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89318发布日期:2025-02-11 12:40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碾压设备,特别是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


背景技术:

1、传统上,这些压辊是直线型的,以确保压延材料的均匀厚度和光滑表面。然而,直线性压辊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因材料的机械压力和热应力而出现弯曲或挠性变形。此类变形尤其在压辊中部较为明显,导致压辊两端的应力分布不均,进而影响了轧制材料的均匀性和质量,采用是直线性压辊,随着参数的调整,直线性压辊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挠性变形,压辊发生弯曲,压辊变形后,在轧制极片的过程中会造成极片边缘应力过大,从而导致极片边缘20-30mm范围内厚度偏薄的问题,边缘厚度偏薄还会形成波浪边,造成极片的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传统直线型压辊在使用过程中会两侧会出现挠性变形从而导致极片边缘厚度偏薄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该装置包括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以及与所述第一压辊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设有第一平辊段,所述第一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一凸台组,所述第二压辊设有第二平辊段,所述第二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二凸台组,所述第一凸台组与所述第二凸台组抵接,所述第一平辊段与所述第二平辊段构成压辊部。

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通过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组成压辊组件,并且该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使得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进行配合,避免出现误差,且该第一压辊包括第一平辊段,该第一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一凸台组,这样使得该第一压辊为凹型件,而第二压辊与第一压辊形状大小相同,第二压辊上设有第二平辊段,该第二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二凸台组,并且该第二凸台组与第一凸台组抵接,这样使得当压辊组件运作时第一平辊段与第二平辊段之间能够形成压辊部,通过压辊部对极片进行处理,并且由于有第一凸台组与第二凸台组之间的抵接,使得该压辊组件在进行工作时通过第一凸台组与第二凸台组之间接触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放置挠性变形,从而减小压辊组件的变形,保证极片横向厚度的一致性。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台组包括第一凸台段,所述第一凸台段位于所述第一平辊段一侧,所述第一平辊段未设有所述第一凸台段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台段,所述第二凸台段与所述第一凸台段均以所述第一平辊段轴线为基准环向设置,这样设置使得该第一压辊在转动过程中第一凸台组始终与第二凸台组抵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台段与所述第一平辊段衔接处设有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凸台段与所述第一平辊段衔接处设有第二倾斜部,这样设置使得该第一压辊的结构强度提高,能够更好的防止挠性变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台组内的所述第一凸台段与所述第二凸台段宽度尺寸为20mm-30mm,这样设置更好的改善极片边缘厚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凸台组包括第三凸台段,所述第三凸台段位于所述第二平辊段一侧,所述第二平辊段未设有所述第三凸台段的一侧设有第四凸台段,所述第四凸台段与所述第三凸台段均以所述第二平辊段轴线为基准环向设置,这样设置使得该压辊组件中的第二凸台组与第一凸台组能够始终进行抵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凸台段与所述第二平辊段衔接处设有第三倾斜部,所述第四凸台段与所述第二平辊段衔接处设有第四倾斜部,这样设置使得这样使得第二压辊的结构强度更高,能够更好的防止挠性变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凸台组内的所述第三凸台段与所述第四凸台段宽度尺寸为20mm-30mm,这样设置更好的改善极片边缘厚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台组与所述第二凸台组的凸台段具有硬质材料涂层,这样设置提高压辊的耐久性并保持边缘加工的一致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平辊段和第二平辊段表面涂覆有抗氧化涂层,这样设置提高压辊组件得抗划伤和磨损的能力,延长压辊的使用寿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凸台组与第二凸台组为增强合金材料。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通过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组成压辊组件,并且该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的形状大小相同,这样使得第一压辊与第二压辊在使用时能够更好的进行配合,避免出现误差,且该第一压辊包括第一平辊段,该第一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一凸台组,这样使得该第一压辊为凹型件,而第二压辊与第一压辊形状大小相同,第二压辊上设有第二平辊段,该第二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二凸台组,并且该第二凸台组与第一凸台组抵接,这样使得当压辊组件运作时第一平辊段与第二平辊段之间能够形成压辊部,通过压辊部对极片进行处理,并且由于有第一凸台组与第二凸台组之间的抵接,使得该压辊组件在进行工作时通过第一凸台组与第二凸台组之间接触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放置挠性变形,从而减小压辊组件的变形,保证极片横向厚度的一致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压辊组件(1),所述压辊组件(1)包括第一压辊(11)以及与所述第一压辊(11)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压辊(12),所述第一压辊(11)设有第一平辊段(111),所述第一平辊段(111)两端设有第一凸台组(114),所述第二压辊(12)设有第二平辊段(121),所述第二平辊段(121)两端设有第二凸台组(124),所述第一凸台组(114)与所述第二凸台组(124)抵接,所述第一平辊段(111)与所述第二平辊段(121)构成压辊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组(114)包括第一凸台段(1141),所述第一凸台段(1141)位于所述第一平辊段(111)一侧,所述第一平辊段(111)未设有所述第一凸台段(1141)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台段(1142),所述第二凸台段(1142)与所述第一凸台段(1141)均以所述第一平辊段(111)轴线为基准环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段(1141)与所述第一平辊段(111)衔接处设有第一倾斜部(112),所述第二凸台段(1142)与所述第一平辊段(111)衔接处设有第二倾斜部(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组(114)内的所述第一凸台段(1141)与所述第二凸台段(1142)宽度尺寸为20mm-30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组(124)包括第三凸台段(1241),所述第三凸台段(1241)位于所述第二平辊段(121)一侧,所述第二平辊段(121)未设有所述第三凸台段(1241)的一侧设有第四凸台段(1242),所述第四凸台段(1242)与所述第三凸台段(1241)均以所述第二平辊段(121)轴线为基准环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凸台段(1241)与所述第二平辊段(121)衔接处设有第三倾斜部(122),所述第四凸台段(1242)与所述第二平辊段(121)衔接处设有第四倾斜部(1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组(124)内的所述第三凸台段(1241)与所述第四凸台段(1242)宽度尺寸为20mm-30mm。

8.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组(114)与所述第二凸台组(124)的凸台段具有硬质材料涂层。

9.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辊段(111)和第二平辊段(121)表面涂覆有抗氧化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6-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组(114)与第二凸台组(124)均为增强合金材料。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碾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极片边缘厚度的压辊结构装置,该装置包括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包括第一压辊以及与所述第一压辊形状大小相同的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设有第一平辊段,所述第一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一凸台组,所述第二压辊设有第二平辊段,所述第二平辊段两端设有第二凸台组,所述第一凸台组与所述第二凸台组抵接,所述第一平辊段与所述第二平辊段构成压辊部,通过压辊部对极片进行处理,并且由于有第一凸台组与第二凸台组之间的抵接,使得该压辊组件在进行工作时通过第一凸台组与第二凸台组之间接触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来放置挠性变形,从而减小压辊组件的变形,保证极片横向厚度的一致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光清,李亚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508
技术公布日:2025/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