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4438发布日期:2023-08-20 15:0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载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过载保护,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过载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平锻机又称为卧式锻造机。平锻机作为机械压力机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用局部镦粗的方法生产模锻件。在该设备上除可进行局部聚集工步,还可实现冲孔、弯曲、翻边、切边和切断等工作。由于它的生产率较高,适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故广泛地用于汽车、拖拉机、轴承和航空工业中。过载保护装置设置于平锻机的驱动凹模的夹紧机构和传动机构,防止在夹紧过程中过载破坏。

2、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217142196u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平锻机,该装置底板、夹紧单元、限位单元和锻造单元;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夹紧单元包含活动凹模、固定凹模、固定板、第一螺栓、第一液压缸、压紧弹簧和夹紧板,固定支架上安装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下端安装有活动凹模,底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螺栓螺纹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安装有固定凹模,活动凹模和固定凹模上下对应,固定凹模和活动凹模的内表面均安装有压紧弹簧。虽然该装置有益效果较多,但依然存在下列问题:其中限位结构与滑动结构虽起到的缓冲效果,但两个结构长时间磨损突然失效时,没有相应的对机器的保护装置,同时机器内部机械运行时没法直观观察与及时的为机械补充机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设置有保护装置,便于及时观察与加机油维护内部机械的过载保护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达到的:

3、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连接有联动装置,所述机壳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过载保护器,所述机壳一侧连接有凸轮缓冲装置,所述机壳内壁连接有红外摄像头和机油喷头,所述红外摄像头电性连接有控制台,所述机油喷头输入端螺纹连接有高压管,所述高压管输入端螺纹连接有带泵机油箱,所述机壳远离凸轮缓冲装置一侧贯穿连接有金属柱,所述金属柱连接有抱死装置,所述机壳顶部开设有方形长孔,所述方形长孔鱼联动装置配合设置,所述方形长孔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越位保护装置,所述机油喷头、带泵机油箱、抱死装置和越位保护装置均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4、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一,所述联动杆一外壁转动连接有联动杆二,所述联动杆二内壁转动连接有联动杆三,所述过载保护器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联动杆三连接,所述挡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一一端,所述弹簧一另一侧连接有固定结构。

5、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越位保护装置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联动杆三配合连接,所述越位保护装置内部连接有弹簧三,所述弹簧三一侧连接有的滑块,所述滑块侧壁嵌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台电性连接。

6、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抱死装置通过螺栓与机壳固定连接,所述抱死装置内部连接有刹车带,所述刹车带与金属柱配合连接,所述刹车带内壁连接有刹车块,所述刹车带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抱死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带另一端固接有带齿金属条,所述带齿金属条啮合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有电机的输入端,所述电机与控制台电性连接,所述带齿金属条底部连接有挡块。

7、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机壳内壁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机壳侧壁底部贯穿开设有余油收集口,所述控制台侧壁连接有显示器和操作面板。

8、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9、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配合过载保护器使用的越位保护装置和抱死装置,当过载保护器失效时,两个装置通过控制台联动可以抱死金属柱,以免对机器产生冲击伤害,同时通过设置红外摄像头可以让操作员观察机壳内部联动装置的运行情况然后可以及时地通过机油喷头及时补充机油,减少磨损。



技术特征:

1.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部连接有联动装置,所述机壳(100)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过载保护器,所述机壳(100)一侧连接有凸轮缓冲装置(300),所述机壳(100)内壁连接有红外摄像头(430)和机油喷头(420),所述红外摄像头(430)电性连接有控制台(200),所述机油喷头(420)输入端螺纹连接有高压管(410),所述高压管(410)输入端螺纹连接有带泵机油箱(400),所述机壳(100)远离凸轮缓冲装置(300)一侧贯穿连接有金属柱(110),所述金属柱(110)连接有抱死装置(111),所述机壳(100)顶部开设有方形长孔(103),所述方形长孔(103)鱼联动装置配合设置,所述方形长孔(1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越位保护装置(510),所述机油喷头(420)、带泵机油箱(400)、抱死装置(111)和越位保护装置(510)均与控制台(20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装置包括联动杆一(121),所述联动杆一(121)外壁转动连接有联动杆二(122),所述联动杆二(122)内壁转动连接有联动杆三(123),所述过载保护器包括挡板(131),所述挡板(131)与联动杆三(123)连接,所述挡板(131)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一(130)一端,所述弹簧一(130)另一侧连接有固定结构(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越位保护装置(510)底部开设有滑槽(520),所述滑槽(520)与联动杆三(123)配合连接,所述越位保护装置(510)内部连接有弹簧三(540),所述弹簧三(540)一侧连接有的滑块(530),所述滑块(530)侧壁嵌设有压力传感器(531),所述压力传感器(531)与控制台(200)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死装置(111)通过螺栓与机壳(100)固定连接,所述抱死装置(111)内部连接有刹车带(112),所述刹车带(112)与金属柱(110)配合连接,所述刹车带(112)内壁连接有刹车块(114),所述刹车带(112)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13),所述固定杆(113)与抱死装置(111)固定连接,所述刹车带(112)另一端固接有带齿金属条(115),所述带齿金属条(115)啮合连接有齿轮(117),所述齿轮(117)固定连接有电机(118)的输入端,所述电机(118)与控制台(200)电性连接,所述带齿金属条(115)底部连接有挡块(1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0)内壁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斜板(101),所述机壳(100)侧壁底部贯穿开设有余油收集口(102),所述控制台(200)侧壁连接有显示器(210)和操作面板(22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过载保护装置,属于过载保护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机壳内部设置有联动装置,机壳顶部螺栓固定有过载保护器,机壳右侧设置有凸轮缓冲装置,机壳内壁嵌设有电性连接有控制台的红外摄像头和机油喷头,机壳左侧壁贯穿有金属柱,金属柱贯穿有抱死装置,机壳顶部开设有配合于联动装置的方形长孔,方形长孔顶部螺栓固定有越位保护装置。本技术通过设置配合过载保护器使用的越位保护装置和抱死装置,当过载保护器失效时,两个装置通过控制台联动可以抱死金属柱,以免对机器产生冲击伤害,同时通过设置红外摄像头可以让操作员观察机壳内部联动装置的运行情况然后可以及时地通过机油喷头及时补充机油,减少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张雷,张培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密市宏丰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3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