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共晶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6825发布日期:2023-11-23 04:1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真空共晶炉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真空焊接,具体为一种真空共晶炉。


背景技术:

1、真空共晶炉是一种针对高端产品的工艺焊接炉,能够保证焊接材料在真空环境、氮气环境或甲酸环境下工作,同时能使材料及管壳进行均匀的升温与降温,避免空洞化及氧化过度,对于提高焊接点的准确性和保证产品性能的精确性具有良好作用。现有的真空共晶炉,载有待焊接样品的载板通常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于加热载台,以实现加热效率的提升,但该直接接触的连接方式会导致当加热载台的加热部件损伤失控时,可能会对载板以及其上的带焊接样品造成高温灼伤;同时,该连接方式也会造成载板无法与前端或后端的载板上下料机构衔接,对自动化作业造成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共晶炉,能够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共晶炉,包括壳体、承载机构、载板以及升降机构,壳体的内部为容置腔体;承载机构,设置于容置腔体之内,包括承载台和连接于承载台的加热部和冷却部;载板,设置于容置腔体之内,所述载板抵接于承载机构的上方;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传动部,所述传动部连接于载板,用于驱动载板进行升降运动。

3、作为优选方案,真空共晶炉还包括载板定位块,所述载板定位块通过支撑杆连接于壳体,载板定位块构造形成凹字形的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的长度匹配于载板的长度或宽度,所述载板定位块设置于承载台的侧方。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部包括连接于承载台下表面的若干加热灯管。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冷却部包括贯通于所述承载台内部的若干贯通管道、以及将贯通管道连通的连接管路,所述贯通管道的设置方向平行于加热灯管,所述贯通管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接转接螺纹接口。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磁流体密封器连接于壳体,确保容置腔体的真空气压环境。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轴、固定连接于传动轴的至少两组凸轮、设置于凸轮上方的转接板以及连接于转接板两端的无动力辊子条,所述无动力辊子条抵接于载板的底端。

8、作为优选方案,当所述无动力辊子条处于低位时,其上表面低于承载台的上表面,使载板能够与承载台密切接触,以进行充分的加热和冷却。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无动力辊子条包括连接底板和连接于连接底板的若干顶升块,所述连接底板的长度匹配于所述载板的长度或宽度,所述顶升块沿连接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顶升块抵接于载板。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凸轮和转接板均采用高强度耐磨材质。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底板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壳体连接有和导向通道配合的导向轴,所述导向轴和导向通道之间连接有直线轴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真空共晶炉,通过设置与载板连接的升降机构,能够使载板抵接或脱离于承载台的状态之间切换,便于与前端或后端的载板运输工序衔接,还能够对载板和样品进行超温保护,确保在加热部损伤失控时可以脱离于承载台保护载板和样品安全;

14、2)通过磁流体密封器等密封结构的设置,还能确保容置腔体内的真空气压环境;

15、3)传动部通过采用结合导向结构的无动力辊子条作用于载板、并带动载板进行升降,相比于直接作用于载板的形式,升降过程会更加的平稳且振动小,防止因载板振动对其上的样品造成磕碰。



技术特征:

1.一种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板定位块(61),所述载板定位块(61)通过支撑杆(62)连接于壳体(1),载板定位块(61)构造形成凹字形的定位空间,所述定位空间的长度匹配于载板(3)的长度或宽度,所述载板定位块(61)设置于承载台(21)的侧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连接于承载台(21)下表面的若干加热灯管(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包括贯通于所述承载台(21)内部的若干贯通管道(25)、以及将贯通管道(25)连通的连接管路,所述贯通管道(25)的设置方向平行于加热灯管(22),所述贯通管道(25)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连接转接螺纹接口(2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41)通过磁流体密封器(42)连接于壳体(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传动轴(431)、固定连接于传动轴(431)的至少两组凸轮(434)、设置于凸轮(434)上方的转接板(435)以及连接于转接板(435)两端的无动力辊子条(436),所述无动力辊子条(436)抵接于载板(3)的底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无动力辊子条(436)处于低位时,其上表面低于承载台(21)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动力辊子条(436)包括连接底板(4361)和连接于连接底板(4361)的若干顶升块(4362),所述连接底板(4361)的长度匹配于所述载板(3)的长度或宽度,所述顶升块(4362)沿连接底板(4361)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顶升块(4362)抵接于载板(3)。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434)和转接板(435)均采用耐磨材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共晶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底板(4361)设有导向通道,所述壳体(1)连接有和导向通道配合的导向轴(4364),所述导向轴(4364)和导向通道之间连接有直线轴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共晶炉,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为容置腔体,以及设置于容置腔体内的承载机构、载板和升降机构,承载机构设置于容置腔体之内,包括承载台和连接于承载台的加热部和冷却部,所述载板抵接于承载机构的上方;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连接的传动部,传动部连接于载板,用于驱动载板进行升降运动。本技术所提供的真空共晶炉,能够实现载板在抵接和脱离于承载台的状态之间切换,便于与前端或后端的载板运输工序衔接,还能够对载板和样品进行超温保护,确保在加热部损伤失控时可以脱离于承载台保护载板和样品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吕瑞波,金卫刚,苏晓锋,贺毅,张新峰,陈昀,申帮兴,顾元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华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