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93828发布日期:2023-03-24 21:0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悬臂式运动平台,尤其涉及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


背景技术:

2.悬臂式运动平台,就是在原有的运动平台上增加悬臂梁,然后使悬臂梁连接焊接器或者点胶器进行加工。
3.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17254438 u”的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解决工业制造过程中传统运动平台组装麻烦,效率低的问题的悬臂式运动平台,现有的悬臂式运动平台在使用时,连接板与悬臂的连接采用多点位螺栓进行固定,这就需要逐一对螺栓进行旋拧,在对悬臂拆卸时需要逐一将螺栓旋下,操作麻烦,浪费时间,导致悬臂式运动平台不便于拆装,增加了悬臂式运动平台的使用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便于悬臂式运动平台拆装,降低了悬臂式运动平台的使用难度。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悬臂式运动平台,包括运动平台和悬臂,所述悬臂的顶部滑块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结构,所述运动平台的内壁底部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
6.为了进一步完善, 所述安装结构包括直板和直杆,所述直板的内侧与连接板的外壁相固接,所述直板的内壁与直杆的外壁滑动卡接,所述直杆的外侧固接有圆板,所述直杆的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直板的外侧和圆板的内侧相固接。
7.进一步完善,所述圆板的外侧固接有弯杆。
8.进一步完善,所述运动平台的内壁左右两侧上方分别与悬臂的左右两侧相贴合。
9.进一步完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双头螺柱和护套,所述双头螺柱的外壁与支架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双头螺柱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与护套的内壁相固接,所述双头螺柱的外壁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直筒,所述直筒的底部内侧固接有竖板。
10.进一步完善,所述直筒的外侧与悬臂的底部外侧相插接。
11.进一步完善,所述竖板的底部与运动平台的内壁底部相贴合。
12.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结构中圆板向外侧移动,移动的圆板带动直杆向外侧移动,然后将连接悬臂与连接板的右侧相贴合,然后松开弯杆,弹簧提供弹力使圆板带动直杆向内侧移动,移动的直杆与连接悬臂的外壁圆口相插接,完成连接悬臂的安装,操作方便节省时间,便于悬臂式运动平台拆装,降低了悬臂式运动平台的使用难度。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连接板、直板和直杆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1中b的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1中c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1、运动平台,2、安装结构,201、直板,202、直杆,203、圆板,204、弹簧,3、控制结构,301、双头螺柱,302、护套,303、直筒,304、竖板,4、悬臂,5、连接板,6、支架,7、弯杆,8、螺杆,9、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1:
21.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包括运动平台1和悬臂4,运动平台1和悬臂4为配套设备,如何操作使用已是现有技术,型号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选取,悬臂4的顶部滑块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连接板5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结构2,运动平台1的内壁底部固接有支架6,支架6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3。
22.安装结构2包括直板201和直杆202,直板201的内侧与连接板5的外壁相固接,直板201的内壁与直杆202的外壁滑动卡接,直杆202受力通过直板201内壁前后滑动,直杆202的外侧固接有圆板203,直杆202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04,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直板201的外侧和圆板203的内侧相固接,圆板203受力向外侧移动后通过弹簧204的弹力进行回弹,圆板203的外侧固接有弯杆7,弯杆7便于带动圆板203移动;
