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压机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157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压机校正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于滚压机上的成型校正装置。
目前我国塑钢门窗中所加设的“U”形衬筋,均是采用轧钢带通过滚压机的滚轮滚压成“U”形断面结构。由于滚压机的滚轮成型角为α≥90°,所以滚压出的“U”形衬筋经弹性恢复后,实际成型夹角大于90°,因此采用现有滚压机滚压出的衬筋存在以下不足衬筋扭曲、轴向翘曲,成形尺寸不准确、调节不方便、利用率低、使用质量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校正“U”形衬筋断面成型,校正扭曲、校正横竖方向翘曲的滚压机校正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由上滚轮、下滚轮、前支架、后支架、水平校正装置和垂直校正装置组成,其特点是,水平校正装置设在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垂直校正装置设在上下滚轮的正前方,水平校正装置和垂直校正装置均通过前、后支架固定在滚压机墙板上。
水平校正装置是由轴承、轴承活动架、丝杆组成,轴承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轴承活动架一端设有固定孔,通过销钉固定在前支架上,且可转动;另一端置于后支架的开槽内可滑动,在其端点处设有弹簧挂钩;弹簧和丝杆均固定在滚压机墙板上。
垂直校正装置是由上调正板、上螺钉、下调正板、下螺钉、后支架和紧固螺栓组成,上、下调正板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上螺钉和下螺钉,两端设有槽口,通过紧固螺栓分别固定在后支架上,可左右移动。
上滚轮凸出成型部分的宽度用下列公式确定B-2δ-2×5mm,其中B为下滚轮成型凹槽的宽度,δ为衬筋厚度,衬筋与上滚轮凸出成型部分的单边间隙为5mm。
下滚轮成型凹槽的深度以下列公式确定h-a,其中h为“U”形衬筋总高度,a为轴承厚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校正装置在使用时,固定在滚压机墙板上的丝杆内调,轴承活动架滑动,此时弹簧拉紧,轴承内移;当丝杆外调,在弹簧的作用下,轴承活动架转动复位,此时轴承外移。
本实用新型中的垂直校正装置使用时,调节调正板上的上螺钉和下螺钉使之上移或下移,调节调正板上的紧固螺栓使上、下调正板通过开槽分别左移或右移。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将上、下滚轮之间的两轴承距离调至固定在上滚轮凸出成型部分加衬筋厚度的宽度上,当衬筋通过上、下滚轮滚压成“U”形断面结构的同时,在两轴承压力下使“U”形断面的成形角α<90°,待衬筋弹性恢复后实际成形角为90°。由于“U”形断面结构衬筋在压制过程中容易出现水平方向的翘曲,调节丝杆,变化左右轴承对衬筋的压力,从而起到对水平方向翘曲的校正作用。当“U”形衬筋出现扭曲时,调节紧固螺栓使上调正板右移(或左移),下调正板左移(或右移),调节上螺钉下移和下螺钉上移,使螺钉的端点给于“U”形衬筋上下底面相应的压力,从而完成衬筋的扭曲校正。当衬筋出现竖直方向的翘曲时,对上、下螺同时上调或下调,使螺钉产生向上或向下的压力,便可实现对“U”形衬筋垂直方向翘曲的校正。
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U”形衬筋的尺寸准确率高,能保证断面质量,并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一机多用等优点。
以下为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校正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垂直校正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其中,1.上滚轮,2.下滚轮,3.衬筋,4.轴承,5.轴承活动架,6.前支架,7.后支架,8.丝杆,9.弹簧,10.上调正板,11.下调正板,12.上螺钉,13.下螺钉,14.紧固螺栓,15.墙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结构如图1所示,对产品要求成型角α=90±2°。当衬筋没有进行校正时,其断面成型角α≥94.5°,使用水平校正装置,调节左右丝杆8内移1mm,轴承活动架5滑动,左右轴承4内移,此时弹簧9拉紧,在两轴承压力下使“U”形衬筋3断面的成形角α<90°,待衬筋弹性恢复后实际成形角为90±0.1°;当丝杆外调时,弹簧自动复位。
实施例2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对产品要求衬筋宽度为30±2mm,水平翘曲≤3mm。在没有进行校正过的衬筋断面尺寸为32mm,水平翘曲20mm/m,使用水平校正装置,调节左丝杆8内移1.5mm,调节右丝杆8内移1mm,轴承活动架5滑动,左右两轴承4内移,在衬筋3受到不同的压力后,形成的衬筋断面尺寸为30mm±0.5mm,水平翘曲≤1mm/m。
实施例3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产品要求无明显扭曲,在没有进行垂直校正过的衬筋出现明显扭曲,调节紧固螺栓14,使上调正板10左移2mm,下调正板11右移2mm,上螺钉12下调至衬筋底面中心线位置,下螺钉13上调至衬筋底面中心线位置,使上下螺钉对衬筋的上下底面产生压力,产品无扭曲。直方向上翘≤1mm/m。
实施例4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产品要求垂直方向翘曲≤2mm/m。在没有进行垂直校正过的衬筋出现上翘,翘曲≥15mm/m,调节上螺钉12下调2mm,下螺钉13下调2mm,使上下螺钉对衬筋的上底面产生压力,产品无明显上翘,垂直方向上翘≤1mm/m。
权利要求1.一种滚压机校正装置,是由上滚轮、下滚轮、前、后支架、水平校正装置和垂直校正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水平校正装置设在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垂直校正装置设在上下滚轮的正前方,水平校正装置和垂直校正装置均通过前、后支架固定在滚压机墙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压机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水平校正装置是由轴承、轴承活动架、丝杆组成,轴承设在上滚轮与下滚轮之间,轴承活动架一端设有固定孔,通过销钉固定在前支架上,且可转动;另一端置于后支架的开槽内可滑动,在其端点处设有弹簧挂钩;弹簧和丝杆均固定在滚压机墙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压机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垂直校正装置是由上调正板、上螺钉、下调正板、下螺钉、后支架和紧固螺栓组成,上、下调正板的中间部位分别设有上螺钉和下螺钉,两端设有槽口,通过销钉分别固定在后支架上,可左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压机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滚轮凸出成型部分的宽度用下列公式确定B-2δ-2×5mm;其中B为下滚轮成型凹槽的宽度,δ为衬筋厚度,衬筋与上滚轮凸出成型部分的单边间隙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压机校正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滚轮成型凹槽的深度以用列公式确定h-a;其中h为“U”形衬筋高度,a为轴承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于滚压机上的成型校正装置。由上、下滚轮、前、后支架、水平校正装置和垂直校正装置组成,其特点是,水平校正装置设在上滚轮和下滚轮之间,垂直校正装置设在上下滚轮的正前方,水平校正装置和垂直校正装置均通过前、后支架固定在滚压机墙板上。本实用新型可校正“U”形衬筋断面成型,校正扭曲、校正横竖方向翘曲,可使产品尺寸准确率高,能保证断面质量,并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一机多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B21D47/00GK2316066SQ9724485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1日
发明者尹传升, 王光昌 申请人:济南康泰思塑料型材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