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盲孔拔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26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盲孔拔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零部件的拆卸工具,具体涉及一种能保证工件完好 使用方便的盲孔拔套器。
背景技术
在机械设备维修中,由于安装在圆孔内的零部件大都采用连接较紧密的 过度配合,有些甚至采用过盈配合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如很多机械设备上 的回转零部件,连接很紧密,而且如果长时间安装在圆孔内,零部件会因锈 蚀而与母体紧密粘合在一起,所以在检修过程中,会经常出现难以拆卸的情 况。
传统的孔内拆卸轴承方法,是揭开轴承端盖,用铜棒将其打出,或用通 用夹具(拉马等)将轴承拉出,此种方法在有轴承端盖的结构或轴承孔能容 纳市面通用夹具的情况下应用。若在没有轴承端盖的盲孔结构或轴承孔不能 容纳市面通用夹具的情况下,拆卸困难,对零部件会产生致命的影响,甚至
使母体报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有的使用活动的夹具拆卸零部件,通 过用夹具(拉马等)把的衬套或轴承外圈外壁夹紧,将其从盲孔内拔出,如 公开号为CN201042719的拉拔装置的活动夹具,其通过钳口将衬套夹紧,再 将其拔出。但这种装置使用时需要很大的拉力,而且对于一些小型的衬套, 常因夹具体积过大,装置不能伸入到盲孔内,无法使用;对于一些专业的拉 拔器,因其结构复杂、不便携带,而且价格昂贵,致使该类工具无法得到普及。特别是针对精度要求较高的轴颈,如柱塞油泵泵体上固定的油缸套的拆 卸,如果采用敲击、拗挤等强力措施,很容易损坏零部件,而且工作效率太
低;如果使用通用的拉拔器,却又常常因装置体积过大,无法施展,这些都 是机械设备维修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拉拔工具容易损坏零部件,体积太大不方便使用,结 构复杂不便于携带,价格昂贵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携带方便,能够保证工件的完好,并且能从小型盲孔中取出衬套的盲孔拔套
器o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盲孔拔套器,包括圆筒状的拔套本体, 拔套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拔爪;其特征在于在拔套本体内腔上设置有内螺纹, 丝杆与拔套本体的内腔直径相同,丝杆表面的外螺纹与拔套本体内腔的内螺
纹相配合,丝杆能旋入拔套本体的内腔;在拔套本体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
条扳手用槽;拔爪前段的圆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长槽。
进一步的特征是所述的长槽是四段,在拔套本体的圆筒壁上均匀分布。 所述扳手用槽是对称分布的四条,与四条长槽的位置相对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 使用拔套器取出衬套时,是从内部钩住衬套,在拔出过程中对零部件 无磨损,也不用夹具夹在衬套口部,能保证工件完好;
2、 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能够根据不同大小的盲孔配置不同的 型号,特别是能够从小型盲孔中取出衬套,增加了操作的精度;
3、 丝杆通过螺纹旋入后抵紧盲孔底部,对拔爪施以反向的作用力,操作时更加省力,也不需要占用太大的空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盲孔拔套器在操作时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盲孔拔套器拔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衬套,2—工件,3—拔套本体,4—拔爪,5—丝杆,6—扳手 用槽,7—套钩止口, 8—圆周凹槽,9_长槽,10—丝杆四方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的盲孔拔套器,包括圆筒状的拔套本体3,拔套本体3的前 端设置有拔爪4,拔套本体3内腔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拔套本体3的后端设 置有套钩止口7;丝杆5为与拔套本体3的内腔直径相同的圆柱体,丝杆5表 面的外螺纹与拔套本体3内腔的内螺纹相配合,丝杆5能旋入拔套本体3的 内腔。在拔套本体3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扳手用槽6,工作时将扳手卡入 扳手用槽6内,用扳手将拔套本体3卡紧,防止拔套本体3转动。在拔套本 体3的中段,设置有圆周凹槽8,以减少拔套本体3的中段的壁厚,具备一定 的弹性变形能力,圆周凹槽8的深度应不影响拔爪3内腔壁上的螺纹。
