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材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3878发布日期:2023-10-11 14:37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棒材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材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大直径棒材多采用龙门架式的切割机进行切割,如公开号为cn106944671a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棒材切割机,具体包括龙门框架,具有两个龙门立柱和连接两个龙门立柱且可上下移动的龙门横梁;切割机构,包括横向设置在龙门横梁下端的主动轮、从动轮、紧套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的环形带锯条以及驱动主动轮转动的切割电机;走行机构,设置在龙门立柱下端,用于驱动龙门立柱左右移动;进给机构,设置在龙门立柱上,用于驱动龙门横梁上下移动;工作台,位于两个龙门立柱之间;可见,其是通过龙门框架控制切割机构上下垂直升降,切割机构的切割刀保持水平状态,所以当使用冷却液对切割刀进行冷却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会导致冷却液垂直滴落,使冷却液与切割刀的接触时间变短,从而导致对切割刀的冷却效果不佳的问题。

2、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通过单边摆动的方式对大直径棒材进行切割,使冷却液可沿带锯的倾斜方向流下,增大冷却液与带锯的接触时间,以提高对带锯的冷却效果。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切割座,所述切割座上设置有朝下方开口的切割腔,所述切割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动轮部和从动轮部,所述主动轮部和所述从动轮部之间通过带锯传动连接,所述带锯的锯体水平穿过所述切割腔的开口处,所述主动轮部上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主动轮部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部的底部外侧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主动轮部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伸缩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部铰接,所述切割腔靠近所述从动轮部的一侧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所述带锯的上方。

4、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的棒材切割转置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可相对伸缩。

5、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气缸和夹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夹块的底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部,且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往所述滑槽内延伸并与所述夹块的底部连接。

6、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切割座上位于所述切割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座,所述输液管与靠近所述从动轮部的导向座连接;所述导向座的底部设置有朝下方开口的导向槽,所述带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导向座的导向槽。

7、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导向座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一侧设置有导滑部,所述导滑部上设置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所述带锯的锯体穿过所述导滑槽。

8、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切割座的顶部内凹形成有防护槽,所述带锯的锯体位于所述防护槽内。

9、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主动轮部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一动轮,所述第一座板与所述切割座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一动轮与所述第一座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带锯与所述第一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座铰接的转动块;所述伸缩部包括第二气缸和铰接块,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铰接块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

10、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从动轮部包括第二座板和第二动轮,所述第二座板与所述切割座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二动轮与所述第二座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带锯与所述第二动轮传动连接。

11、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第一动轮和所述第二动轮上均设置有锯刀滚槽,所述带锯的锯体位于所述锯刀滚槽内。

12、所述的棒材切割装置中,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设置有滑轨组件;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组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电机组件的底部,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组件配合连接的滑块;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一动轮传动连接。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在使用时,所述伸缩部通过伸出其输出端以推动所述主动轮部,使所述切割座和所述从动轮部向上摆动远离所述底座,棒材从所述切割腔的下方进入所述底座,所述伸缩部收缩其输出端使所述带锯靠近棒材,直至所述带锯与棒材相接触,通过所述驱动部驱使所述带锯环绕所述主动轮部和所述从动轮部之间转动,以使所述切割腔的下方形成切割区域,当所述带锯对棒材进行切割时,所述输液管则往下方的带锯喷出冷却液,冷却液与所述带锯接触后则沿所述带锯的倾斜方向流下,以此增大冷却液与所述带锯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冷却液对带锯的冷却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切割座,所述切割座上设置有朝下方开口的切割腔,所述切割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动轮部和从动轮部,所述主动轮部和所述从动轮部之间通过带锯传动连接,所述带锯的锯体水平穿过所述切割腔的开口处,所述主动轮部上设置有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主动轮部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部的底部外侧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主动轮部与所述底座之间连接有伸缩部,所述伸缩部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伸缩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动轮部铰接,所述切割腔靠近所述从动轮部的一侧设置有输液管,所述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所述带锯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棒材切割转置还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两侧的夹持部,两个所述夹持部可相对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气缸和夹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滑槽;所述夹块的底部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侧部,且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往所述滑槽内延伸并与所述夹块的底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座上位于所述切割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座,所述输液管与靠近所述从动轮部的导向座连接;所述导向座的底部设置有朝下方开口的导向槽,所述带锯分别穿过两个所述导向座的导向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位于所述导向槽的一侧设置有导滑部,所述导滑部上设置有导滑槽,所述导滑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滚轮;所述带锯的锯体穿过所述导滑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座的顶部内凹形成有防护槽,所述带锯的锯体位于所述防护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部包括第一座板和第一动轮,所述第一座板与所述切割座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一动轮与所述第一座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第一动轮传动连接,所述带锯与所述第一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设置有转动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转动座铰接的转动块;所述伸缩部包括第二气缸和铰接块,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所述铰接块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部与所述底座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部包括第二座板和第二动轮,所述第二座板与所述切割座的侧部连接,所述第二动轮与所述第二座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带锯与所述第二动轮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轮和所述第二动轮上均设置有锯刀滚槽,所述带锯的锯体位于所述锯刀滚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板的背部设置有滑轨组件;所述驱动部包括电机组件和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电机组件的底部,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滑轨组件配合连接的滑块;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第一动轮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棒材切割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切割座,切割座上设置有朝下方开口的切割腔,切割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主动轮部和从动轮部,主动轮部和从动轮部之间通过带锯传动连接,带锯的锯体水平穿过切割腔的开口处,主动轮部上设置有驱动部,驱动部与主动轮部传动连接,主动轮部的底部外侧与底座铰接,主动轮部与底座之间连接有伸缩部,伸缩部的底部与底座铰接,伸缩部的输出端与主动轮部铰接,切割腔靠近从动轮部的一侧设置有输液管,输液管的出液口位于带锯的上方;当带锯对棒材进行切割时,输液管则往带锯喷出冷却液,冷却液与带锯接触后则沿带锯的倾斜方向流下,以此增大冷却液与带锯的接触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黎毅锋,崔巧芳,曾繁荣,黄路稠,程斯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南海毅兴铜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