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顶盖抓手的定位结构及车辆生产线。
背景技术:2.在车身拼装的过程中,顶盖抓手用于抓取车辆的顶盖,顶盖抓手安装于机器人上,机器人通过顶盖抓手带动顶盖至焊接工位处进行焊接,机器人在焊接过程中始终与顶盖抓手连接,起到定位顶盖抓手的作用,然而焊接作业时焊接处震动幅度较大,顶盖抓手仅依靠换枪盘与机器人连接,结构稳定性较低,定位精度较差,影响了生产品质;另外,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较低或出现故障时,无法确保顶盖抓手的定位精度,影响批量生产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车辆顶盖抓手的定位结构及车辆生产线,旨在解决顶盖抓手定位精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顶盖抓手的定位结构,所述顶盖抓手设置有压块和定位销;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5.基架,所述基架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立柱和安装于多个所述立柱上的横梁;
6.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横梁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横梁上,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支撑所述压块的支撑块,至少一个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定位块,且所述定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定位销配合的定位孔。
7.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支撑杆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的下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水平段自所述竖直段的上端向所述顶盖抓手的方向延伸,其中一个所述水平段上靠近所述顶盖抓手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支撑块,另一个所述水平段上靠近所述顶盖抓手的一端设置有所述定位块。
8.优选地,各所述竖直段上安装有侧围定位组件,所述侧围定位组件包括驱动件和定位爪,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爪与所述车辆的侧围抵接。
9.优选地,各所述支撑杆还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加强筋,所述竖直段与所述水平段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加强筋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立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横梁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立柱连接,所述横梁靠近第二端的位置与另一个所述立柱连接。
11.优选地,两个所述立柱上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加强杆,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加强杆与所述横梁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加强杆与所述横梁的第二端连接;
12.和/或,
13.两个所述立柱之间通过多个第二加强杆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杆位于所述横梁的下方,且多个所述第二加强杆竖向间隔布置。
14.优选地,各所述立柱为分体式结构,且各所述立柱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连接段,两个所述连接段之间通过转接座连接,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段的上端与所述横梁连接,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段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座。
15.优选地,所述转接座包括转接件、第二加强筋和两个竖向间隔布置的转接板,两个所述转接板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段连接,且两个所述转接板之间通过所述转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倾斜设置,所述转接板和所述连接段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加强筋连接。
16.优选地,所述基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下端靠近所述顶盖抓手设置并安装于外部结构上。
