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0724发布日期:2024-04-18 17:35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钻床,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


背景技术:

1、钻床指主要用钻头在工件上加工孔的机床,通常钻头旋转为主运动,钻头轴向移动为进给运动,钻床结构简单,加工精度相对较低,可钻通孔、盲孔,更换特殊刀具,可扩、锪孔,铰孔或进行攻丝等加工,加工过程中工件不动,让刀具移动,将刀具中心对正孔中心,并使刀具转动,钻床的特点是工件固定不动,刀具做旋转运动,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钻床的置物台上通常缺少对放置的工件进行定位的结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未被固定易受力导致位移,对工件的加工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具备可对放置在放置台顶部的工件进行辅助夹持定位,防止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未被固定易受力导致位移,对工件的加工造成影响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钻床的置物台上通常缺少对放置的工件进行定位的结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未被固定易受力导致位移,对工件的加工造成影响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包括底座、置物台、安装杆和主机,所述置物台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前侧,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后侧,所述主机设置于安装杆的顶部,所述置物台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右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限位通孔,所述置物台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所述限位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两侧所述壳体相对一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通口的内腔设置有固位组件,两侧所述壳体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口,所述第二通口的内腔设置有按杆,两侧所述按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控位杆。

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杆和两个活动杆,两个所述活动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夹持杆相反一侧的前侧与后侧,两侧所述夹持杆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拉杆,所述活动杆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所述夹持杆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位块。

4、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位组件包括限位杆和两个活动块,两个活动块分别设置于限位杆的前侧与后侧,前侧与后侧所述活动块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位卡杆,所述活动块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通口,两侧所述固位卡杆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控位件,所述固位卡杆与固位块配合使用。

5、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挡块,前侧与后侧所述挡块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挡块的一侧与前侧与后侧固位卡杆相对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块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控位杆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控位件配合使用的控位柱,所述控位杆的顶部与控位件底部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控位柱靠近控位件内壁的一侧与控位件的内壁相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活动杆靠近限位通孔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夹持杆设置于两侧限位座相对的一侧,所述拉杆设置于两侧限位座相反的一侧,两侧活动杆相反的一侧分别与两侧拉杆相对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拉簧相反的一侧分别与两侧拉杆相对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拉簧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侧限位座相反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限位杆靠近限位通口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固位卡杆靠近第一通口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固位卡杆靠近固位块的一侧与固位块的表面相接触,所述限位杆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壳体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0、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座、限位通孔、夹持组件、壳体、第一通口、固位组件、第二通口、按杆和控位杆的配合使用,向两侧按杆相对的方向按压按杆,带动控位杆进行移动,控位杆带动控位柱进行移动,控位柱带动控位件向着前侧与后侧两个控位件向着相对的方向移动,解决了现有钻床的置物台上通常缺少对放置的工件进行定位的结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未被固定易受力导致位移,对工件的加工造成影响的问题。

1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夹持组件,能够在两侧夹持杆的合力挤压下对放置在置物台顶部的工件进行夹持定位。

12、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位组件,能够配合固位块使用,当固位卡杆与固位块相接触后,对固位块的移动进行限制,即固定夹持杆的位置。

13、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块,能够对前侧与后侧两个弹簧相对一端的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在弹簧受到固位卡杆挤压后产生推力,推动固位卡杆进行移动。

14、5、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控位杆,能够带动控位柱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控位柱,能够带动控位件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控位件,能够带动固位卡杆进行移动。

15、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活动杆,能够配合限位通孔使用,对夹持杆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通过设置夹持杆,能够在两侧夹持杆的合力挤压下对放置在置物台顶部的工件进行夹持定位,通过设置拉杆,能够带动活动杆及夹持杆进行移动,通过设置拉簧,能够在拉簧受到拉杆拉伸后产生拉力,带动拉杆进行复位。

16、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限位杆,能够配合限位通口使用,对活动块在壳体内腔中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通过设置活动块,能够对固位卡杆在壳体内腔中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通过设置第一通口,能够对固位卡杆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固位卡杆,能够配合固位块使用,当固位卡杆与固位块相接触后,对固位块的移动进行限制,即对夹持杆的位置进行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包括底座(1)、置物台(2)、安装杆(3)和主机(4),所述置物台(2)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的前侧,所述安装杆(3)固定连接于底座(1)顶部的后侧,所述主机(4)设置于安装杆(3)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台(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座(5),所述限位座(5)右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限位通孔(6),所述置物台(2)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夹持组件(7),所述限位座(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8),两侧所述壳体(8)相对一侧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口(9),所述第一通口(9)的内腔设置有固位组件(10),两侧所述壳体(8)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口(11),所述第二通口(11)的内腔设置有按杆(12),两侧所述按杆(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控位杆(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7)包括夹持杆(701)和两个活动杆(702),两个所述活动杆(702)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侧夹持杆(701)相反一侧的前侧与后侧,两侧所述夹持杆(701)相反的一侧均设置有拉杆(703),所述活动杆(702)的表面套设有拉簧(704),所述夹持杆(701)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固位块(7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组件(10)包括限位杆(1001)和两个活动块(1002),两个活动块(1002)分别设置于限位杆(1001)的前侧与后侧,前侧与后侧所述活动块(1002)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位卡杆(1003),所述活动块(1002)的顶部开设有与限位杆(1001)配合使用的限位通口(1004),两侧所述固位卡杆(1003)相对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控位件(1005),所述固位卡杆(1003)与固位块(705)配合使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8)内腔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挡块(14),前侧与后侧所述挡块(14)相反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5),所述弹簧(15)远离挡块(14)的一侧与前侧与后侧固位卡杆(1003)相对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块(14)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壳体(8)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控位杆(13)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与控位件(1005)配合使用的控位柱(16),所述控位杆(13)的顶部与控位件(1005)底部的表面相接触,所述控位柱(16)靠近控位件(1005)内壁的一侧与控位件(1005)的内壁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702)靠近限位通孔(6)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孔(6)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夹持杆(701)设置于两侧限位座(5)相对的一侧,所述拉杆(703)设置于两侧限位座(5)相反的一侧,两侧活动杆(702)相反的一侧分别与两侧拉杆(703)相对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拉簧(704)相反的一侧分别与两侧拉杆(703)相对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两侧所述拉簧(704)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侧限位座(5)相反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001)靠近限位通口(1004)内壁的一侧与限位通口(100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固位卡杆(1003)靠近第一通口(9)内壁的一侧与第一通口(9)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固位卡杆(1003)靠近固位块(705)的一侧与固位块(705)的表面相接触,所述限位杆(1001)的顶部与底部分别与壳体(8)内壁的顶部与底部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辅助夹持功能的钻床,包括底座、置物台、安装杆和主机,所述置物台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前侧,所述安装杆固定连接于底座顶部的后侧,所述主机设置于安装杆的顶部,所述置物台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座。通过设置限位座、限位通孔、夹持组件、壳体、第一通口、固位组件、第二通口、按杆和控位杆的配合使用,向两侧按杆相对的方向按压按杆,带动控位杆进行移动,控位杆带动控位柱进行移动,控位柱带动控位件向着前侧与后侧两个控位件向着相对的方向移动,解决了现有钻床的置物台上通常缺少对放置的工件进行定位的结构,工件在加工过程中未被固定易受力导致位移,对工件的加工造成影响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毅,赵煜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蓝新特科技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9
技术公布日:2024/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