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1703发布日期:2023-05-27 15:04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辊筒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


背景技术:

1、基准是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和检验的基础,加工基准选择的不同对所加工的产品精度起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高精度的大型轧辊加工工装直接决定了产品加工质量。如图1所示的大型高精密轧辊,其内孔φa、φb、φc、φd公差要求只有0.02mm,同轴度要求只有0.03mm,外圆φ外(≥800)与内孔(φa)只允许0.08mm的跳动,且有严格的动平衡要求,要保证产品质量只能先加工好内孔后以内孔定位加工外圆,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轧辊进行加工时,没有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配合作用,常常会导致其内孔出现误差,然后依照其内孔进行定位在加工外圆也会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解决了中在加工高精密轧辊时,加工容易出现误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包括芯颈部、芯主体和芯尾部;所述芯颈部、芯主体和芯尾部之间一体成型,且沿一条直线设置,所述芯主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靠近芯颈部设置,所述第二防护层靠近芯尾部设置,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分别环绕芯主体的周向位置设置,且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与芯主体外表面之间形成阶梯结构。

4、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的直径与待加工工件内筒的直径相适配,使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能够在装配和与内筒抵触固定,保证待加工工件中心与芯轴的中心始终保持共线。

5、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待加工内筒的入口处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防护层卡入到限位槽中强制对芯轴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所述芯颈部突出待加工内筒的内筒设置,在芯颈部上设置有拉紧螺母和锁紧螺母。

6、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均为堆焊铜层。

7、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堆焊铜层设为锥度。

8、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芯尾部上设置有固定螺孔。

9、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芯尾部突出内筒设置。

10、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芯颈部上设置有与拉紧螺母和锁紧螺母相匹配的外螺纹。

11、基于上述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所述芯主体的长度不小于2倍芯颈部的长度,芯颈部的长度不小于4倍芯尾部的长度。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方案定位精度高,保证了高精密零件内孔和外圆的形位公差。

14、2、本方案中的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均为堆焊铜层,且堆焊铜层设为锥度,如此保证定位精度,同时在使用时不拉伤工件内孔。

15、3、本方案一次性装配可完成车、磨外圆和动平衡试验等多道工序的加工。

16、附图说明

17、图1是现有大型高精密轧辊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的示意图;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芯颈部、芯主体和芯尾部;所述芯颈部、芯主体和芯尾部之间一体成型,且沿一条直线设置,所述芯主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靠近芯颈部设置,所述第二防护层靠近芯尾部设置,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分别环绕芯主体的周向位置设置,且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与芯主体外表面之间形成阶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的直径与待加工工件内筒的直径相适配,使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能够在装配和与内筒抵触固定,保证待加工工件中心与芯轴的中心始终保持共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待加工内筒的入口处设置有限位槽,所述第二防护层卡入到限位槽中强制对芯轴的一端进行固定,同时所述芯颈部突出待加工内筒的内筒设置,在芯颈部上设置有拉紧螺母和锁紧螺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均为堆焊铜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焊铜层设为锥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尾部上设置有固定螺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尾部突出内筒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颈部上设置有与拉紧螺母和锁紧螺母相匹配的外螺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主体的长度不小于2倍芯颈部的长度,芯颈部的长度不小于4倍芯尾部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高精度辊筒的加工结构,包括芯颈部、芯主体和芯尾部;所述芯颈部、芯主体和芯尾部之间一体成型,且沿一条直线设置,所述芯主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所述第一防护层靠近芯颈部设置,所述第二防护层靠近芯尾部设置,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分别环绕芯主体的周向位置设置,且第一防护层和第二防护层与芯主体外表面之间形成阶梯结构;本方案定位精度高,保证了高精密零件内孔和外圆的形位公差。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兴,刘华旭,刘旭,梁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川润液压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