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69168发布日期:2024-05-13 12:15阅读: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轧,具体涉及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


背景技术:

1、冷轧板卷是以热轧卷为原料,在室温下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轧制而成,包括板和卷。其中成张交货的称为钢板,也称盒板或平板;长度很长、成卷交货的称为钢带,也称卷板。

2、在冷轧工艺阶段,需要将热轧卷进行开卷后,进一步的钢带进行处理,由于钢带长度相对较长,导致开卷后的钢带横向占地面积较大,影响厂区内设备的场地规划,缺乏对钢带延展后的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通过该装置,充分利用厂区内纵向空间,增加钢带的容纳。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包括进料驱动端,出料驱动端,延展架,绕带辊,导向辊,顶板,行走轮,轨道,牵引盘,绕线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进料驱动端与出料驱动端之间缠绕设置有钢带;所述延展架位于进料驱动端与出料驱动端之间,所述延展架上设有一层以上的绕带辊,每层的绕带辊设有一个以上,钢带穿入延展架内沿s型路径缠绕;所述延展架的末端活动设有牵引盘;所述牵引盘通过牵引绳与绕线辊连接;所述绕线辊包括定辊和活动辊;所述定辊和活动辊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牵引绳的两端分别缠绕于定辊和活动辊的辊身;所述活动辊与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延展架的底部固定有行走轮,行走轮沿轨道移动。

4、优选地,所述进料驱动端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钢带沿两个辊进行交叉缠绕;所述第一辊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

5、优选地,所述进料驱动端的结构与出料驱动端一致,并对称设置在钢带的两端。

6、优选地,所述牵引盘的两侧沿牵引绳移动路径的下方位置处竖直设有校线盘;所述校线盘与延展架活动连接;所述校线盘和牵引盘的弧面一侧设有线槽。

7、优选地,所述绕线辊与辊架活动连接;所述绕线辊的辊面一侧固定有压线杆;所述压线杆固定在辊架上。

8、优选地,所述延展架下方设有降低延展架高度的地坑。

9、优选地,所述延展架的末端中部位置水平设有一个以上的导向辊,每层钢带沿s型路径缠绕时,经过导向辊变向。

10、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1、通过该装置降低钢带对横向场地空间的占用,保证钢带延展空间的同时,能进行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进料驱动端,出料驱动端,延展架,绕带辊,导向辊,顶板,行走轮,轨道,牵引盘,绕线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进料驱动端与出料驱动端之间缠绕设置有钢带;所述延展架位于进料驱动端与出料驱动端之间,所述延展架上设有一层以上的绕带辊,每层的绕带辊设有一个以上,钢带穿入延展架内沿s型路径缠绕;所述延展架的末端活动设有牵引盘;所述牵引盘通过牵引绳与绕线辊连接;所述绕线辊包括定辊和活动辊;所述定辊和活动辊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牵引绳的两端分别缠绕于定辊和活动辊的辊身;所述活动辊与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延展架的底部固定有行走轮,行走轮沿轨道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驱动端包括第一辊和第二辊,钢带沿两个辊进行交叉缠绕;所述第一辊通过第二驱动电机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驱动端的结构与出料驱动端一致,并对称设置在钢带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盘的两侧沿牵引绳移动路径的下方位置处竖直设有校线盘;所述校线盘与延展架活动连接;所述校线盘和牵引盘的弧面一侧设有线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辊与辊架活动连接;所述绕线辊的辊面一侧固定有压线杆;所述压线杆固定在辊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架下方设有降低延展架高度的地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架的末端中部位置水平设有一个以上的导向辊,每层钢带沿s型路径缠绕时,经过导向辊变向。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轧钢张紧延展装置,该装置涉及冷轧技术领域,包括进料驱动端,出料驱动端,延展架,绕带辊,导向辊,顶板,行走轮,轨道,牵引盘,绕线辊,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进料驱动端与出料驱动端之间缠绕设置有钢带;所述延展架上设有一层以上的绕带辊,钢带穿入延展架内沿S型路径缠绕;所述牵引盘通过牵引绳与绕线辊连接;所述绕线辊包括定辊和活动辊;所述定辊和活动辊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牵引绳的两端分别缠绕于定辊和活动辊的辊身;所述活动辊与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连接;所述延展架的底部固定有行走轮,行走轮沿轨道移动;通过该装置降低钢带对横向场地空间的占用,保证钢带延展空间的同时,能进行调整。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阳,孙海军,刘云富,郝梅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赤峰远联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09
技术公布日:2024/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