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4056发布日期:2023-12-30 01:3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板材加工,具体涉及一种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很多板材加工厂商是通过使用数控铣槽设备对板材进行铣削加工的。现今的数控铣槽设备,一般是在滑轨装置上设置可夹持板材的夹手结构,通过夹手结构达到夹紧或松开板材,或者前后移动板材进行加工操作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上出现了双面铣槽设备,双面铣槽设备设有上、下两套铣削刀具,能够对板材的上、下端面同步进行铣削加工,大大提高了板材的加工效率。但是,由于组成夹手结构的上下夹板均较宽大,当板材上需加工的位置距离夹板较近时,容易对刀具形成遮挡,不利于板材加工过程中的连续操作。

2、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cn105643349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数控钻孔机用抓手装置,包括设置且可沿工作台滑动的支撑板,支撑板上邻近工作台设置有用以吸取工件的吸取装置,支撑板上还设置有抓手压板,抓手压板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其上下移动,当抓手压板移动至吸取装置的上方时,抓手压板和吸取装置共同抓取工件。该抓手压板和吸取装置可共同抓取工件,一定程度解决了夹板对加工刀具的遮挡问题,但是,该抓手装置功能的实现,需要在邻近工作台处设置吸取装置,抓手装置与吸取装置的同步配合使用,对控制单元的精准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吸取装置的设置也大大增加了整机设备的生产成本。这种解决方案适用范围窄、改造成本较高,难以满足板材加工设备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需求。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适用于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以解决板材加工过程中夹手结构对刀具的遮挡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以解决板材加工过程中夹手结构对刀具的遮挡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安装于纵梁上,包括一夹手基座,所述夹手基座可沿所述纵梁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所述夹手基座上设有相互并行的上夹板、下夹板,两者之间具有容纳待加工板材的间隙;还包括一夹板驱动器,所述上夹板和/或下夹板在夹板驱动器的驱使下,呈相向或相离动作;

3、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的外侧边缘处各设有夹持部,两夹持部分别成排设有若干个上避空槽和下避空槽,各上避空槽与各下避空槽一一对应贯通设置;所述下夹板在靠近夹持部处设置有多个定位轮,各定位轮沿夹持部的延伸方向呈间隔分布;当待加工板材由上夹板、下夹板相互夹持时,待加工板材的侧端面与各定位轮的侧壁相互抵接配合,上避空槽与下避空槽之间被所述待加工板材遮掩隔断。

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上夹板、下夹板上成排设置相互对应的上避空槽、下避空槽,有效避免了上夹板、下夹板对铣削刀具在加工路径上的遮挡问题,符合板材加工过程中的连续生产作业需求。

5、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避空槽自外向内依次设有入口部和限位部,所述入口部的横截面宽度尺寸大于限位部的横截面宽度尺寸;

6、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铣削所用的刀具,一般呈刀身大刀头小设置,配置避空槽入口部大于限位部,能够有效排除刀具与夹板的干涉,满足大多数刀具的外型尺寸需求,实用性强。

7、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避空槽、定位轮分别呈间距均匀分布,所述定位轮与下避空槽的数量比值配置为1:2,且单个定位轮位于两相邻下避空槽的中垂线上,所述上避空槽与所述下避空槽相互适配设置;

8、为确保对板材的夹持稳定性,进一步的,设置数量比值适宜的避空槽和定位轮,在满足夹持强度的基础上,使得铣削刀具可以通过避空槽对板材边缘部分进行铣削加工。

9、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定位轮的侧壁轮廓与夹板边缘的间距l1大于各避空槽自夹板边缘向内延伸的深度尺寸l2;

10、需要说明的是,当待加工板材被上夹板、下夹板夹持时,板材边缘抵靠在各定位轮的侧壁上,此时,限制l1大于l2,可以在板材上铣削得到完整的槽口,避免在板材的边缘处出现断口现象。

11、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各避空槽为半圆形、u型或方型。

12、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板驱动器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一缸体,以及分设在缸体两端的上驱动杆、下驱动杆;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下夹板相连接,气缸的下驱动杆与所述夹手基座传动连接,气缸的上驱动杆穿过所述下夹板,与所述上夹板相互传动连接;

