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类物料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6714发布日期:2023-06-28 15:3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瓶类物料压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瓶类物料回收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环境卫生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使用过后的瓶类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而由于大部分瓶类内部均充满空气,同时,其体积较大,对于这样的瓶类如果直接进行堆积处理,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再者,瓶类在堆积后又不便于后续的收集作业。先对使用过的瓶类进行压缩再进行后续的收集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小所占用的空间,还能方便后续的收集作业。而在现有技术中,缺少用于瓶类的专用压缩装置,这样,在瓶类收集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瓶体的压缩,以将瓶体内的空气挤压出去,这种方式不仅作业效率低,而且会耗费较大的体力。因此,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对于瓶类进行压缩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其能够对瓶类进行快速有效的压缩作业,能够显著减少收集瓶类所占空的空间,并能有效的提高瓶类的收集效率,同时,能有效节省操作人员的劳动负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包括箱体、压缩装置和收集车;

3、所述箱体的内部空间中设置有竖隔板,且竖隔板将箱体的内部空间隔离为左部腔体和右部腔体;在竖隔板的上部开设有连通左部腔体和右部腔体的排料口;箱体的顶板右部开设有与右部腔体相连通的投放口;

4、所述压缩装置安装在右部腔体中,压缩装置由外壳体、电机、凸轮、挤压顶针和进料管路组成;所述外壳体由环形的挤压板和相对固定连接在挤压板两侧开口端的侧板组成,外壳体的内部形成圆柱形的压缩腔;挤压板的上部在对应投放口的位置开设有与压缩腔相连通的进料口,其上部在对应排料口的位置开设有与压缩腔相连通的出料口;所述进料管路位于挤压板上部的外侧,且其出料端固定连接在挤压板上的进料口处,其进料端延伸到右部腔体的顶部,并与投放口相连通;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外壳体一侧侧板的外侧,且其输出轴通过侧板中心的通孔可转动的伸入到压缩腔的内部;所述凸轮设置在压缩腔中,并通过其上的偏心安装孔固定套装在电机输出轴的外部,在凸轮与挤压板之间的区域形成传输通道;多个挤压顶针位于凸轮向径最大的一侧,并固定连接在凸轮的外表面上,且挤压顶针与挤压板的内侧壁之间间隙配合;

5、所述收集车设置在左部腔体中,收集车的内部设置有物料容纳腔,且其车体在对应排料口的位置开设有与物料容纳腔相连通的集料口。

6、进一步,为了方便收集车的移动,所述收集车的底部装配有多个行走轮。

7、进一步,为了能够将移动至出料口处的瓶类进行阻挡以脱离挤压顶针,并能确保将脱离的瓶类顺利的引导进入到收集车中,以避免出现瓶类无法脱离挤压顶针而随凸轮长时间转动的情况出现,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呈弧形,其固定连接在出料口的顶部,且其弧形凹口部朝下,挡板的里端延伸到压缩腔的内部,且在凸轮转动过程中不与多个挤压顶针相干涉,挡板的外端通过排料口延伸到左部腔体中。

8、进一步,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挡板里端伸入至压缩腔内的长度,从而可以更好的对瓶类进行阻挡,以能更高效使瓶类与挤压顶针相互脱离,从而能更好的进行压缩完成后瓶类的回收作业,所述挡板的里端在对应多个挤压顶针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避让槽口,且避让槽口与挤压顶针一一对应的设置,用于提供挤压顶针通过的通道。

9、进一步,为了能够避免出现瓶类卡在挤压顶针与挡板之间的情况,以确保挤压完成后的瓶类能够更平滑的进入到收集车内,从而充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所述挡板的侧端面与挤压板接触处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10、进一步,为了能够将压缩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及时排除,以避免因内部液体堆积过多而造成压缩装置损坏情况的发生,所述挤压板的底部还开设有连通到其外部的排污槽。

