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铆工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铆工装。
【背景技术】
[0002]压铆工序在钣金件加工中普遍存在,常见的压模工装如图1所示,上模9和下模10具通常为柱体,上模9对置于下模10上的铆钉6和钣金件11进行压铆。在压铆的过程中,钣金件时常会受到压铆模具的影响,干涉现象时常存在。其中,U型钣金件的干涉最为普。为了解决干涉的问题,常采取的方法有:
[0003]1.在钣金件上开设工艺缺口。然而,这种方法不仅操作复杂,适用性差,且在操作前需经过客户同意。
[0004]2.直接采用人工进行敲打压铆。然而,这种方法加大操作人员工作量,效率低下,且压铆的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0005]操作复杂但是其之前的发生干涉现象需要开工艺缺口,或人工敲打,前者需要经客户同意,后者增加工作量以及影响产品质量。
[0006]故一种结构简单,可以有效对U形件进行压铆的压铆工装亟待提出。
【实用新型内容】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压铆工装,该压铆工装结构简单,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在压铆过程中常出现的压铆干涉问题,使一些宽度较窄的U型件可以顺利完成压铆,保证压铆的质量。
[0008]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压铆工装,包括机架、上压铆模具和下压铆模具,上压铆模具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压铆模具垂直移动;下压铆模具包括:支撑部和压铆部,支撑部与机架连接,支撑部与压铆部连接呈“L”形连接,支撑部设置在压铆部上方或下方。
[0010]本实用新型压铆工装包括:机架、上压铆模具和下压铆模具。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压铆模具垂直移动,对置于下压铆模具上的钣金件和铆钉进行压铆。下压铆模具包括支撑部和压铆部,支撑部与压铆部连接呈“L”形连接,将U型钣金件一边置于压铆部上方,另一边置于压铆部下方,将压铆部伸入U型钣金件的开口中,零部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不会损伤U型钣金件,保证压铆的品质。
[0011]本实用新型压铆工装相比于现有技术,其以简单的结构优化解决了传统压铆工装在压铆过程中存在的干涉问题,使U型钣金件可以得到更好的压铆,提高压铆的质量。
[0012]作为优选的方案,压铆部为一个或多个。
[0013]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不同数量的压铆部可以满足对不同宽度的U型钣金件进行压铆。
[0014]作为优选的方案,多个压铆部重叠设置。
[0015]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多个压铆部采取重叠设置可以增加压铆部的厚度,满足对不同宽度的U型钣金件进行压铆。
[0016]作为优选的方案,多个压铆部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0017]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采用固定螺栓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固定牢靠,便于调整压铆工装上压铆部的数量。
[0018]作为优选的方案,压铆部上设有定位槽。
[0019]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定位槽对需要压铆的钣金件可以进行有效的定位,防止压铆位置出现偏差。
[0020]作为优选的方案,上压铆模具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上压铆模具水平移动。
[0021]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上压铆模具水平移动,调整上压铆模具的位置,保证钣金件的压铆位置无误。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传统压铆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示意图之一。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其中:1、机架,2、上压铆模具,3、下压铆模具,31、支撑部,32、压铆部,4、第一驱动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铆钉,7、U型钣金件,8、固定螺栓,9、上模,10、下模,11钣金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8]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压铆工装的一些实施例中,
[0029]压铆工装,包括机架1、上压铆模具2和下压铆模具3,上压铆模具2与第一驱动机构4连接,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上压铆模具I垂直移动。下压铆模具3包括:支撑部31和三个重叠设置的压铆部32,支撑部31与机架I固定连接,支撑部31与压铆部32连接呈“L”形连接,三个重叠设置的压铆部32间通过固定螺栓8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支撑部31设置在压铆部32上方,如图4所示,支撑部31设置在压铆部32下方。
[0030]本实用新型压铆工装的工作流程如下:
[0031]1.将铆钉6置于最上层的压铆部32上;
[0032]2.将U型钣金件7的一边置于铆钉6上方,另一边置于最下层压铆部32的下方;
[0033]3.第一驱动机构4驱动上压铆模具2垂直移动,对置于下压铆模具3上的U型钣金件7和铆钉6进行压铆,压铆成功。
[0034]本实用新型利用对呈L形的下压铆模具3对铆钉6和U型钣金件7进行良好的压铆。在压铆的过程中,将三层重叠设置的压铆部32伸入U型钣金件7的开口中,零部件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不会损伤U型钣金件7,保证压铆的品质。同时,若U型钣金件7的开口比三层设置的压铆部32的厚度小,则只需通过固定螺栓8减少压铆部32的数量,将三层重叠设置的压铆部32改为两层或一层。
[0035]本实用新型压铆工装相比于现有技术,其以简单的结构优化解决了传统压铆工装在压铆过程中存在的干涉问题,使U型钣金件7可以得到更好的压铆,提高压铆的质量。
[0036]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余技术特征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压铆部32上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对需要压铆的钣金件可以进行有效的定位,防止压铆位置出现偏差。
[0037]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其余技术特征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上压铆模具2与第二驱动机构5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上压铆模具2水平移动。第二驱动机构5驱动上压铆模具2水平移动,调整上压铆模具2的位置,保证钣金件的压铆位置无误。
[003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压铆工装,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工装还包括: 上压铆模具,所述上压铆模具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压铆模具垂直移动; 下压铆模具,包括:支撑部和压铆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压铆部连接呈“L”形连接,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压铆部上方或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部为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铆部重叠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压铆部间通过固定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部上设有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压铆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铆模具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压铆模具水平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铆工装,包括机架、上压铆模具和下压铆模具,上压铆模具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压铆模具垂直移动;下压铆模具包括:支撑部和压铆部,支撑部与机架连接,支撑部与压铆部连接呈“L”形连接,支撑部设置在压铆部上方或下方。该压铆工装结构简单,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在压铆过程中常出现的压铆干涉问题,将压铆部伸入U型件的开口中,使一些宽度较窄的U型件可以顺利完成压铆,保证压铆的质量。
【IPC分类】B21J15-10, B21J15-38
【公开号】CN204276788
【申请号】CN201420679054
【发明人】许彩英, 冯淑琴
【申请人】苏州市冯氏钣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