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模块及包括其的钎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72744发布日期:2024-02-07 13:2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冷却模块及包括其的钎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冷却模块及包括其的钎焊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冷却钎焊对象物的冷却模块及包括其的钎焊装置。


背景技术:

1、钎焊(brazing)是用于将对象物接合到母材的方法中的一个,作为熔融对象物或母材来进行接合的替代,通过向对象物与母材之间供应并熔融在对象物或母材的熔点以下的温度熔融的钎焊材料(brazing filler metal),将对象物接合于母材。

2、由于这样的钎焊不熔融对象物或母材而使对象物与母材彼此接合,能够使针对对象物或母材的热影响最小化,从而保持对象物或母材的特性,因此被广泛使用。

3、在这样的钎焊中,向对象物与母材之间供应钎焊材料并将其熔融后,能够通过冷却对象物的工程来缩短接合时间并提高接合强度。

4、但是,作为在现有技术的冷却对象物的方法中的一个,吹送冷风的方式相比能量消耗,冷却时间变长,因此存在制作成本增加的问题。

5、此外,作为在现有技术的冷却对象物的方法中的一个,将对象物的热传递至冷却装置的方式由于无法迅速地冷却冷却装置的热,因此存在使冷却性能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2、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冷却性能并减少能量消耗的冷却模块及包括其的钎焊装置。

3、本发明的课题不限于上述课题,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从以下描述中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问题。

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5、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模块是冷却用于钎焊的钎焊对象物的冷却模块,可以包括:本体部,具有与所述钎焊对象物接触的接触部,并冷却所述钎焊对象物;第一接头(nipple),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形成有从外部接收流体的第一供应流路;以及第二接头,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形成有向外部排出所述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所述本体部可以包括:第二供应流路,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以与所述第一供应流路连接;第二排出流路,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以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连接;以及连接流路,与所述本体部的接触部相邻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供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

6、此时,所述连接流路可以包括:复数个第一连接流路,彼此隔开且平行形成;以及复数个第二连接流路,配置在复数个所述第一连接流路之间。

7、此时,复数个所述第一连接流路的下侧可以形成为越朝下侧方向越窄。

8、此时,复数个所述第二连接流路可以配置在复数个所述第一连接流路的下侧之间,复数个所述第二连接流路的上侧可以形成为与复数个所述第一连接流路隔开预定的间隔,复数个所述第二连接流路的下侧可以形成为越朝下侧方向越远离复数个所述第一连接流路。

9、此时,所述冷却模块还可以包括与所述本体部连接,并使所述本体部沿上下方向移动的移动部。

10、此时,所述本体部可以包括:第一结合部,从所述本体部朝外侧方向凸出形成,并形成有第一结合孔;以及第二结合部,从所述本体部朝外侧方向凸出形成,配置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相反侧,并形成有第二结合孔;所述移动部可以包括:移动主体部,沿上下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第三结合部,从所述移动主体部凸出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对应,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结合孔对应的第三结合孔;第四结合部,从所述移动主体部凸出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结合部对应,配置在所述第三结合部的相反侧,并形成有与所述第二结合孔对应的第四结合孔;第一螺栓,通过所述第三结合孔和所述第一结合孔插入并螺栓结合;以及第二螺栓,通过所述第四结合孔和所述第二结合孔插入并螺栓结合。

11、此时,所述移动部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部,包围所述第一螺栓的外侧面,并配置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三结合部之间;以及第二弹性部,包围所述第二螺栓的外侧面,并配置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与所述第四结合部之间。

12、此时,所述第一接头的内径可以为大致6mm。

13、此时,通过所述第一接头流入的流体的流量可以为大致5.6lpm至11lpm。

14、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钎焊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固定部,能够与钎焊对象物的一侧接触,并具有第一电极;第二固定部,能够与所述钎焊对象物的另一侧接触,具有通过所述钎焊对象物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的第二电极;冷却模块,冷却所述钎焊对象物;供应软管,连接在所述冷却模块的一侧,向所述冷却模块供应流体;以及排出软管,连接在所述冷却模块的另一侧,向外部排出所述冷却模块的流体;所述冷却模块可以包括:本体部,具有与所述钎焊对象物接触的接触部;第一接头,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供应软管连接并接收所述流体的第一供应流路;以及第二接头,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排出软管连接并向外部排出所述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所述本体部可以包括:第二供应流路,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以与所述第一供应流路连接;第二排出流路,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以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连接;以及连接流路,与所述本体部的接触部相邻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供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

15、发明效果

16、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模块中,利用在与钎焊对象物接触的接触部相邻配置的连接流路流动的流体迅速地冷却接触部,从而提高钎焊对象物的冷却性能。

17、另外,连接流路设置有复数个,使其与接触部接触的面积增加,从而提高钎焊对象物的冷却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模块,冷却用于钎焊的钎焊对象物,其中,所述冷却模块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模块,其中,

10.一种钎焊装置,其中,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的冷却模块是冷却用于钎焊的钎焊对象物的冷却模块,包括:本体部,具有与所述钎焊对象物接触的接触部,并冷却所述钎焊对象物;第一接头,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一侧,形成有从外部接收流体的第一供应流路;以及第二接头,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形成有向外部排出所述流体的第一排出流路;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二供应流路,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以与所述第一供应流路连接;第二排出流路,形成在所述本体部的内部,以与所述第一排出流路连接;以及连接流路,与所述本体部的接触部相邻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二供应流路和所述第二排出流路。

技术研发人员:权奇廷,朴永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LS电气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