11、进一步,为了方便收集车的驶入和驶出,同时,为了方便对压缩装置进行维护,所述箱体的一侧在对应左部腔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检修门,并在对应右部腔体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检修门,第一检修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左部腔体,第二检修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右部腔体。

12、进一步,为了能够使压缩腔内部的凸轮可进行替换,以适应不同规格瓶类的收集需求,以提高该装置的通用性,所述凸轮与电机的输出轴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进料管路的设置,并使进料管路的进料端延伸到右部腔体的顶部,同时,与投放口连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投放口投入的瓶类进入到投放口与进料口之间的间隙中,从而能避免瓶类滑入至投放口与进料口之间的空隙造成进料堵塞的情况发生。同时,还可以方便压缩装置由右部腔体中取出,以便于进行压缩装置的维护作业。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凸轮,并使凸轮与挤压板之间形成传输通道,这样便能在凸轮转动过程中利用向径最大一侧配合挤压板完成对瓶类的挤压作业,从而可以快速有效的将瓶内的空气挤出。通过在凸轮向径最大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挤压顶针,可以在挤压过程中快速的将瓶体刺破,从而可以有利于瓶体内的空气快速排除,有效的提高了压缩效率;另外,在对瓶类持续的压缩过程中,一些瓶体内残留的液体会被挤出并堆积到传输通道的底部,而传输通道的底部通常需要设置拨动机构,以确保进入到传输通道底部的瓶体能够向出料口的方向移动,同时,拨料机构还需要专门的电机进行驱动,这会导致压缩装置结构的极度复杂化,再者,由于传输通道底部的拨动机构在作业过程中会长时间的与传输通道底部的液体进行接触,这样,会使拨动机构因长时间浸泡而产生故障的情况,进而会影响压缩作业的持续进行,而通过挤压顶针的设置便可以在凸轮转动过程中方便的带动传输通道底部的瓶类向出料口方向移动,这样,便无需专门设置拨动机构来对瓶类进行拨动,从而有效的简化了压缩装置的结构,同时,还避免了因拨动机构长时间与液体接触而出现损坏的情况。该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好,可快速高效的实现瓶类的压缩处理作业。



技术特征:

1.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装置(4)和收集车(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车(5)的底部装配有多个行走轮(5.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4.7),所述挡板(4.7)呈弧形,其固定连接在出料口(4.5)的顶部,且其弧形凹口部朝下,挡板(4.7)的里端延伸到压缩腔的内部,且在凸轮(4.1)转动过程中不与多个挤压顶针(4.2)相干涉,挡板(4.7)的外端通过排料口(1.4)延伸到左部腔体(1.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7)的里端在对应多个挤压顶针(4.2)的位置开设有多个避让槽口,且避让槽口与挤压顶针(4.2)一一对应的设置,用于提供挤压顶针(4.2)通过的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4.7)的侧端面与挤压板(4.3)接触处的法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板(4.3)的底部还开设有连通到其外部的排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侧在对应左部腔体(1.2)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检修门,并在对应右部腔体(1.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检修门,第一检修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左部腔体(1.2),第二检修门用于打开或关闭右部腔体(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4.1)与电机(3)的输出轴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瓶类物料压缩装置,箱体的内部设有竖隔板,并具有左部腔体、右部腔体、连通至左部腔体的排料口、连通右部腔体的投放口;压缩装置安装在右部腔体中,其由外壳体、电机、凸轮、挤压顶针和进料管路组成;外壳体由挤压板和侧板组成,其内部形成压缩腔;挤压板的上部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管路与进料口固接;电机安装在外壳体的外侧,且其输出轴伸入到压缩腔的内部;凸轮设置在压缩腔中,并套装在输出轴的外部;多个挤压顶针固定连接在凸轮向径最大的一侧;收集车设置在左部腔体中,且其车体在对应排料口的位置开设有与物料容纳腔相连通的集料口。该装置能够对瓶类进行快速有效的压缩作业,能够显著提高瓶类的收集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衍刚,王永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源之材智能装备(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2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