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焊接托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54446发布日期:2023-05-14 16:08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焊接托架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焊接工装,特别涉及一种焊接托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大型管类零件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采用带钢或者钢板弯曲成圆形结构,然后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焊接式方式对对接缝处进行焊缝,钢管在焊接过程中,需要采用工装支撑管状坯料,以此便于进行焊接工作。

2、中国专利数据库公开了一篇名为一种焊接托架的专利,公开(公告)号为cn210587926u,公开(公告)日为2020.05.22。该种专利文献在说明书中公开到“每个焊接托架的底座1两侧都设置有相匹配的t型凸起11和t型缺口12,通过多块焊接托架相互连接,实现滑槽3的延长,进一步地可以放置更多组的轮架2,也可以进一步扩大每组轮架2之间的间距,以适应更大直径的筒件的焊接”,结合说明书附图1可见,t型凸起与底座为一体结构,使得多块焊接托架在相互拼接时,需要采用航车或者叉车等设备进行辅助,将一块底板的一端吊起后,才能将其上的t形凸起插入另一块的t型缺口中,相互拆分的过程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操作都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焊接托架的连接结构,用于解决原结构中t型凸起和t型缺口装配过程繁琐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焊接托架的连接结构,包括:

3、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包括连接部与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对称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两端,所述定位部朝向所述连接部两侧面的外侧分别延伸出定位面,所述连接块中部下端为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

4、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焊接托架的底座,所述凹槽外形与所述连接块在所述连接部中间到一个所述定位部端部的结构外形相匹配,所述凹槽由上至下具有上槽与下槽,所述上槽用于与所述连接块中部上端锥形结构配合,所述下槽用于与所述连接块中部下端非锥形结构配合。

5、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连接块设计成独立结构,便于操作人员直接移动连接块,再将连接块插入两个底座之间的凹槽中,通过定位面限位,从而使得两个底座相互连接,该种操作方式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操作的难度,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的特点。

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7、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杆,所述定位部的上端表面均设置有一个所述把手杆。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把手杆,便于移动连接块。

8、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为倒u型结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杆体的两个竖杆的下端;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定位部连接。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连接件,使得把手杆与连接板之间为可拆卸结构,便于连接板的运输与零件的更换。

9、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杆还包括:护套a,所述护套a套设于所述杆体的横杆外侧。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护套a提高操作人员手持连接块的舒适度。

10、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拉拔杆,所述拉拔杆为t型结构件,所述拉拔杆的竖杆下端具有螺纹连接端;螺纹连接孔,所述螺纹连接孔开设于所述连接部上端表面的中部位置。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拉拔杆,便于移动连接块。

11、在本申请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拔杆还包括:护套b,所述护套b套设于所述拉拔杆的横杆两端。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护套b提高操作人员手持连接块的舒适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焊接托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杆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杆还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焊接托架的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块、凹槽,连接块包括连接部与定位部,定位部对称设置于连接部两端,定位部朝向连接部两侧面的外侧分别延伸出定位面,连接块中部下端为截面积逐渐减小的锥形结构,凹槽开设于焊接托架的底座,凹槽外形与连接块在连接部中间到一个定位部端部的结构外形相匹配,凹槽由上至下具有上槽与下槽,上槽用于与连接块中部上端锥形结构配合,下槽用于与连接块中部下端非锥形结构配合。将连接块设计成独立结构,便于操作人员直接移动连接块,再将连接块插入两个底座之间的凹槽中,通过定位面限位,从而使得两个底座相互连接,该种操作方式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操作的难度,具有操作简单、便捷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方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通宇钢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