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68161发布日期:2024-01-16 11:0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数控设备的龙门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


背景技术:

1、为了适应大型的数控加工中心进行有效的加工,数控加工中心常装配龙门架,所述龙门架包括龙门横梁及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与一个龙门横梁构成倒置的u形门结构,满足加工需求。

2、龙门横梁的设计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关于龙门横梁的高度与跨距的比例,所述跨距为两个连接座之间的直线距离,所述高度为龙门横梁沿竖直方向的直线距离;所述比例为:h=(1/14~1/8)l,h为横梁的高度,l为所述跨距。现有龙门横梁为了确保结构稳定性、抗扭性等特定性能,一般龙门横梁采用矩形结构设计,而,针对跨距达到6米以上的大型龙门结构而言,若同样采用矩形结构设计,并按照上述比例放大设置,如图1所示的龙门横梁a,显然按照比例进行放大的横梁在确保稳定性、抗扭性等性能需求的同时,其重量大大提升,导致实际设备使用及生产存在严重的问题,造成设备运行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3、因此,针对跨距达到6米以上的大型龙门结构而言,如何符合上述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小横梁的重量及体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结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包括一体连接的横梁本体及凸台,其中:

4、所述凸台置于所述横梁本体的顶部;

5、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横梁本体的高度之和为总高度;

6、所述总高度与横梁本体的跨距满足以下公式:

7、h=(1/14~1/8)l,h为总高度,l为跨距。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台为中空体。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台具有凹槽。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截面呈u形状。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槽是由凸台的顶端朝其内腔凹陷而成。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梁本体内设置加强筋组;

13、所述加强筋组具有多个加强筋单元。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单元为米字形加强筋。

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梁本体内设置加强筋架,两个所述加强筋架置于所述加强筋组的两侧。

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梁本体具有两个连接座;

17、两个所述连接座位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底部,并对称分布。

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横梁本体具有加强底筋,所述加强底筋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座之间。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利用凸台与横梁本体结合,凸台的高度与横梁本体的高度之和,即:总高度,所述总高度与横梁本体的跨距满足设计中横梁与跨距的比例公式,从而在尽可能减小增加的重量及体积的前提下,满足了设计要求,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21、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凸台具有凹槽,凹槽的设计能够有效的增加凸台部分的抗弯折性能及抗扭性能,从而提高整个龙门横梁的性能;

22、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横梁本体内设置加强筋组,所述加强筋组具有多个加强筋单元,进一步提高抗弯折性能及抗扭性能,大大提升龙门横梁的结构稳定性以及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连接的横梁本体及凸台,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为中空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具有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截面呈u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由凸台的顶端朝其内腔凹陷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内设置加强筋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单元为米字形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内设置加强筋架,两个所述加强筋架置于所述加强筋组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具有两个连接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具有加强底筋,所述加强底筋位于两个所述连接座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数控加工中心用龙门横梁,包括一体连接的横梁本体及凸台,所述凸台置于所述横梁本体的顶部;所述凸台的高度与横梁本体的高度之和为总高度;所述总高度与横梁本体的跨距满足公式:H=(1/14~1/8)L,H为总高度,L为跨距。本技术利用凸台与横梁本体结合,凸台的高度与横梁本体的高度之和,即:总高度,所述总高度与横梁本体的跨距满足设计中横梁与跨距的比例公式,从而在尽可能减小增加的重量及体积的前提下,满足了设计要求,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京,杨毅镇,唐朝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扬森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