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41466649发布日期:2025-03-28 18:0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钢卷生产加工,特别涉及一种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连退生产原料中,无套筒原料的钢卷在天车的频繁吊运过程中,内圈会产生松动的情况。

2、松动的内圈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会在内圈处出现几圈钢卷塌芯的现象,在生产作业时,内卷直接与开卷机芯轴有接触,会使塌芯部分的钢卷挤出内圈,进而导致无法上卷,影响上卷效率,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还有挤伤的安全风险,而且影响加工作业的稳定持续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套钢卷出现的内圈塌芯问题。

2、本申请的上述目的主要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3、一种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所述解决方法包括:

4、无套钢卷的内圈发生塌芯后,操作松动的内圈带钢复位;

5、取辅助件,所述辅助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折弯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段、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段围合形成卡持空间;

6、将所述辅助件的所述第一段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所述第二段延伸至所述钢卷的内圈内,以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带钢位于所述卡持空间内;

7、操作所述辅助件沿所述钢卷的轴向移动,直至所述折弯段接触至所述钢卷的端面。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弯段的长度是所述钢卷中带钢厚度的整数倍。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第二段与所述折弯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所述第一段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且所述第二段延伸至所述钢卷的内圈内后,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折弯段的一端压设在所述钢卷的内圈上。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具有形变恢复力,以使所述第二段压发生形变并始终保持压设在所述钢卷的内圈上,且在所述第二段与所述钢卷分离后恢复形变。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所述辅助件沿所述钢卷的轴向移动时,对所述折弯段以所述钢卷的轴向施加压力。

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具有偏转角,以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相互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以及非重叠部分,在操作所述第一段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时,握持所述非重叠部分进行。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偏转角的设置范围为10°-30°。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上用于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的端部设有尖端。

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件设有多个,并可间隔布置在所述钢卷的一侧端面或者两侧端面上,所述辅助件通过折弯形变得到所述第一段、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段。

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长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18、本申请中的解决方法在无套钢卷的内圈出现塌芯时进行,在无套钢卷的内圈发生塌芯后,先操作松动的内圈带钢复位,然后取辅助件,辅助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折弯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段、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段围合形成卡持空间,并将所述辅助件的所述第一段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所述第二段延伸至所述钢卷的内圈内,以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带钢位于所述卡持空间内,然后操作所述辅助件沿所述钢卷的轴向移动,直至所述折弯段接触至所述钢卷的端面,该状态下解决无套钢卷的内圈出现塌芯的情况,并提供稳定的状态进行上卷作业,避免出现内圈处的挤压变形,提高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并在出现内圈塌芯时快速的进行解决处理,保持加工作业的稳定持续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决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段的长度是所述钢卷中带钢厚度的整数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或所述第二段与所述折弯段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当所述第一段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且所述第二段延伸至所述钢卷的内圈内后,所述第二段远离所述折弯段的一端压设在所述钢卷的内圈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具有形变恢复力,以使所述第二段压发生形变并始终保持压设在所述钢卷的内圈上,且在所述第二段与所述钢卷分离后恢复形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所述辅助件沿所述钢卷的轴向移动时,对所述折弯段以所述钢卷的轴向施加压力。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具有偏转角,以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相互的投影具有重叠部分以及非重叠部分,在操作所述第一段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时,握持所述非重叠部分进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偏转角的设置范围为10°-3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上用于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的端部设有尖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件设有多个,并可间隔布置在所述钢卷的一侧端面或者两侧端面上,所述辅助件通过折弯形变得到所述第一段、所述折弯段与所述第二段。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段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套钢卷内圈塌芯的解决方法,在无套钢卷的内圈发生塌芯后,先操作松动的内圈带钢复位,然后取辅助件,将所述辅助件的所述第一段插设在所述钢卷中相邻的绕卷层之间,所述第二段延伸至所述钢卷的内圈内,以使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带钢位于所述卡持空间内,然后操作所述辅助件沿所述钢卷的轴向移动,直至所述折弯段接触至所述钢卷的端面,该状态下解决无套钢卷的内圈出现塌芯的情况,并提供稳定的状态进行上卷作业,避免出现内圈处的挤压变形,提高作业人员的作业安全性,并在出现内圈塌芯时快速的进行解决处理,保持加工作业的稳定持续进行,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秀山,王立秋,朱祥斌,齐志,赵永平,王建,孙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钢智新电磁材料(迁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