1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生产线,所述车辆生产线包括机器人、顶盖抓手和两个如上所述的定位结构,两个所述定位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顶盖抓手的两侧,且两个所述定位结构对称布置,所述顶盖抓手设置有转接盘,所述机器人包括机械臂和与所述机械臂的端部连接的组装机构,所述转接盘与所述机械臂靠近所述组装机构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18.本实用新型车辆顶盖抓手的定位结构中,立柱安装于焊接工位旁并用于支撑横梁,多个支撑杆间隔布置于横梁上,至少一个支撑杆对应压块设置,且对应压块设置的支撑杆上连接有支撑块,支撑块垫设于压块的下侧以通过压块起到支撑顶盖抓手的作用;至少一个支撑杆对应定位销设置,且对应定位销设置的支撑杆上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上开设有供定位销伸入的定位孔起到定位顶盖抓手的作用;定位结构通过将立柱安装于焊接工位旁以固定支撑杆,确保了顶盖抓手的重复定位精度,提高了批量生产的一致性,通过定位孔与定位销配合有效减小了顶盖抓手的震动幅度,起到提高定位精度的作用,并通过支撑块支撑压块以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提升了生产品质。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定位结构与顶盖抓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2.图3为图1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定位结构在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定位结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0027][0028]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0]
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1]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3]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4]
本实用新型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以图5所示的方位为基准,仅用于解释在图5所示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5]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辆顶盖抓手的定位结构。
[0036]
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辆顶盖抓手的定位结构100,顶盖抓手200设置有压块201和定
位销202;定位结构100包括基架10和支撑杆20,基架1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立柱11和安装于多个立柱11上的横梁12;支撑杆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支撑杆20沿横梁12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于横梁12上,至少一个支撑杆20上设置有支撑压块201的支撑块30,至少一个支撑杆20上设置有定位块40,且定位块40上开设有与定位销202配合的定位孔41。
[0037]
在车身拼装过程中,需要将车辆的顶盖焊接至车架上,顶盖抓手200用于抓取顶盖并在焊接时固定顶盖,定位结构100用于定位顶盖抓手200以确保顶盖的焊接精度,具体地,如图1至图5所示,顶盖抓手200上设置有压块201和定位销202,定位结构100包括基架10和多个支撑杆20,基架10包括横向设置的横梁12和多个竖向设置的立柱11,立柱11安装于焊接工位旁并用于支撑横梁12,多个支撑杆20间隔布置于横梁12上,至少一个支撑杆20对应压块201设置,且对应压块201设置的支撑杆20上连接有支撑块30,支撑块30垫设于压块201的下侧以通过压块201起到支撑顶盖抓手200的作用;至少一个支撑杆20对应定位销202设置,且对应定位销202设置的支撑杆20上连接有定位块40,定位块40上开设有供定位销202伸入的定位孔41起到定位顶盖抓手200的作用。
[0038]
本实施例的定位结构100通过将立柱11安装于焊接工位旁以起到固定支撑杆20的作用,确保了顶盖抓手200的重复定位精度,提高了批量生产的一致性,通过定位孔41与定位销202配合有效减小了顶盖抓手200的震动幅度,起到提高定位精度的作用,并通过支撑块30支撑压块201以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提升了生产品质。
[0039]
如图1至图5所示,支撑杆20的数量为两个,各支撑杆20包括竖直段21和水平段22,竖直段21的下端与横梁12连接,水平段22自竖直段21的上端向顶盖抓手200的方向延伸,其中一个水平段22上靠近顶盖抓手20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块30,另一个水平段22上靠近顶盖抓手200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40;具体地,两个支撑杆20间隔布置在横梁12上,且两个支撑杆20分别对应压块201和定位销202设置,支撑杆20包括横向设置的水平段22和竖向设置的竖直段21,竖直段21连接于水平段22和横梁12之间,两个水平段22上分别连接有支撑块30和定位块40,且支撑块30和定位块40均靠近顶盖抓手200设置,不仅便于定位销202伸入定位孔41内、压块201叠设于支撑块30上,装配方便快捷,而且起到了避让顶盖抓手200的作用。
[0040]
进一步地,各支撑杆20还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加强筋23,竖直段21与水平段22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23连接。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加强筋23的上端与水平段22连接,第一加强筋23的下端与竖直段21连接,第一加强筋23起到加强连接强度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41]