13、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夹手结构只能单一地驱使上夹板靠近或远离下夹板,下夹板与待加工板材的下表面比较贴合,当夹板沿纵梁移动时,容易造成板材表面质量的损伤;进一步的,配置夹板驱动器可分别驱动上夹板、下夹板,能够更好提高板材加工的良品率。

14、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夹手基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下夹板相连接,所述下夹板通过第一滑块与夹手基座上的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15、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上夹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夹手基座相连接,上夹板通过第二导轨与夹手基座上的第二滑块滑动配合。

16、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还连接有若干个导向装置,各导向装置包括导柱和套筒;

17、所述套筒位于下夹板上远离各支撑装置的一侧,所述导柱的一端与所述套筒相互滑动配合,另一端延伸并所述上夹板传动连接;所述导柱、套筒的延伸方向与上夹板、下夹板的运动方向相同。

18、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轮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夹板上的芯轴,所述芯轴上套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待加工板材的边缘接触的导轮,所述上夹板上对应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定位轮的通孔。

19、作为以上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夹板的夹持部和下夹板的夹持部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夹持垫,所述夹持垫形状与夹持部相互适配,各夹持垫上还设有用于防滑的网状凹槽;为避免夹手结构对板材表面造成损伤,进一步的,通过夹持垫间接夹持待加工板材,确保板材成品的表面质量。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上夹板、下夹板上成排设置相互对应的上避空槽、下避空槽,在确保满足对板材的夹持强度需求下,使得铣削刀具可以通过避空槽对板材边缘部分进行铣削加工,有效避免了上夹板、下夹板对铣削刀具在加工路径上的遮挡问题,符合板材加工过程中的连续生产作业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安装于纵梁上,包括一夹手基座,所述夹手基座可沿所述纵梁的延伸方向往复滑动;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各避空槽自外向内依次设有入口部和限位部,所述入口部的横截面宽度尺寸大于限位部的横截面宽度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各避空槽、定位轮分别呈间距均匀分布,所述定位轮与下避空槽的数量比值配置为1:2,且单个定位轮位于两相邻下避空槽的中垂线上,所述上避空槽与所述下避空槽相互适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水平截面上,所述定位轮的侧壁轮廓与夹板边缘的间距l1大于各避空槽自夹板边缘向内延伸的深度尺寸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各避空槽为半圆形、u型或方型。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驱动器为气缸,所述气缸包括一缸体,以及分设在缸体两端的上驱动杆、下驱动杆;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所述下夹板相连接,气缸的下驱动杆与所述夹手基座传动连接,气缸的上驱动杆穿过所述下夹板,与所述上夹板相互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夹手基座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下夹板相连接,所述下夹板通过第一滑块与夹手基座上的第一导轨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还连接有若干个导向装置,各导向装置包括导柱和套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轮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下夹板上的芯轴,所述芯轴上套设有若干个用于与待加工板材的边缘接触的导轮,所述上夹板上对应设有用于避让所述定位轮的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的夹持部和下夹板的夹持部相向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夹持垫,所述夹持垫形状与夹持部相互适配,各夹持垫上还设有用于防滑的网状凹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面铣槽设备的夹手结构,属于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一夹手基座,所述夹手基座上设有相互并行的上夹板、下夹板,两者之间具有容纳待加工板材的间隙;还包括一夹板驱动器,所述上夹板和/或下夹板在夹板驱动器的驱使下,呈相向或相离动作;所述上夹板、下夹板的外侧边缘处各设有夹持部,两夹持部分别成排设有若干个上避空槽和下避空槽,各上避空槽与各下避空槽一一对应贯通设置;所述下夹板在靠近夹持部处设置有多个定位轮,各定位轮沿夹持部的延伸方向呈间隔分布;通过在上夹板、下夹板上成排设置相互对应的避空槽,有效避免了上夹板、下夹板对铣削刀具在加工路径上的遮挡问题,铣削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乐球,黄国荣,许平兰,梁国丰,卢铭涛,曹嘉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先达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