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齿轮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
背景技术:
1、市面上常用的制齿设备为滚齿机、插齿机,其均是利用展成法进行制齿的设备,由高精电机驱动。市面上的此类制齿设备均未具有良好的二次对刀加工能力,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中途从设备上拆下进行测量或者啮合试用,若尺寸需要二次加工,无法重新、快速的对正零件原有位置,造成零件报废。现有的部分装置为机械式对正,存在一定的精度误差且零件对正过程需要手动操作,较为依赖人员操作手法及经验,对刀周期长,无法实现全自动的二次对刀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用来解决齿轮加工过程中间零件中断加工,拆卸后无法二次对刀原有位置的情况。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包括:可控高精电机1、光栅滑轨4、工业相机5;
4、可控高精电机1与制齿设备主轴2通过传动连接,被加工齿轮3安装于制齿设备主轴2主轴上;工业相机5与光栅滑轨4连接,且能够沿光栅滑轨4上下滑动到与制齿设备主轴2中心线对正位置,使工业相机5镜头中心线与制齿设备主轴2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通过工业相机5捕捉被加工齿轮3的角向位置,工业相机5电缆线穿过光栅滑轨4与可控高精电机1连接,工业相机5通过电缆线控制可控高精电机1转动。
5、所述工业相机5精度不低于0.005mm,自带光源、镜头、光控及运算主机。
6、所述可控高精电机1精度需在0.002mm范围内。
7、在被加工齿轮3完成加工拆卸下来前,由光栅滑轨4运行,驱动工业相机5对正被加工齿轮3,工业相机5镜头中心与制齿设备主轴2处于同一直线上,第一次记录被加工齿轮3角向位置,记录位置为被加工齿轮3中心与垂直方向最高的一个齿的径向对称等分线,记录后被加工齿轮3即可拆下。
8、被加工齿轮3复装后,光栅滑轨4再次运行,驱动工业相机5对正被加工齿轮3,记录第二次被加工齿轮3角向位置,记录位置仍为被加工齿轮3中心与垂直方向最高的一个齿的径向对称等分线,两次记录位置形成的等分线与被加工齿轮3中心会形成夹角α,工业相机5驱动可控高精电机1转动,消除夹角α。
9、工业相机5驱动可控高精电机1转动,消除夹角α具体为:
10、工业相机5通过镜头捕捉到的图像通过视觉软件进行后处理,并根据前后捕捉到的两幅齿轮图像进行对比,此时需考虑到被加工齿轮3装夹时制齿设备主轴2端面与被加工齿轮3端面的平行度,镜头与被加工齿轮3平面的水平夹角计算得出水平找正的常量α水平,对前后捕捉的两幅齿轮图像各齿廓对比可得出边界模糊常量α模糊补偿,结合水平找正的常量、边界模糊常量进行补偿后,计算得出夹角α1,此时由工业相机自带的主机将α1反馈信号给可控高精电机1,可控高精电机1驱动制齿设备主轴2转动α1角度,完成被加工齿轮的二次对刀动作。
11、反馈角度计算公式:α1=α±α水平±α模糊补偿。
12、其中,α为经两次图像捕捉测量计算得到的夹角,α水平为水平找正的常量、α模糊补偿为边界模糊常量。
13、若被加工齿轮3二次装夹出现偏移角度过大、相机无法对正的问题,工业相机5指示灯亮起,反馈信号中止设备启动。
1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了图像识别捕捉的方式,通过比照拆卸前及安装后两次图像角度差异,结合补偿量的计算,实现了制齿设备的二次对刀功能,摆脱制齿设备二次对刀对人工的依赖,大大节约了人工劳动,同时兼容了齿轮、涡轮等不同类型的被加工零件,对不同种类的设备如滚齿机、插齿机也均有兼容。二次对刀精度通常可达0.005左右,结合应用部件的能力提升精度仍可提高。
1.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控高精电机(1)、光栅滑轨(4)、工业相机(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业相机(5)驱动可控高精电机(1)转动,消除夹角α具体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视觉识别的全自动制齿设备二次对刀装置,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