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34592发布日期:2023-10-25 12: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整平机,具体为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


背景技术:

1、校平机也称矫正机、整平机,用于卷料的校平送进,是板材加工中常用的设备。校平机的定型主要取决于被校带材的厚度、材质和要求,料越厚所需结构刚性要越好。由于校平机操作方便、简单,应用范围遍布机械、冶金、化工、电力、轻工等多个行业,特别在造船、机车车辆、金属结构工厂等行业,成为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2、申请号为cn202121276903.4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校平机,包括:支撑台、电动机和预校平机构;支撑台上安装有一对支撑输送轨道,一对支撑输送轨道上开凿有凹槽;一对电动机均固定于支撑输送轨道上,一对电动机上均连接有传动轴,传动轴远离电动机的一端连接有传动齿轮,一对传动齿轮上缠绕有输送带,输送带内圈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啮合齿条,啮合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设置;预校平机构设于一对支撑输送轨道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现有校平机相应机构的设置,加快校平机的送料效率,并且长时间工作后不易降低板材的稳定性,从而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不易影响其它板材的校平,从而为使用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虽然上述专利通过对现有校平机相应机构的设置,加快校平机的送料效率,并且长时间工作后不易降低板材的稳定性,从而降低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不易影响其它板材的校平,从而为使用者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挤压辊与输送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导致其不能对不同厚度的金属工件进行平整,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第一伸缩杆,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多个第二伸缩杆,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挤压辊,所述支架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输送组件,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端与固定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壳的内腔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延伸至机壳的顶端并与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

2、优选的,每一个所述输送组件均包括有第一电机以及输送辊,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支架的右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架的内腔,所述输送辊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架的内腔左侧,所述输送辊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蜗杆、转盘、螺杆、移动筒以及蜗轮,所述蜗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壳的内腔左侧,所述蜗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机壳的右端并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壳的内腔底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延伸至机壳的顶端,所述移动筒螺接在螺杆的外壁并与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固定套接在螺杆的外壁并与蜗杆相啮合。

4、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二电机、丝杆、滑块、固定座、连杆以及限位组件,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固定箱右端,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固定箱的内腔,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箱的内腔左侧,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分别螺接在丝杆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固定框的顶端中部,两个所述连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座的顶端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块的底端,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固定箱的内腔顶端并与两个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限位槽以及限位块,所述限位槽开设在固定箱的内腔顶端,两个所述限位块的一端均可滑动的内嵌在限位槽的内腔,两个所述限位块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的内腔与限位块的外壁相适配合且均呈“t”字形。

6、优选的,所述丝杆外壁左右两侧螺纹呈相对设置。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8、1、通过升降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该装置高度的调节,方便根据使用者身高的调节该该装置至合适的高度,方便使用,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使固定框带动挤压辊在多个第二伸缩杆的限位作用下沿着直线上下滑动,进而可实现对挤压辊以及输送辊之间距离的调节,方便使用者根据不同厚度的金属工件调节挤压辊与输送辊之间的距离,方便对不同厚度的金属工件进行平整度校正,解决了校平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挤压辊与输送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导致其不能对不同厚度金属工件进行平整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第一伸缩杆(2),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杆(2)的顶端设置有支架(3),所述支架(3)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箱(4),所述固定箱(4)的内腔设置有多个第二伸缩杆(10),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杆(10)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框(5),所述固定框(5)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挤压辊(6),所述支架(3)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输送组件,所述固定箱(4)的内腔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端与固定框(5)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壳(1)的内腔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延伸至机壳(1)的顶端并与支架(3)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有蜗杆(20)、转盘(21)、螺杆(17)、移动筒(18)以及蜗轮(19),所述蜗杆(20)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壳(1)的内腔左侧,所述蜗杆(20)的另一端延伸至机壳(1)的右端并与转盘(21)固定连接,所述螺杆(17)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机壳(1)的内腔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输送组件均包括有第一电机(7)以及输送辊(8),所述第一电机(7)设置在支架(3)的右侧,所述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延伸至支架(3)的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8)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支架(3)的内腔左侧,所述输送辊(8)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机(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7)的另一端延伸至机壳(1)的顶端,所述移动筒(18)螺接在螺杆(17)的外壁并与支架(3)的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19)固定套接在螺杆(17)的外壁并与蜗杆(20)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有第二电机(9)、丝杆(11)、滑块(12)、固定座(13)、连杆(14)以及限位组件,所述第二电机(9)设置在固定箱(4)右端,所述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延伸至固定箱(4)的内腔,所述丝杆(11)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箱(4)的内腔左侧,所述丝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块(12)分别螺接在丝杆(11)的外壁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座(13)设置在固定框(5)的顶端中部,所述丝杆(11)外壁左右两侧螺纹呈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杆(1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固定座(13)的顶端左右两侧,两个所述连杆(14)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块(12)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设置在固定箱(4)的内腔顶端并与两个滑块(12)的顶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有限位槽(15)以及限位块(16),所述限位槽(15)开设在固定箱(4)的内腔顶端,两个所述限位块(16)的一端均可滑动的内嵌在限位槽(15)的内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限位块(16)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块(1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槽(15)的内腔与限位块(16)的外壁相适配合且均呈“t”字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整平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顶端设置有多个第一伸缩杆,多个所述第一伸缩杆的顶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端设置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多个第二伸缩杆,多个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挤压辊,所述支架的内腔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多个输送组件,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端与固定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机壳的内腔设置有升降组件。该金属工件平整度校正装置解决了校平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对挤压辊与输送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导致其不能对不同厚度金属工件进行平整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鸿海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