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64138发布日期:2023-12-14 06:21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板材加工,具体为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


背景技术:

1、汽车的主体结构一般采用钢板进行压铸形成,形成具有一定光滑面的汽车外壳,在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中,需要利用铸压设备对钢板进行压造,形成新能源汽车的前挡外壳。

2、根据专利号为202211067110.0的专利文件中,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外壳压铸模具,并具体公开了通过液压缸对下模的持续挤压,保持弧形压槽和内模形成的空隙中的压力,从而使得铸件在冷却过程中能够持续性受到挤压,使得最后成型的外壳质地更为紧密。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对新能源前挡外壳进行压铸时采用相同的侧边限位组件,即通过弹簧实现紧压、缓冲和限位作用,使得上模和下模的连接位置是较为精准的,但是若上模和下模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的来回往复运动,会存在上模和下模的位置出现偏移的那问题,此时限位杆滑动时会出现刮到限位槽内壁的声音,导致噪音的出现,且限位杆不会进行自主调节上模和下模的位置,使其回归原位,导致压铸时存在小误差,从而影响成品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若上模和下模在使用时出现位置偏差时,导致噪音出现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配合使用,上模固定在压铸支撑板上,压铸支撑板侧边固定有第一基座,下模侧边固定有第二基座,第一基座上固定有柱状限位套,第二基座上固定有内部柱,柱状限位套和内部柱套接。

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第一基座侧边固定有第一限位座,第一限位座底部固定有配合基座,第二基座上固定有底部限位套,内部柱安装在底部限位套内部,底部限位套和配合基座配合连接。

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第一限位座侧边固定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三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的尺寸大于第三限位凸起。

5、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第二基座侧边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上滑动设置有限位平面板,限位平面板侧边固定有配合限位凸起,配合限位凸起呈弧面,配合限位凸起分别和第三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配合。

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滑动槽内部固定有底部弹簧,底部弹簧上固定有侧边滑动板,侧边滑动板和滑动槽滑动连接,侧边滑动板和限位平面板固定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第二基座侧边开设有转动槽,转动槽内部固定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板,转动板和转动槽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9、1、本申请通过采用多组内部柱和柱状限位套进行套接限位,即利用上模向下移动时,将内部柱套接进入到柱状限位套的内部,从而使得实现上模和下模位置的限定,避免在使用时,上模和下模位置的偏移导致的成品美观性受到影响的问题,其由于内部柱和柱状限位套是可以进行分离的,使得能够便于将板材原料放置在下模上,便于将成品直接拆卸,方便了对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的上下料操作。

10、2、本申请中若上模位置偏移时,配合限位凸起会首先接触到第三限位凸起,此时第三限位凸起会带动上模进行横向移动,实现对上模位置的初步调整,随后在下压过程中,利用第二限位凸起和第一限位凸起对上模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对上模的位置进行精准调整,进而使得对上模和下模的相对位置进行精准配合,保证生成的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的美观性。



技术特征:

1.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配合使用,所述上模固定在压铸支撑板(3)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支撑板(3)侧边固定有第一基座(21),所述下模侧边固定有第二基座(11),所述第一基座(21)上固定有柱状限位套(24),所述第二基座(11)上固定有内部柱(13),所述柱状限位套(24)和内部柱(13)套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座(21)侧边固定有第一限位座(23),所述第一限位座(23)底部固定有配合基座(22),所述第二基座(11)上固定有底部限位套(12),所述内部柱(13)安装在底部限位套(12)内部,所述底部限位套(12)和配合基座(22)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座(23)侧边固定有第一限位凸起(231)、第二限位凸起(232)和第三限位凸起(233),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31)的尺寸大于第二限位凸起(232),所述第二限位凸起(232)的尺寸大于第三限位凸起(23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11)侧边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滑动设置有限位平面板(142),所述限位平面板(142)侧边固定有配合限位凸起(141),所述配合限位凸起(141)呈弧面,所述配合限位凸起(141)分别和第三限位凸起(233)、第二限位凸起(232)、第一限位凸起(231)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内部固定有底部弹簧(143),所述底部弹簧(143)上固定有侧边滑动板(144),所述侧边滑动板(144)和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侧边滑动板(144)和限位平面板(14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11)侧边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部固定有转动轴(152),所述转动轴(152)上转动设置有转动板(151),所述转动板(151)和转动槽之间固定有压缩弹簧(15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新能源汽车前挡外壳弯曲定型机构,涉及汽车板材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配合使用,上模固定在压铸支撑板上,压铸支撑板侧边固定有第一基座,下模侧边固定有第二基座,第一基座上固定有柱状限位套,第二基座上固定有内部柱,柱状限位套和内部柱套接。本申请通过采用多组内部柱和柱状限位套进行套接限位,即利用上模向下移动时,将内部柱套接进入到柱状限位套的内部,从而使得实现上模和下模位置的限定,避免在使用时,上模和下模位置的偏移导致的成品美观性受到影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益峰,方志根,方志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东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