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4082发布日期:2022-05-31 13:1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轧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


背景技术:

2.西马克精轧轧机原设计辊轴与油膜轴承配合位置为柱面线接触,轧机正常运转过程中抗冲击负载能力不足,导致头机架轧机频繁出现油膜轴承烧损,分析原因是轧机的抗冲击能力差,具体是油膜轴承的抗冲击能力弱。因此需通过对精轧轧机辊轴与油膜轴承的配合形式研究,以期提出强化油膜轴承抗冲击能力的解决方案,降低轧机油膜轴承烧损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以解决精轧轧机油膜轴承频繁烧损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包括辊轴本体,所述辊轴本体上设置有一圆台状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安装有油膜轴承;所述连接体的侧表面设置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沿连接体侧表面呈螺旋状分布。
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的长度为80mm。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体的母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3分。
8.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的螺距为6mm。
9.进一步的,所述储油槽的深度为6.6mm。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通过将轧机辊轴与油膜之间原有的柱面线接触,更改为锥度为2~3分的锥面线接触,强化了油膜的承压能力,减少了油膜轴承的更换频次,降低轧机维护工作量,提高了轧机辊轴的抗冲击负载能力;
12.2、通过在轧机辊轴与油膜轴承的连接处开设螺旋状的储油槽,增大轧机辊轴与油膜轴承之间的油膜厚度,缩短轧机辊轴带动润滑油一起旋转的时间,以便在轧机辊轴和油膜轴承之间快速形成一稳定承压油膜,减轻辊轴初始旋转震荡造成的轴承内部损坏,延长油膜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示意图;
16.图中,1-辊轴本体、2-油膜轴承、3-储油槽、4-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18.如图1-2所示,一种抗冲击负载的轧机辊轴,包括辊轴本体1,所述辊轴本体1上设置有一圆台状的连接体4,所述连接体4上安装有油膜轴承2;所述连接体4的侧表面设置有储油槽3,所述储油槽3沿连接体4侧表面呈螺旋状分布。
19.其中,连接体4的长度为80mm,用以适配现有轧机采用的油膜轴承。连接体4的母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3分,用于扩大油膜承载区域从而保护油膜轴承。螺旋状的储油槽3的螺距为6mm,槽深为6.6mm。储油槽3用于在辊轴本体1启动时,就有足够多的润滑油进入辊轴本体与油膜轴承摩擦处,缩短轧机辊轴与油膜轴承之间的接触时长,加快稳定油膜形成,从而保护油膜轴承。
20.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a为轧机辊轴静止状态示意图,b为轧机辊轴启动状态示意图,c为轧机辊轴稳定运行示意图。初始辊轴本体1位于沉在油膜轴承2底部(如a所示),启动后辊轴本体1转动并沿油膜轴承2内表面向上爬升,达到一定位置后,摩擦力不能支持辊轴本体1重量就开始打滑,此时为半液体摩擦(如b所示)。随着转速的继续升高,辊轴本体1把具有黏性的润滑油带入与油膜轴承之间的楔形间隙(油楔)中,因为楔形间隙是收敛形的,它的入口断面大于出口断面,因此在油楔中会产生一定油压,辊轴本体1会被油的压力挤向另外一侧。一段时间后,当油膜压力与径向载荷相平衡时,辊轴本体1就可实现在油膜轴承内稳定运行(如c所示)。而设计螺旋状的储油槽3目的就在于在辊轴本体1启动时,加快润滑油向辊轴本体1与油膜轴承2的刚性摩擦处涌入,加快“油楔”形成,缩短辊轴本体1与油膜轴承2的接触时长,快速形成稳定油膜,从而达到保护油膜轴承的目的。
21.将本实用新型轧机辊轴应用于精轧车间的西马克轧机后,轧机在一个使用周期(30天)内未出现烧损停机事故,解体检查油膜轴承内部承载区镀层未出现明显磨损,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辊轴的轧机,其油膜轴承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强,达到了预期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其特征在于:包括辊轴本体(1),所述辊轴本体(1)上设置有一圆台状的连接体(4),所述连接体(4)上安装有油膜轴承(2);所述连接体(4)的侧表面设置有储油槽(3),所述储油槽(3)沿连接体(4)侧表面呈螺旋状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4)的长度为8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4)的母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3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3)的螺距为6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3)的深度为6.6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轧机轧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负载的精轧轧机辊轴。包括辊轴本体,所述辊轴本体上设置有一圆台状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上安装有油膜轴承;所述连接体的侧表面设置有储油槽,所述储油槽沿连接体侧表面呈螺旋状分布。本实用新型降低了轧机维修频次,延长了油膜轴承的使用寿命,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济性和实用性。济性和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磊 韩书栋 赵肖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9
技术公布日:2022/5/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