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4594发布日期:2024-02-02 21:18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钻孔装置,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


背景技术:

1、钻孔装置是对有加工需求的工件进行钻孔的一种机器,其作用广泛,市场需求大。

2、如现有专利公开号cn107363295b,一种钻孔装置,包括:基座,能够固定于待钻孔工件上;本体,安装于所述基座上;移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所述移动机构能够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运动;及钻孔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移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钻孔机构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基座运动;所述钻孔机构包括驱动件及钻具,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钻具传动连接,所述钻具朝向所述待钻孔工件伸出,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钻具对所述待钻孔工件钻孔。实现待钻孔工件的钻孔作业。

3、因工作需求,该专利虽然钻孔装置各个零部件充分布置在高度空间上,而在水平空间上采用紧凑布置,缩小水平空间上的尺寸,特别适合小空间内的钻孔工作,在保证钻孔效果的同时,可有效避免触及相邻的待钻孔工件,保证设备安全,但该专利难以进行调节,难以对不同位置进行钻孔,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包括:固定结构,设与固定结构内部的水平移动结构、垂直转动结构和垂直移动钻孔结构,其中垂直移动钻孔结构共同连接与水平移动结构和垂直转动结构;

3、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底座的顶端中部焊接有凹形固定座,所述凹形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螺纹孔,并与穿过螺纹孔的螺杆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焊接有手握杆,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焊接有移动固定件,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一侧与水平移动结构中的第一固定块焊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焊接有ㄇ形架,所述ㄇ形架的内腔上下开有t形滑槽,所述ㄇ形架的内腔两端镶嵌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电机转动时,与第一电机输出轴连接的螺纹杆同时转动,随着螺纹杆的转动使可以在t形滑槽内滑动的t形滑块做水平移动,t形滑块在水平移动时通过一体生成的水平移动板同时移动,并通过焊接在水平移动板另一侧面的限位卡板带动移动连杆一起移动,已达成移动钻孔结构水平移动的目的,满足不同部位钻孔需求,达到在钻孔作业中需水平移动时节省工人来回拉动操作,节约工人体力,减少疲劳度的要求。

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垂直转动结构包括齿轮柱,所述齿轮柱两端一体生成有固定圆柱杆,所述固定圆柱杆的表面嵌入第二轴承的内环,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一端的第二轴承的外环焊接有小连接杆,所述小连接杆的一端固定焊接在第一支撑板的侧面,接近所述第二支撑板侧面的第二轴承嵌入第二固定块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焊接在第二支撑板的侧面,所述齿轮柱的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块和第二支撑板,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垂直移动时,当第二电机作业时,与其输出轴连接的齿轮柱跟随旋转,随着齿轮柱的旋转通过与其相匹配的齿轮板带动与齿轮板一体生成的移动连杆上下移动,通过移动连杆上下移动达成移动钻孔结构垂直移动的目的,满足不同部位钻孔需求,减少工人钻孔作业时频繁的上下操作,节约体力,增加工作效率。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钻孔结构中包括有移动连杆,所述移动连杆的内侧面一体生成有与齿轮柱相匹配的齿轮板,所述移动连杆穿过限位卡板,其中移动连杆与限位卡板的内腔贴合,所述限位卡板的一侧焊接有水平移动板,所述水平移动板与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板的一侧一体生成有t形滑块,其中t形滑块在t形滑槽内滑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各个电机转动,与各自电机连接的水平移动结构和垂直转动结构同时转动,并带动共同连接的移动钻孔结构水平或垂直移动,达到钻孔作业水平或垂直移动的需求,满足不同部位钻孔需求,减少工人钻孔作业有移动需求时进行频繁操作,减少工人体力,增加钻孔工作效率。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连杆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头连接件,所述钻头连接件的底部一体生成有空心圆柱,所述空心圆柱表面一体生成的螺纹,所述空心圆柱的中心开设有竖条孔,其底部一体生成有斜形紧固片,所述空心圆柱通过表面螺纹与螺盖连接,旋转所述螺盖压紧斜形紧固片固定插入空心圆柱内部的钻头。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盖与空心圆柱表面螺纹的相互作用,对斜形紧固片压紧或放松,当斜形紧固片压紧时,可以进一步对插入空心圆柱内部的钻头进行加固,并通过对斜形紧固片压紧或放松,可以更好的拆装钻头,方便更换。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移动连杆的外侧面刻有刻度线,所述限位卡板的一侧表面中部螺接有指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指针与刻度线精准的对照,便于观察上下移动时的距离,增加钻孔作业时对深度精准度的需求。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移动板上端的两侧焊接有小支撑杆,所述小支撑杆的顶端焊接有紧固板,其中移动连杆活动穿过紧固板中部开设的通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穿过紧固板的移动连杆,进一步减少了钻头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在钻孔作业时因晃动造成的操作失误。

