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22933发布日期:2023-04-05 23:1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锻造,具体是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


背景技术:

1、相比传统悬架系统,空气悬架系统少了很多金属零部件,整体重量有所减轻,能提升商用车载重量并降低油耗;能提升驾驶平顺性,提供更好的抓地力以保持车辆水平,从而减少车身侧倾,提高了商用车的运输能力,能有效保护零部件及所运精密设备,降低车辆维修费用和货损风险。且智能电动汽车是空气悬架系统的绝佳载体,有助于电动车提升续航里程,未来空气悬架系统有望加速渗透至30万元甚至以下车型。

2、空气弹簧顶座是空气悬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整个空气悬架系统的重量和质量,本申请对此部件的工艺进行了研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采用铝合金棒料经过两工位工序锻造而成,减少工序间的流动,减少工件的变形。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所述空气弹簧顶座采用铝合金棒料锻造成型,具体锻造工艺如下:

3、s1、将铝合金棒料进行加热;

4、s2、将加热后的铝合金棒料送入预锻模具进行预锻成型,采用脱模剂将预锻成型的产品脱模,得到粗品;

5、s3、将预锻成型的粗品送至终锻模具进行终锻成型,采用脱模剂将终锻成型的产品脱模;

6、s4、将终锻成型的产品进行冲切整处理后得到成品。

7、具体地,所述s2中的预锻模具包括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所述预锻上模内设有预锻上模型腔,所述预锻上模型腔的中心设有预锻凸台,所述预锻上模型腔的腔壁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预锻上模型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且第一u型槽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齐;

8、所述预锻下模包括预锻模底部圆台和第一凸环,所述预锻模底部圆台的上表面设有预成型凸块,所述预锻模底部圆台的中心设有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凸环设置在预锻模底部圆台上,所述第一凸环上设有三个沿凸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扇形初成型槽。

9、具体地,所述s3中的终锻模具包括终锻上模、终锻下模和模仁,所述模仁设置在所述终锻下模内;

10、所述终锻上模内设有终锻上模型腔,所述终锻上模型腔的中心设有终锻凸台,所述终锻上模型腔的腔壁端面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终锻上模型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下方,且第二u型槽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平齐;

11、所述终锻下模包括终锻模底部圆台和第二凸环,所述终锻模底部圆台的上表面设有成型凸块,所述成型凸块的上端面为台阶面,所述终锻模底部圆台中心设有模仁安装孔,所述第二凸环设置在终锻模底部圆台上,所述第二凸环上设有三个沿凸环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扇形成型槽,所述第二凸环上还设有半圆槽;

12、所述模仁包括由下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和第三圆台,所述第一圆台、第二圆台和第三圆台中心设有相互连通的中心孔。

13、进一步地,所述终锻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预锻凸台的高度。

14、进一步地,所述扇形成型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扇形初成型槽的深度,所述扇形成型槽的槽壁上对称设有内凹槽。

15、具体地,所述s1中铝合金棒料加热至530-560℃,加热速度为1.5mm/mi n。

16、进一步地,所述s2和s3中脱模剂为脱模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脱模剂与水的比例为1:40。

17、具体地,所述s4中的冲切整处理为冲孔、切边和整形处理。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发明的空气弹簧顶座采用铝合金棒料锻造而成,在锻造的工艺过程中利用锻造设计体积分配技术,通过设计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形状,减少了棒料制坯的工序,使铝合金棒料先直接进入预锻工序进行预成型,然后进入终锻工序进行顶座的底部等部位终成型,减少工件在预锻过程中的变形量,同时将原本的三工位生产减少为两工位,减少工件成型过程中的流转,进一步地减少工件的塑性变形,提升产品的质量。

20、本申请的锻造工艺中通过控制模具脱模润滑剂的配比,有利于控制材料流动过程中的成型性;同时控制模具锻造过程中的加热温度保证模具均温性,有利于产品厚度的稳定及成型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弹簧顶座采用铝合金棒料锻造成型,具体锻造工艺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预锻模具包括预锻上模和预锻下模,所述预锻上模内设有预锻上模型腔,所述预锻上模型腔的中心设有预锻凸台,所述预锻上模型腔的腔壁端面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预锻上模型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且第一u型槽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终锻模具包括终锻上模、终锻下模和模仁,所述模仁设置在所述终锻下模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终锻凸台的高度大于所述预锻凸台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成型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扇形初成型槽的深度,所述扇形成型槽的槽壁上对称设有内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铝合金棒料加热至530-560℃,加热速度为1.5mm/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和s3中脱模剂为脱模剂与水的混合物,所述脱模剂与水的比例为1: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的冲切整处理为冲孔、切边和整形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锻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系统的空气弹簧顶座的锻造工艺,采用铝合金棒料锻造成型,工艺如下:将铝合金棒料进行加热;将加热后的铝合金棒料送入预锻模具进行预锻成型,得到粗品;将预锻成型的粗品送至终锻模具进行终锻成型;将终锻成型的产品进行冲切整处理后得到成品。本发明的空气弹簧顶座采用铝合金棒料锻造而成,在锻造的工艺过程中通过设计预锻模具和终锻模具的形状,减少了棒料制坯的工序,使铝合金棒料先直接进入预锻工序进行预成型,然后进入终锻工序进行顶座的终成型,将原本的三工位生产减少为两工位,减少工件成型过程中的流转,以此来减少工件的塑性变形。

技术研发人员:曹红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安金锻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