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内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48247发布日期:2023-12-30 02:51阅读:21来源:国知局
精密内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内撑装置,特别是涉及精密内撑装置。


背景技术:

1、工业生产中,会涉及到管状体结构的工件加工,需要对管状体进行两端紧固后,再进行回转驱动,从而在管状体的管壁上进行车削等作业成型。

2、目前内撑装置的撑块相对于撑筒内的推进一般依赖于螺柱旋进过程中的拉动力,但撑块上螺柱的旋进需借助外部工具,由此造成操作较为繁琐费时,且螺柱与螺孔间的长期旋合需要及时润滑,避免螺柱的丝牙受损影响螺柱旋进,为此我们提出精密内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精密内撑装置,转把有利于无需借助工具实现撑块相对于撑筒内的推进,撑块上的刻度线搭配撑筒上的标识线可轻易读取撑块相对于撑筒的推进距离,从而实现撑筒径向涨开尺寸的精准控制,螺柱的导流槽有利于润滑油的涂抹,导流槽具备存储润滑油的效能使得润滑效果更持久,同时导流槽使得润滑油流经范围更广提升润滑效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精密内撑装置,包括撑筒,所述撑筒的外形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底的中空圆筒,所述撑筒的封底一端轴心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撑筒的内腔外形为圆台且开口一端为直径较大一端;

3、所述撑筒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叉孔,所述叉孔延伸至撑筒的开口外端面,所述叉孔开设有多个且以撑筒轴心对称分布;

4、所述撑筒的开口内设置有撑块,所述撑块的外形与撑筒的内腔轮廓相吻合,所述撑块朝向于撑筒的一端轴心设置有螺柱;

5、所述撑筒的内底中心对应于螺柱开设有螺孔,所述螺孔延伸至连接柱的内部,所述螺柱与连接柱之间螺纹旋合;

6、所述撑块的尾端连接有转把,所述撑块的外侧面沿轴向开设有刻度线,所述撑筒的位于叉孔的两侧设置有标识线;

7、所述螺柱的外表面沿轴向开设有导流槽。

8、优选的,所述撑筒的外表面避开叉孔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的整体外形为圆环且与撑筒同轴,所述抵接块的外表面光滑平整。

9、优选的,所述撑块的中轴贯穿开设有套孔,所述螺柱具有尾端凸台,所述套孔的直径大于螺柱的螺纹端同时小于螺柱的尾端凸台,所述螺柱穿透于套孔与撑筒内底部的螺孔螺纹旋合。

10、优选的,所述撑块的尾端位于套孔的端口开设有圆槽,所述螺柱的尾端凸台收纳于圆槽的内部,所述螺柱不凸出于撑块的尾部端面。

11、优选的,所述撑块的内部开设有相邻于套孔的储油腔,套孔的内表面开设有与储油腔连通的溢流孔,所述储油腔具有多个且环绕于套孔。

12、优选的,所述储油腔延伸至撑块的端面并具有开口,所述撑块的端面可拆卸贴合有垫片,所述垫片覆盖密封住储油腔的开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螺柱与螺孔的旋进拉动撑块进入撑筒,撑筒由于叉孔在撑块的推动下径向涨开,依靠撑筒的变形实现工件的夹紧和松开,转把有利于无需借助工具实现撑块相对于撑筒内的推进,撑块上的刻度线搭配撑筒上的标识线可轻易读取撑块相对于撑筒的推进距离,从而实现撑筒径向涨开尺寸的精准控制,螺柱的导流槽有利于润滑油的涂抹,导流槽具备存储润滑油的效能使得润滑效果更持久,同时导流槽使得润滑油流经范围更广提升润滑效果。



技术特征:

1.精密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撑筒(1),所述撑筒(1)的外形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底的中空圆筒,所述撑筒(1)的封底一端轴心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撑筒(1)的内腔外形为圆台且开口一端为直径较大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筒(1)的外表面避开叉孔(3)连接有抵接块(2),所述抵接块(2)的整体外形为圆环且与撑筒(1)同轴,所述抵接块(2)的外表面光滑平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块(5)的中轴贯穿开设有套孔(13),所述螺柱(6)具有尾端凸台,所述套孔(13)的直径大于螺柱(6)的螺纹端同时小于螺柱(6)的尾端凸台,所述螺柱(6)穿透于套孔(13)与撑筒(1)内底部的螺孔螺纹旋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精密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块(5)的尾端位于套孔(13)的端口开设有圆槽(9),所述螺柱(6)的尾端凸台收纳于圆槽(9)的内部,所述螺柱(6)不凸出于撑块(5)的尾部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密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块(5)的内部开设有相邻于套孔(13)的储油腔(14),套孔(13)的内表面开设有与储油腔(14)连通的溢流孔(15),所述储油腔(14)具有多个且环绕于套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精密内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14)延伸至撑块(5)的端面并具有开口,所述撑块(5)的端面可拆卸贴合有垫片(12),所述垫片(12)覆盖密封住储油腔(14)的开口。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精密内撑装置,包括撑筒,撑筒的外形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底的中空圆筒,撑筒的封底一端轴心连接有连接柱,撑筒的内腔外形为圆台且开口一端为直径较大一端;撑筒的外侧壁贯穿开设有叉孔,叉孔延伸至撑筒的开口外端面,叉孔开设有多个且以撑筒轴心对称分布;撑筒的开口内设置有撑块,撑块的外形与撑筒的内腔轮廓相吻合,撑块朝向于撑筒的一端轴心设置有螺柱;撑筒的内底中心对应于螺柱开设有螺孔,螺孔延伸至连接柱的内部,螺柱与连接柱之间螺纹旋合;撑块的尾端连接有转把,撑块的外侧面沿轴向开设有刻度线,撑筒的位于叉孔的两侧设置有标识线;读取撑块相对于撑筒的推进距离,从而实现撑筒径向涨开尺寸的精准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钱昌骔,庄永鑫,张晓路,朱朝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泰州市华东硬质合金模具刃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