15、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本申请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各个电机转动,与各自电机连接的水平移动结构和垂直转动结构同时转动,并带动共同连接移动钻孔结构水平或垂直移动,达到钻孔作业水平或垂直移动的需求,满足不同部位钻孔需求,减少工人钻孔作业有移动需求时进行频繁操作,减少工人体力,增加钻孔工作效率,利用穿过紧固板的移动连杆,进一步减少了钻头在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在钻孔作业时因晃动造成的操作失误,并通过指针与刻度线精准的对照,便于观察上下移动时的距离,增加钻孔深度的精准度需求,通过螺盖与空心圆柱表面螺纹的相互作用,对斜形紧固片压紧或放松,可以更好的拆装钻头,方便更换。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转动结构(3)包括齿轮柱(301),所述齿轮柱(301)两端一体生成有固定圆柱杆(302),所述固定圆柱杆(302)的表面嵌入第二轴承(304)的内环,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102)一端的第二轴承(304)的外环焊接有小连接杆(305),所述小连接杆(305)的一端固定焊接在第一支撑板(102)的侧面,接近所述第二支撑板(103)侧面的第二轴承(304)嵌入第二固定块(303)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块(303)的一侧焊接在第二支撑板(103)的侧面,所述齿轮柱(301)的一端穿过第二固定块(303)和第二支撑板(103),与第二电机(306)的输出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钻孔结构(4)中包括有移动连杆(401),所述移动连杆(401)的内侧面一体生成有与齿轮柱(301)相匹配的齿轮板(412),所述移动连杆(401)穿过限位卡板(404),其中移动连杆(401)与限位卡板(404)的内腔贴合,所述限位卡板(404)的一侧焊接有水平移动板(403),所述水平移动板(403)与螺纹杆(205)螺纹连接,所述水平移动板(403)的一侧一体生成有t形滑块(413),其中t形滑块(413)在t形滑槽(202)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连杆(401)的底部通过螺栓安装有第三电机(411),所述第三电机(411)的输出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头连接件(408),所述钻头连接件(408)的底部一体生成有空心圆柱(415),所述空心圆柱(415)表面一体生成的螺纹,所述空心圆柱(415)的中心开设有竖条孔,其底部一体生成有斜形紧固片(414),所述空心圆柱(415)通过表面螺纹与螺盖(409)连接,旋转所述螺盖(409)压紧斜形紧固片(414)固定插入空心圆柱(415)内部钻头(41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连杆(401)的外侧面刻有刻度线(402),所述限位卡板(404)的一侧表面中部螺接有指针(40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板(403)上端的两侧焊接有小支撑杆(406),所述小支撑杆(406)的顶端焊接有紧固板(407),其中移动连杆(401)活动穿过紧固板(407)中部开设的通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传动轴垫片开孔设备,包括: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端一侧与水平移动结构中的第一固定块焊接,第一固定块的一侧焊接有ㄇ形架,ㄇ形架的内腔上下开有T形滑槽,ㄇ形架的内腔两端镶嵌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环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靠近第一支撑板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一支撑板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通过各个电机转动,与各自电机连接的水平移动结构和垂直转动结构同时转动,并带动共同连接移动钻孔结构水平或垂直移动,满足不同部位钻孔需求,减少工人钻孔移动作业时进行频繁操作,增加钻孔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罗伟,王永健,罗卫霞,王俞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康拓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6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