23.通过安装结构2中圆板203向外侧移动,移动的圆板203带动直杆202向外侧移动,然后将连接悬臂4与连接板5的右侧相贴合,然后松开弯杆7,弹簧204提供弹力使圆板203带动直杆202向内侧移动,移动的直杆202与连接悬臂4的外壁圆口相插接,完成连接悬臂的安装,操作方便节省时间,便于悬臂式运动平台拆装,降低了悬臂式运动平台的使用难度。
24.运动平台1的内壁左右两侧上方分别与悬臂4的左右两侧相贴合,控制结构3包括双头螺柱301和护套302,双头螺柱301的外壁与支架6的内壁转动相连,双头螺柱301受力通过支架6内壁轴承进行转动,双头螺柱301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与护套302的内壁相固接,护套302的材质为橡胶,双头螺柱301的外壁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直筒303,直筒303的底部内侧固接有竖板304,直筒303的外侧与悬臂4的底部外侧相插接,竖板304的底部与运动平台1的内壁底部相贴合
25.工作原理:
26.在使用该悬臂式运动平台(由运动平台1和悬臂4组成)时,先使悬臂4置于运动平台1的内壁,然后配合护套302带动双头螺柱301转动,转动的双头螺柱301带动直筒303向外侧移动,使两个直筒303的外侧与悬臂4底部两侧圆口相插接,完成悬臂式运动平台的组装,随后配合弯杆7带动圆板203向外侧移动,移动的圆板203带动直杆202向外侧移动,然后将连接悬臂4与连接板5的右侧相贴合,然后松开弯杆7,弹簧204提供弹力使圆板203带动直杆202向内侧移动,移动的直杆202与连接悬臂4的外壁圆口相插接,完成连接悬臂的安装,启动运动平台1控制系统会带动悬臂4顶部的滑块进行作用移动。
27.实施例2:
28.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还包括螺杆8和转杆9,螺杆8的外壁与连接板5的底部螺纹连接,螺杆8的顶部与转杆9的底部相固接,螺杆8的外壁底部与悬臂4的顶部滑块相插接。
29.工作原理:
30.调整连接板5的角度时,配合转杆9带动螺杆8向上转动,使螺杆8的外壁底部脱离悬臂4顶部滑块的圆口,然后连接板5在悬臂4顶部转动,随后配合转杆9带动螺杆8向下转动,使螺杆8的底部插回圆口,完成连接板5的位置固定。
31.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包括运动平台(1)和悬臂(4),其特征是:所述悬臂(4)的顶部滑块转动连接有连接板(5),所述连接板(5)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结构(2),所述运动平台(1)的内壁底部固接有支架(6),所述支架(6)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式运动平台,其特征是:所述安装结构(2)包括直板(201)和直杆(202),所述直板(201)的内侧与连接板(5)的外壁相固接,所述直板(201)的内壁与直杆(202)的外壁滑动卡接,所述直杆(202)的外侧固接有圆板(203),所述直杆(202)的外壁套接有弹簧(204),所述弹簧(204)的两端分别与直板(201)的外侧和圆板(203)的内侧相固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臂式运动平台,其特征是:所述圆板(203)的外侧固接有弯杆(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式运动平台,其特征是:所述运动平台(1)的内壁左右两侧上方分别与悬臂(4)的左右两侧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式运动平台,其特征是:所述控制结构(3)包括双头螺柱(301)和护套(302),所述双头螺柱(301)的外壁与支架(6)的内壁转动相连,所述双头螺柱(301)的外壁左右两侧分别与护套(302)的内壁相固接,所述双头螺柱(301)的外壁左右两端分别螺纹连接有直筒(303),所述直筒(303)的底部内侧固接有竖板(30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臂式运动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直筒(303)的外侧与悬臂(4)的底部外侧相插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臂式运动平台,其特征是:所述竖板(304)的底部与运动平台(1)的内壁底部相贴合。

技术总结
一种悬臂式运动平台,包括运动平台和悬臂,所述悬臂的顶部滑块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外壁前后两侧分别连接有安装结构,所述运动平台的内壁底部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壁连接有控制结构,通过安装结构中圆板向外侧移动,移动的圆板带动直杆向外侧移动,然后将连接悬臂与连接板的右侧相贴合,然后松开弯杆,弹簧提供弹力使圆板带动直杆向内侧移动,移动的直杆与连接悬臂的外壁圆口相插接,完成连接悬臂的安装,操作方便节省时间,便于悬臂式运动平台拆装,降低了悬臂式运动平台的使用难度。使用难度。使用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辉 李树政 韦全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泽尔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3/3/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