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及布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756244发布日期:2023-07-13 03:3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及布局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缠绕机,具体涉及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及布局方法。


背景技术:

1、中国专利cn108039252a公开了一种承压层钢条锁扣铠装机,包括从左至右依次设置的主轴机构、放线机构、牵引机构以及导带成型机构,主轴机构、放线机构、牵引机构以及导带成型机构之间通过主转筒穿接相连;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通过将主轴机构、放线机构、牵引机构以及导带成型机构合理的安装在一起;

2、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其导带成型机构包括槽钢底座、第三圆盘以及两个镜像设置的转向导轨;第三圆盘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圆环,固定圆环上安装有圆周均布的绞线扣;绞线扣包括底板,底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圆环上,底板上焊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端垂直焊接有挡板,挡板上端通过线性均布的内六角螺杆固定有封板;但是该缠绕导辊装置的结构,不方便进行灵活调节,以及没有给带材预留有切入进入胎具合理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缠绕导辊装置的结构,不方便进行灵活调节,以及没有给带材预留有切入进入胎具合理的空间的问题,而提出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及布局方法。

2、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包括:

4、缠绕压轮座安装在转盘的圆心位置处,在缠绕压轮座上设置有多个缠绕压轮单元;

5、缠绕压轮单元包括:

6、安装座,安装座通过导向杆滑动安装设置在基座上,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输出端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座,并与压轮连接。

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缠绕压轮单元设置的数量有3个、5个或7个。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通过控制第一油缸带动安装座沿着基座进行移动,对压轮沿着x轴方向进行调节。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通过控制第二油缸带动压轮沿着安装座进行移动,对压轮沿着y轴方向进行调节。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压轮沿着安装座进行转动。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缠绕压轮座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基座位置的安装槽。

12、一种缠绕导辊装置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3、缠绕压轮单元设置有奇数个,且缠绕压轮单元的个数大于1,并将缠绕压轮单元的个数标记为n。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缠绕压轮单元按照角度为{360/(n+1)}°进行排布,其中要求有两个缠绕压轮单元的角度为{(2*360)/(n+1)}°。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本发明的配重组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带动丝杆转动,使得配重块沿着滑轨进行水平移动,使得配重块位于转盘不同位置,从而调整互锁缠绕机的重心,提高互锁缠绕机运行的稳定性,提高缠绕的质量;

17、本发明的成型辊装置通过导向轮进入到成型轮,在十组成型轮的凸起作用下,使得带材形成截面为s形结构的带材,成型后的带材进入到转盘的胎具上;

18、本发明的缠绕压轮单元,可以对对压轮沿着x轴、y轴方向进行调节;以及,压轮还可以沿着安装座进行转动;

19、本发明的传动机构,可以调整成型导辊装置的高度,使得带材可以平切进入到胎具上,从而有效解决成型导辊装置与缠绕导辊装置之间存在高度差,导致带材不能平切进入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缠绕压轮单元(42)设置的数量有3个、5个或7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第一油缸带动安装座沿着基座进行移动,对压轮沿着x轴方向进行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控制第二油缸带动压轮沿着安装座进行移动,对压轮沿着y轴方向进行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其特征在于,压轮沿着安装座进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其特征在于,缠绕压轮座(4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基座位置的安装槽。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缠绕导辊装置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8.一种缠绕导辊装置的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缠绕压轮单元(42)按照角度为{360/(n+1)}°进行排布,其中要求有两个缠绕压轮单元(42)的角度为{(2*360)/(n+1)}°。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缠绕导辊装置,包括:缠绕压轮座安装在转盘的圆心位置处,在缠绕压轮座上设置有多个缠绕压轮单元;缠绕压轮单元包括:安装座,安装座通过导向杆滑动安装设置在基座上,基座上设置有第一油缸,第一油缸的输出端与安装座连接,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油缸,第二油缸的输出端穿过安装座,并与压轮连接,本发明的成型辊装置通过导向轮进入到成型轮,在十组成型轮的凸起作用下,使得带材形成截面为S形结构的带材,成型后的带材进入到转盘的胎具上。

技术研发人员:卢飞,范杨,张志兵,王淼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神马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