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4435发布日期:2023-11-23 03:32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加工,具体涉及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为了保证不受到污染,整个医用穿刺针的组装尽量不要手工去装配,手工进行装配的最大缺点在于穿刺针容易附着上病菌,造成产品卫生要求不合格,同时手工操作的装配效率也较低。

2、现有技术例如中国实用新型cn210115653u一种穿刺针组装机的防针刺护套与导管的装配结构,包括能够定位并输送导管的导管输送组件,所述装配结构包括护套上料机构和取料机构,所述取料机构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能够朝护套上料机构侧移动的护套翻转组件和能够平移至导管输送组件的上方并能够上下移动的导管取料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结构还包括位于导管输送组件一侧的引针组件,所述引针组件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并能够朝导管输送组件侧滑动的滑座一和滑座二、设置在滑座一上并能够上下移动的护套上料夹指以及设置在滑座二上的引针,所述护套上料夹指能够移动至与护套翻转组件上下对应以及与导管取料组件前后对应,当护套上料夹指与导管取料组件前后对应时,所述引针能够穿过护套上料夹指。

3、但是上述穿刺针组装机的防针刺护套与导管的装配结构还存在的问题是,导管与护套的装配设备过于繁多,需要花费的成本很多,实现的效果不需要过于复杂的装置。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包括底板,

4、所述底板上安装有用于工件装配的工作台组件;

5、所述工作台组件上安装有用于下料的自动脱料装置;

6、所述底板上和工作台组件上分别安装有用于物料装配的自动上料装配装置;

7、所述自动上料装配装置包括振动盘、传料带、推动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两组振动盘,两组振动盘分别位于支撑台的后端,所述传料带的一端与振动盘的出料端固定连接,所述传料带的另一端位于工作台组件的正上方,左侧的振动盘内输出针头,右侧振动盘内输出针套,所述针头和针套都与工作台组件接触,工作台组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推动装置和夹持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和夹持装置都与针头和针套接触。

8、更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组件包括支撑台、滑轨、矩形板、出料口和凹槽,所述支撑台固定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上分别安装有两组矩形板,且矩形板与滑轨导向限位滑动连接,位于两组滑轨之间的支撑台顶部开设有矩形口,所述矩形板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矩形板的顶部分别与推动装置和夹持装置连接,所述矩形板的底部与自动脱料装置连接,所述支撑台的前后两端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出料口。

9、更进一步的,所述传料带的另一端位于凹槽的正上方。

10、更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分别与针头和针套贴合接触。

11、更进一步的,所述两组矩形板分别固定连接有动力装置。

12、更进一步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推杆和固定块,两组矩形板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分别与针头和针套贴合接触。

13、更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推杆和弧形夹块,每组矩形板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气缸,且每两组第二气缸分别位于凹槽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弧形夹块固定连接。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夹块的内壁分别与针头和针套的外壁贴合,所述弧形夹块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贴合接触。

15、更进一步的,所述自动脱料装置包括梯形块、弹簧和收料箱,所述弹簧固定安装在支撑台的内底部,所述弹簧的顶部与梯形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梯形块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与两组矩形板的下端外壁贴合接触,所述收料箱的一端与梯形块贴合滑动连接,所述收料箱的另一端与出料口固定连接,所述收料箱的顶部与矩形板的底部贴合滑动连接。

16、更进一步的,所述梯形块的顶部在自然状态下高于针头和针套的装配位置。

17、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通过针头和针套通过振动盘依次间接性传送至传料带上,传料带再依次将针头和针套送入工作台组件内,通过推动装置分别将针头和针套推送至夹持装置处,通过夹持装置分别将针头和针套夹紧,接着通过动力装置推动工作台组件移动,最终使针头和针套相互插接完成装配,相较于一般的装配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振动盘、传料带、推动装置、夹持装置和工作台组件相互配合做到针头和针套自动装配,而且夹持装置的设置使针头和针套在装配的过程中做到精准对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19、本实用新型在两组矩形板相向移动的过程中,自动脱料装置的梯形块的左右两侧受到矩形板的挤压后向下移动,当两组矩形板完全接触后,梯形块被压入矩形板的底部,此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两组矩形板反向移动时,弹簧回弹并推动梯形块向上移动,当弹簧完全恢复形变后,梯形块的顶部刚好将装配好的针头和针套顶入收料箱;通过梯形块、弹簧和矩形板的相互配合使装配好的工件能够自动下料,而且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却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组件(2)包括支撑台(21)、滑轨(22)、矩形板(23)、出料口(24)和凹槽(25),所述支撑台(21)固定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支撑台(21)的顶部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滑轨(22),所述滑轨(22)上分别安装有两组矩形板(23),且矩形板(23)与滑轨(22)导向限位滑动连接,位于两组滑轨(22)之间的支撑台(21)顶部开设有矩形口,所述矩形板(23)上开设有凹槽(25),所述矩形板(23)的顶部分别与推动装置(33)和夹持装置(34)连接,所述矩形板(23)的底部与自动脱料装置(4)连接,所述支撑台(21)的前后两端外壁分别固定安装有出料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料带(32)的另一端位于凹槽(25)的正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5)内分别与针头(5)和针套(6)贴合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矩形板(23)分别固定连接有动力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33)包括第一气缸(331)、第一推杆(332)和固定块(333),两组矩形板(23)上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气缸(331),所述第一气缸(331)的输出端与第一推杆(3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332)的另一端与固定块(33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333)分别与针头(5)和针套(6)贴合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34)包括第二气缸(341)、第二推杆(342)和弧形夹块(343),每组矩形板(23)的顶部分别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二气缸(341),且每两组第二气缸(341)分别位于凹槽(25)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二气缸(341)的输出端与第二推杆(34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342)的另一端与弧形夹块(34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块(343)的内壁分别与针头(5)和针套(6)的外壁贴合,所述弧形夹块(343)的外壁与凹槽(25)的内壁贴合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脱料装置(4)包括梯形块(41)、弹簧(42)和收料箱(43),所述弹簧(42)固定安装在支撑台(21)的内底部,所述弹簧(42)的顶部与梯形块(4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梯形块(41)的左右两侧外壁分别与两组矩形板(23)的下端外壁贴合接触,所述收料箱(43)的一端与梯形块(41)贴合滑动连接,所述收料箱(43)的另一端与出料口(24)固定连接,所述收料箱(43)的顶部与矩形板(23)的底部贴合滑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块(41)的顶部在自然状态下高于针头(5)和针套(6)的装配位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穿刺针护套装配装置,属于医疗设备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用于工件装配的工作台组件;所述工作台组件上安装有用于下料的自动脱料装置;所述底板上和工作台组件上分别安装有用于物料装配的自动上料装配装置;所述自动上料装配装置包括振动盘、传料带、推动装置和夹持装置,左侧的振动盘内输出针头,右侧振动盘内输出针套,工作台组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推动装置和夹持装置,通过工作台组件、推动装置和夹持装置相互配合做到针头和针套自动装配,而且夹持装置的设置使针头和针套在装配的过程中做到精准对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徐晨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迈德旺(苏州)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9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