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18557发布日期:2023-08-24 18:46阅读:54来源:国知局
防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组件防护,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机构。


背景技术:

1、一般情况下,通常会在加工机台内部设置机台组件例如探头以对加工的工件进行探测。然而,由于加工机台内部的旋转刀具和切削液相互碰撞,切削液会喷溅到机台组件的精密主体上,切削液容易侵蚀精密主体导致精密主体内部电路短路或其他电器元件损坏,致使机台组件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护机构,用于对机台组件周围进行防护,防止液体喷溅到机台组件上,提升机台组件的使用寿命。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护机构,用于防护机台组件,包括:壳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壳体在所述容置腔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用于避让所述机台组件,所述壳体在所述容置腔的另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避让口连通的进出口;开闭组件,所述开闭组件包括防护板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防护板为两个且转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并邻近所述进出口对称设置,每个所述防护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至少设置一个所述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用于使所述防护板打开以便于所述机台组件通过所述进出口插入所述容置腔,所述防护板用于所述机台组件插入所述容置腔后关闭所述进出口。

3、上述防护机构,在机台组件插入容置腔前通过第一弹性件使防护板处于打开状态以便于机台组件插入,且在机台组件插入容置腔后,两个防护板通过机台组件关闭进出口,从而与壳体配合对机台组件的周围形成防护,有效防止机台内的液体喷溅到机台组件上,避免液体侵蚀机台组件,提升机台组件的使用寿命。

4、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防护板包括内板、外板和转动部,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的连接处,所述防护板通过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机台组件抵接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内板以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所述外板相互靠近以关闭所述进出口。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弹性主体、设于所述弹性主体一端的第一扭脚和设于所述弹性主体另一端的第二扭脚,所述弹性主体与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扭脚抵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扭脚抵接于所述内板。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转动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转动部和所述弹性主体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防护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穿过所述转动部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所述弹性主体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缺口内。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在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转动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出部伸入对应的所述防护板的所述缺口内,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凸出部,以将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避让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可拆卸连接。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槽壁上凸出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壳体面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槽壁上凸出的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包括拉杆、止挡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第二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孔背离所述第二壳体一侧,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孔相适应的第三孔,所述拉杆的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止挡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拉杆且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孔的顶壁和所述止挡件,以将所述止挡件推入所述第三孔以止挡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滑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挡组件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与所述拉杆的伸出所述第二孔的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护机构,用于防护机台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板包括内板、外板和转动部,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转动部位于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的连接处,所述防护板通过所述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壳体,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所述机台组件抵接两个所述防护板的内板以使两个所述防护板的所述外板相互靠近以关闭所述进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弹性主体、设于所述弹性主体一端的第一扭脚和设于所述弹性主体另一端的第二扭脚,所述弹性主体与所述转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扭脚抵接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扭脚抵接于所述内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的数量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转动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转动部和所述弹性主体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防护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穿过所述转动部并分别延伸至所述内板和所述外板,所述弹性主体套设于对应的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缺口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容置腔的腔壁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为两个且与两个所述转动部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凸出部伸入对应的所述防护板的所述缺口内,所述转轴穿过所述凸出部,以将所述防护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壳体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均设置有所述避让口,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为可拆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面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槽的槽壁上凸出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壳体面向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槽相适配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的槽壁上凸出的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适配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槽和所述第二卡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还包括止挡组件,所述止挡组件包括拉杆、止挡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朝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第二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孔背离所述第二壳体一侧,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孔相适应的第三孔,所述拉杆的一端活动穿过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止挡件,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拉杆且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孔的顶壁和所述止挡件,以将所述止挡件推入所述第三孔以止挡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相对滑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组件还包括拉手,所述拉手与所述拉杆的伸出所述第二孔的一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一种防护机构,包括:壳体,设有容置腔,壳体在容置腔的相对两侧设置有避让口,避让口用于避让机台组件,壳体在容置腔的另一侧设置有与避让口连通的进出口;开闭组件,包括防护板和第一弹性件,防护板为两个且转动设置于容置腔内,并邻近进出口对称设置,每个防护板与壳体之间至少设置一个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用于使防护板打开以便于机台组件通过进出口插入容置腔,防护板用于机台组件插入容置腔后关闭进出口。上述防护机构对机台组件的周围形成防护,有效防止机台内的液体喷溅到机台组件上,避免液体侵蚀机台组件,提升机台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石昌云,程浩,杨贵生,杨志岗,李阳波,卫鹏飞,马作成,董森,刘海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富联科技(晋城)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