在拔套本体3的前段设置有至少一段长槽9,图中所示的长槽9是四段, 在拔套本体3的圆筒壁上均匀分布,将拔套本体3的前段分隔为四片。安装 时,将拔套本体3的前段顺工件2轴线打入工件2内,挤压拔套本体3的前 段,长槽9的宽度縮短,使拔套本体3的四片拔爪4向内縮短,使拔套本体3 前端的拔爪4能伸入衬套1的内孔中。设置在拔套本体3后部的扳手用槽6是对称的一条或四条,在圆筒上按 照圆周周方向均匀设置;如是四条扳手用槽6,四条扳手用槽6可以与四条长 槽9的位置相对应。
在丝杆5的后端设置有丝杆四方头10,丝杆四方头10与丝杆5连接或制 作为一体,便于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夹持丝杆5,使丝杆5能转动。
针对不同大小的衬套l,可以配置不同型号的盲孔拔套器,现选取最佳实 施例进行说明。设衬套1的长度为L,内径为D,则拔爪4的前端到扳手用槽 6的末端总长为L+30mm,选用的丝杆5的长度应为1.3L+30mm,丝杆5与 四方头10的总长为2L+30mm,从扳手用槽6末端到套钩止口 7内螺纹开口 处距离为35mm;在拔爪4的前端设有小钩,当小钩正常展开时其端面直径长 度为D+3mm,沿轴线方向长度为2.5mm;圆周凹槽8的直径为D—3mm,丝 杆5的直径为D—6mm。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盲孔拔套器时,先将拔套本体3 (拔爪4、套钩止口7) 打入到衬套1内,拔爪3的圆筒上由于设置了长槽9,在打入衬套1内部时, 拔爪4会向长槽9的内空空间收拢,从而使拔爪4前端直径縮小,更容易被 打入到衬套l内。当拔爪4到位后,拔爪4的前端弹性恢复,且钩住衬套l 在工件2盲孔一侧的端头,然后将丝杆4旋入到拔套本体3内,直至丝杆5 的端头到达工件2盲孔底部,继续旋入丝杆5,拔爪4受到向外的反作用力, 从而将衬套l拔出。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拔爪4产生旋转,用钩扳手在扳手 用槽6处止住;在旋入丝杆5时,用扳手卡住四方头IO,再旋转更加省力。
6
权利要求
1、一种盲孔拔套器,包括圆筒状的拔套本体(3),拔套本体(3)的前端设置有拔爪(4);其特征在于在拔套本体(3)内腔上设置有内螺纹,丝杆(5)与拔套本体(3)的内腔直径相同,丝杆(5)表面的外螺纹与拔套本体(3)内腔的内螺纹相配合,丝杆(5)能旋入拔套本体(3)的内腔;在拔套本体(3)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扳手用槽(6);拔爪(3)前段的圆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长槽(9)。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盲孔拔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长槽(9) 是四段,在拔套本体(3)的圆筒壁上均匀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盲孔拔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用槽(6) 是对称分布的四条,与四条长槽(9)的位置相对应。
4、 根据权利要求
1至3任一所述的盲孔拔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拔套 本体(3)的中部设置有圆周凹槽(8)。
5、 根据权利要求
1至3任一所述的盲孔拔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 (5)的后端设置有丝杆四方头(10)。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盲孔拔套器,包括圆筒状的拔套本体,拔套本体的前端设置有拔爪;其特征在于在拔套本体内腔上设置有内螺纹,丝杆与拔套本体的内腔直径相同,丝杆表面的外螺纹与拔套本体内腔的内螺纹相配合,丝杆能旋入拔套本体的内腔;在拔套本体的后端,设置有至少一条扳手用槽;拔爪前段的圆筒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长槽。本实用新型的拔套器使用时能保证工件完好;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携带,能够根据不同大小的盲孔配置不同的型号,特别是能够从小型盲孔中取出衬套。
文档编号B23P19/04GKCN201329493SQ200920126136
公开日2009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4日
发明者张顺友, 马永光 申请人:中冶建工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