-真空逻辑阀,6-过滤网, 7-底座,8-工件,9-真空腔,10-对外接口,11-阀芯,12-阀盖,13-阀座,14-复位弹簧, 15-密封垫,16-工作流路,17-控制流路,18-吸盘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真空吸盘划分为独立的网格组,每个网格由单独的真空逻辑阀控制,使每个网格形成一个单独的真空腔体,同时真空逻辑阀根据每个网格是否与大气相通控制真空流路的开启。这样,一旦个别网格真空腔体遭到破坏,不会影响其它网格的真空吸附效果,同时真空逻辑阀关断该网格的真空流路,防止整个工件失去吸附力。具体方案如下:
26.如图2、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真空吸盘夹具,包括夹具主体以及真空逻辑阀5,所述夹具主体为工作台1和底座7组成的空腔结构,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呈n*n 网格分布通孔,真空逻辑阀5分布安装在夹具主体的通孔处;所述底座7设有对外接真空系统的接口。工件8通过工作台上通孔进行吸附。
27.具体的,所述工作台1表面的每个通孔处均设有矩形密封条2,矩形密封条2环绕于
通孔,用于在工作台1表面形成单独的真空腔体。
28.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与底座7采用螺钉连接。
29.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1与底座7的连接接触面通过密封圈4密封,形成夹具真空腔9。
30.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工作台表面每个通孔均设有过滤网6,并通过卡圈3固定,用于过滤切屑等杂质。
3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真空逻辑阀5包括阀体外壳、阀芯11、复位弹簧14、控制流路17、工作流路16以及吸盘接口18,所述阀芯11安装在阀体外壳内且能上下移动,复位弹簧14安装在阀芯下方,在自然状态下使阀芯11处于阀体外壳内腔顶部;阀芯11开设有从上至下的贯通孔,阀体外壳顶部设有开口;阀芯11处于阀体外壳内腔顶部时,阀芯11的贯通孔与工作流路16连通并对外提供接口,阀芯11处于阀体外壳内腔底部时,阀芯11的贯通孔与工作流路16断开;控制流路17独立于工作流路16 与阀芯的贯通孔,连通至阀芯11下方,并对外提供接口;所述吸盘接口18与阀体外壳顶部开口固定连接,吸盘接口18另一端与夹具主体内部通孔连接。
32.具体的,所述阀芯11外形为螺栓状,包括头部与杆部,阀芯的头部外径大于顶部开口的内径且小于圆柱形空腔内径。
33.在本实施例中,阀体外壳由阀盖12与阀座13组成,所述阀座13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底部中心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部与工作流路16连通;阀芯的杆部插入第二凹槽中;阀盖下端插入第一凹槽固定安装;控制流路17连通至第一凹槽中;复位弹簧一端与阀芯头部下方接触,另一端与第一凹槽底部接触。所述阀芯11头部外圈设有密封圈4,阀芯杆部插入第二凹槽部分套有密封圈4;所述第二凹槽底部设有密封垫 15。
34.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真空吸盘夹具过程具体如下:
35.当独立网格组的某个网格有工件吸附时,工件、吸盘与逻辑阀工作流路形成封闭腔体,工作流路与控制流路的压强均为系统真空压强,阀芯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处于图示的状态。工作流路保持真空压力和真空流量,实现工件的吸附。
36.当独立网格组的某个网格由于加工失误铣穿,由于工作流路与大气相通,逻辑阀工作流路无法形成封闭腔体,其压强为大气压强p0,控制流路的压强为系统真空压强pv,因为 p0》pv,所以阀芯上下面所受的气体压力f
上
》f
下
,阀芯在控制流路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复位力,使阀芯向下运动,关断工作流路。
37.加工时,根据需要的位置将工件放置在真空夹具工作台上,安装工件后,未完全盖住的网格与大气相通,真空逻辑阀关闭,无吸附作用。完全盖住的网格形成真空腔,真空逻辑阀打开,网格与真空腔联通,通过真空吸附零件。
38.加工过程中,一旦某网格铣穿,网格与大气相通,真空逻辑阀立即关闭该网格与真空系统的通路,而其他网格仍然正常保持吸附状态,保证足够的吸附力,使加工过程正常进行,不会发生真空系统真空度瞬间降低,工件失去吸附力而飞出的情况,保证了加工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