本实施例中,各竖直段21上安装有侧围定位组件50,侧围定位组件50包括驱动件51和定位爪52,驱动件51用于驱动定位爪52与车辆的侧围抵接。如图4所示,定位结构100还包括两个侧围定位组件50,两个侧围定位组件50分别与两个竖直段21连接,且两个侧围定位组件50均位于两个竖直段21之间,侧围定位组件50包括定位爪52和连接于竖直段21上的驱动件51,驱动件51用于驱动定位爪52相对车辆的侧围往复移动,以使定位爪52在靠近侧围时与侧围抵接起到支撑侧围的作用,便于车身的拼装,进一步提高了生产质量,并且,驱动件51可为现有技术中的气缸。
[0042]
如图4和图5所示,立柱11的数量为两个,横梁12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立柱11连接,横梁12靠近第二端的位置与另一个立柱11连接。两个立柱11间隔布置,横梁12的右端为第
一端,横梁12的左端为第二端,横梁12安装在两个立柱11上,横梁12的第一端与位于右侧的立柱11连接,横梁12靠近第二端的位置与位于左侧的立柱11连接,立柱11固定在焊接工位旁以支撑横梁12及支撑杆20,且两个立柱11与两个支撑杆20错位设置,不仅确保了支撑杆20与顶盖抓手200相对应,而且避让了承载车架的承载台。
[0043]
进一步地,两个立柱11上均连接有倾斜设置的第一加强杆13,其中一个第一加强杆13与横梁12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连接,另一个第一加强杆13与横梁12的第二端连接;两个立柱11之间通过多个第二加强杆14连接,多个第二加强杆14位于横梁12的下方,且多个第二加强杆14竖向间隔布置。如图4和图5所示,位于右侧的第一加强杆13,上端与横梁12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连接,下端与位于右侧的立柱11连接;位于左侧的第一加强杆13,上端与横梁12的第二端连接,下端与位于左侧的立柱11连接,第一加强杆13用于支撑横梁12,进一步加强了支撑强度;多个第二加强杆14间隔布置在横梁12的下方,第二加强杆1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11连接,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0044]
本实施例中,各立柱11为分体式结构,且各立柱11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连接段111,两个连接段111之间通过转接座15连接,位于上方的连接段111的上端与横梁12连接,位于下方的连接段111的下端设置有安装座16。如图4和图5所示,位于上方的连接段111上端与横梁12连接,下端与转接座15连接;位于下方的连接段111上端与转接座15连接,下端与安装座16连接,安装座16安装在焊接工位旁,增大了支撑面积,结构稳定可靠,转接座15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连接段111,不仅加强了连接强度,而且便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立柱11的高度,灵活性好。
[0045]
如图4和图5所示,转接座15包括转接件151、第二加强筋152和两个竖向间隔布置的转接板153,两个转接板153分别与两个连接段111连接,且两个转接板153之间通过转接件151连接,第二加强筋152倾斜设置,转接板153和连接段111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152连接。两个转接板153之间通过多个转接件151连接,且两个转接板153分别连接有一个连接段111,连接段111和与其对应设置的转接板153之间通过第二加强筋152连接,结构稳定可靠。
[0046]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基架10还包括倾斜设置的支撑柱17,支撑柱17的上端与横梁12连接,支撑柱17的下端靠近顶盖抓手200设置并安装于外部结构上。支撑柱17自横梁12向下延伸,且支撑柱17的下端与支撑块30同侧设置,支撑柱17用于与外部结构连接以进一步起到支撑横梁12及支撑杆20的作用,外部结构可为承载车架的承载台,以提高焊接作业的稳定性。
[0047]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生产线,如图1所示,车辆生产线包括机器人、顶盖抓手200和两个如上所述的定位结构100,两个定位结构100分别设置于顶盖抓手200的两侧,且两个定位结构100对称布置,顶盖抓手200设置有转接盘203,机器人包括机械臂和与机械臂的端部连接的组装机构,转接盘203与机械臂靠近组装机构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两个定位结构100均用于定位支撑顶盖抓手200,进一步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结构稳定性。
[0048]
在一实施例中,车辆生产线可将顶盖焊接在车架上,先通过输送装置将车架定位在承载台上,再通过机器人驱动顶盖抓手200将顶盖抓取至焊接工位处的车架上,并通过焊接工位旁的定位结构100将顶盖抓手200定位,以待进入焊接工序。并且,该定位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车辆生产线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9]
进一步地,机器人包括机械臂和与机械臂的端部连接的组装机构,转接盘203与机械臂靠近组装机构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当定位结构100将顶盖抓手200定位后,机械臂与顶盖抓手200上的转接盘203脱开,机器人可通过驱动与其机械臂连接的组装机构到达组装工位,组装机构对组装工位处的顶盖与车架进行组装连接。其中,组装机构可以是焊接装置、打螺丝装置等。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