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紧切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01796发布日期:2024-11-27 11:4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预紧切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轴承预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紧切换结构。


背景技术:

1、以加工中心为中心的机床主轴的高速化十分明显,最高dmn值(dm:滚动体中心直径:mm,n:转速min-1)在使用油气润滑时可达250~380x104。从主轴方面考虑,从低速运转到高速运转要求轴承具有较好的刚性,因此,通过在轴承上施加最适当的预紧来提供高速和高刚性功能。

2、重预紧的情况下,轴承摩擦力大,适用于低速运转;轻预紧的情况下,轴承摩擦力小,适用于高速运转。

3、轴承预紧通常采用定压预紧(弹簧预紧)方式,无法满足多工况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满足多工况的使用要求,本申请提供一种预紧切换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预紧切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预紧切换结构,包括固定件、支撑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

4、所述支撑件连接于固定件,

5、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于固定件,

6、所述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于固定件,所述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所述第二滑动件位于支撑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

7、所述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用于注入流体,所述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用于注入流体,

8、所述第二滑动件在面a的投影面积不等于第一滑动件在面a的投影面积,面a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

9、所述固定件用于供主轴安装,并使得主轴的轴向平行于第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所述固定件用于与主轴之间轴向固定,

10、所述第一滑动件背离第二滑动件的一侧用于抵紧轴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注入流体的情况下,第一滑动件对轴承的作用力(预紧力)最小;流体压强为定值,向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或向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以控制第一滑动件对轴承的作用力(预紧力)变化;以满足多工况的使用要求。

12、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定位件,

13、所述第一定位件连接于固定件,

14、所述第一定位件用于供第一滑动件抵触,以限定第一滑动件与支撑件之间的最大距离。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的情况下,限制预紧力的最大值。

16、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定位件,

17、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于固定件,

18、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供第二滑动件抵触,以限定第二滑动件与支撑件之间的最大距离,

19、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支撑件之间的距离为最大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滑动件背离第二滑动件的表面与第一定位件之间无相互作用力。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的情况下,限制预紧力的最大值;且确保流体对第二滑动件的作用力全部传递至轴承。

21、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定位件,

22、所述第二定位件连接于固定件,

23、所述第二定位件用于供第二滑动件抵触,以限定第二滑动件与支撑件之间的最大距离。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的情况下,限制预紧力的最大值。

25、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的表面之间,一个表面处设有第一注入槽。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的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以便于流体流入第一注入槽内。

27、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件朝向第一滑动件的表面为平面。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相对的表面之间,一个表面设计为平面,便于流体泄压。

29、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件与支撑件相对的表面之间,一个表面处设有第二注入槽。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第二滑动件与支撑件相对的表面之间紧密贴合,以便于流体流入第二注入槽内。

31、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动件朝向支撑件的表面为平面。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动件与支撑件相对的表面之间,一个表面设计为平面,便于流体泄压。

33、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动件背离第二滑动件的表面处设有工作槽,

34、所述工作槽内注入流体的情况下,流体对第一滑动件作用力使得第一滑动件具有靠近第二滑动件的趋势。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注入流体或向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的情况下,始终使得第一滑动件抵紧第二滑动件,以确保该两种状态之间正确切换。

36、优选的,还包括弹性件,

37、所述弹性件位于第一滑动件背离第二滑动件的一侧,所述弹性件用于抵紧轴承。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于对轴承的作用力保持稳定,利于轴承稳定运转。

3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0、1.不注入流体的情况下,第一滑动件对轴承的作用力(预紧力)最小;流体压强为定值,向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或向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以控制第一滑动件对轴承的作用力(预紧力)变化;以满足多工况的使用要求;

41、2.利用第一定位件、第二定位件以分别限制两种状态下预紧力的最大值;

42、3.设置弹性件,利于对轴承的作用力保持稳定,利于轴承稳定运转。



技术特征:

1.一种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1)、支撑件(2)、第一滑动件(3)和第二滑动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定位件(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定位件(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定位件(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3)与第二滑动件(4)相对的表面之间,一个表面处设有第一注入槽(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4)朝向第一滑动件(3)的表面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4)与支撑件(2)相对的表面之间,一个表面处设有第二注入槽(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件(4)朝向支撑件(2)的表面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3)背离第二滑动件(4)的表面处设有工作槽(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紧切换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7),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轴承预紧领域,一种预紧切换结构包括固定件、支撑件、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支撑件连接于固定件,第一滑动件滑动连接于固定件,第二滑动件滑动连接于固定件,第二滑动件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第二滑动件位于支撑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第二滑动件在面A的投影面积不等于第一滑动件在面A的投影面积,面A垂直于第一滑动件的滑动方向,第一滑动件背离第二滑动件的一侧用于抵紧轴承。不注入流体的情况下,第一滑动件对轴承的作用力最小;流体压强为定值,向支撑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或向第二滑动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注入流体,以控制第一滑动件对轴承的作用力变化;以满足多工况的使用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帆,王迪,陈新强,包海华,周泓宇,潘君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岭市文昌数控机床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