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辊柱塞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4486发布日期:2023-06-08 14:5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辊柱塞缸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轧机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轧辊柱塞缸结构。


背景技术:

1、在锂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其所使用的的电池极片需要进过轧制,电池极片的轧制指的是通过轧辊与电池极片之间的摩擦力,将电池极片拉进旋转的轧辊之间,使电池极片受压变形的过程。由于电池极片的厚度通常大于上下两个轧辊之间的间距,所以轧辊在轧制的过程中,如图6所示,辊的中部位置会产生远离极片端的细微变形,使轧辊整体呈现出中间厚、两边薄的现象。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弯缸技术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这种技术存在成本高、安装困难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相对于弯缸技术成本更低、安装更加便捷,用于消除轧辊使用过程中变形问题的轧辊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轧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弧状变形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弯缸技术成本更低、安装更加便捷的轧辊柱塞缸结构。

2、一种轧辊柱塞缸结构,包括柱塞缸、轧辊组件、主液压伺服缸、固定架、底板和固定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一对所述固定架并排间隔设置,其二者的顶部通过固定件相互连接,其二者的底部均与底板连接;一对所述轧辊组件上下并排设置于一对所述固定架之间,其二者的两端穿过通孔向外延伸;所述柱塞缸成对间隔设置于一对所述轧辊组件之间的两侧;所述主液压伺服缸设置于一对所述轧辊组件下方,其底部与通孔的底部连接。

3、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轧辊柱塞缸结构的一种优选,所述柱塞缸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在工作过程中提供恒定压力。

4、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轧辊柱塞缸结构的一种优选,所述柱塞缸包括柱塞座、柱塞和连接块,所述柱塞座的底部与位于下方的轧辊组件固接,其具有一个顶部开口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柱塞安装在第一容腔内,其顶部具有一个第二容腔,所述连接块安装在第一容腔内。

5、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轧辊柱塞缸结构的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容腔呈圆弧状,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具有与第二容腔弧度相同的圆弧凸起。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轧辊柱塞缸结构的一种优选,所述轧辊组件包括辊体、主轴承座、传动弯缸座和操作弯缸座,所述辊体通过位于其两端的主轴承座与固定架连接,所述传动弯缸座和操作弯缸座分别设置于辊体两端的端部,其二者相邻端的两侧设置有柱塞缸安装槽,且二者均通过连接板与主轴承座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中轧辊柱塞缸结构的一种优选,一对所述轧辊组件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的顶部与固定架连接,所述下连接件的底部与主液压伺服缸的顶部连接,上连接件的底部与下连接件的顶部抵接,其二者的接触端呈相匹配的圆弧状。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9、本实用新型在轧制电池极片时,柱塞缸工作,给位于上方的轧辊组件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由于反作用力,位于下方的下轧辊组件也会受到一个向下的力,通过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于轧辊组件的两端,改善辊体在轧制极片过程中辊面的挠度变形。能够有效避免轧辊的局部弧状变形,并且相较于现有弯缸技术成本更低,安装更加简便,能满足更大弯辊力要求,适应更宽幅度辊面的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轧辊柱塞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柱塞缸(1)、轧辊组件(2)、主液压伺服缸(3)、固定架(4)、底板(5)和固定件(6),所述固定架(4)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一对所述固定架(4)并排间隔设置,其二者的顶部通过固定件(6)相互连接,其二者的底部均与底板(5)连接;一对所述轧辊组件(2)上下并排设置于一对所述固定架(4)之间,其二者的两端穿过通孔向外延伸;所述柱塞缸(1)成对间隔设置于一对所述轧辊组件(2)之间的两侧;所述主液压伺服缸(3)设置于一对所述轧辊组件(2)下方,其底部与通孔的底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辊柱塞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1)与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泵在工作过程中提供恒定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轧辊柱塞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缸(1)包括柱塞座(11)、柱塞(12)和连接块(13),所述柱塞座(11)的底部与位于下方的轧辊组件(2)固接,其具有一个顶部开口的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的底部设置有进油口,所述柱塞(12)安装在第一容腔内,其顶部具有一个第二容腔,所述连接块(13)安装在第一容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轧辊柱塞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腔呈圆弧状,所述连接块(13)的底部具有与第二容腔弧度相同的圆弧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辊柱塞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组件(2)包括辊体(21)、主轴承座(22)、传动弯缸座(23)和操作弯缸座(24),所述辊体(21)通过位于其两端的主轴承座(22)与固定架(4)连接,所述传动弯缸座(23)和操作弯缸座(24)分别设置于辊体(21)两端的端部,其二者相邻端的两侧设置有柱塞缸安装槽,且二者均通过连接板与主轴承座(2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轧辊柱塞缸结构,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轧辊组件(2)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连接件(7),所述连接件(7)包括上连接件(71)和下连接件(72),所述上连接件(71)的顶部与固定架(4)连接,所述下连接件(72)的底部与主液压伺服缸(3)的顶部连接,上连接件(71)的底部与下连接件(72)的顶部抵接,其二者的接触端呈相匹配的圆弧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轧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辊柱塞缸结构,包括固定架、底板、固定件、轧辊组件、柱塞缸和主液压伺服缸,固定件的中部位置处设置有通孔,一对固定架并排间隔设置,其二者的顶部通过固定件相互连接,其二者的底部均与底板连接;一对轧辊组件上下并排设置于一对固定件之间,其二者的两端穿过通孔向外延伸;柱塞缸成对间隔设置于一对轧辊组件之间的两侧;主液压伺服缸设置于一对轧辊组件下方,其底部与通孔的底部连接。本技术通过柱塞缸分别作用于轧辊组件的两端,改善辊体在轧制极片过程中辊面的挠度变形。能够有效避免轧辊的局部弧状变形,成本低、安装简便,能满足更大弯辊力要求,适应更宽幅度辊面的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丁茗,魏忠芳,邓键,刘仁明,王翔,李为国,卢成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佑富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3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