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071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造领域的焊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各主机厂对汽车造型的要求越来越高,外观造型曲面越来越复杂,许多车型的行李箱外板无法整体冲压成型完成,需要由上、下两段电阻焊或者激光拼焊而成。采用激光拼焊,设备投资成本太高,设备维护成本也很高,占用场地面积大;采用传统电阻焊或者傀儡焊,由于行李箱外板特殊的焊点质量要求以及外观造型特殊的曲面结构,普通点焊焊钳的焊接质量和焊钳通道都得不到保证,比如图3、图4所示的三厢轿车行李箱外板17由上段171和下段172焊接而成,外形结构复杂,利用人工或者机器人焊接,可以直接焊接靠近边缘的焊点A、B,但焊点C、D处于行李箱外板的中间位置,造型较大且复杂,焊点C、D的位置深,在焊点C、D处的焊接空间很小,没有足够的焊钳进出通道,现有的傀儡焊机构,比如图1中的C型焊钳或者图2中的X型焊钳或者CN203437804U公开的一种傀儡焊机构,其都具有喉深喉宽结构,在焊点C、D处受焊接空间限制,无法满足行李箱外板焊点质量要求和外观造型需求。另外,行李箱外板为外观件,焊点为外观焊点,球面电极很难保证外观焊点平整性及焊点质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以对造型复杂的行李箱外板上、下段进行焊接,满足焊点质量要求和外观造型需求。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包括上电极、下电极、与电缆连接的第一L形连接块和与电缆连接的第二 L形连接块,还包括可移动的第一支撑座、固定的第二支撑座、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固定有第一支撑臂,第一气缸与第一支撑臂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支撑臂转动,第一转臂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支点与第一支撑臂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支撑臂转动,第一转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支点与第一气缸的气缸杆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气缸的气缸杆转动,所述上电极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臂上,所述第一 L形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上电极上;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固定有第二支撑臂,第二气缸与第二支撑臂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支撑臂转动,第二转臂的一端通过第二气缸支点与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转动,第二转臂靠近中部的位置通过第二旋转支点与第二支撑臂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支撑臂转动,所述下电极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二 L形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下电极上。
[0005]为了避免出现电极压痕,更好的保证行李箱外板的外观焊点平整性及焊点质量,所述上电极为球面电极,所述下电极为平面电极。
[0006]上电极接触行李箱外板的下段非外观面,下电极接触行李箱外板的上段外观面,施加压力在行李箱外板的上、下段的焊点位置处,由通电回路输入电流,电流通过铜板、电缆、第一 L形连接块、第二 L形连接块到达上、下电极并通过行李箱外板的上、下段,当电流通过行李箱外板的上、下段时,在上、下电极压力作用下,行李箱外板的上、下段的焊点位置处受热融化,通电结束后,上、下电极压力继续维持,融化液体凝固,在行李箱外板的上段与下段之间形成熔核,从而将行李箱外板的上段与下段焊接在一起。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
[0008](I)上电极由第一气缸配合第一支撑臂、第一气缸的气缸杆、第一转臂驱动,下电极由第二气缸配合第二支撑臂、第二气缸的气缸杆、第二转臂驱动,上电极和下电极没有喉深喉宽结构,能实现造型曲面复杂的行李箱外板上、下段的阻焊焊接,焊点位置可选择在任意位置,即使位置深度较深的焊点也可焊接。
[0009](2)上电极采用球面电极,下电极采用平面电极,将平面电极用在外观面上,焊接后无电极压痕,很好的保证了外观焊点平整性及焊点质量。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现有的C型焊钳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现有的X型焊钳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行李箱外板的焊接示意图。
[0013]图4为图3中的E-E剖面图。
[0014]图5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图5的俯视图。
[0016]图7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18]如图3至图7所示的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包括上电极10、下电极11、与电缆连接的第一 L形连接块15、与电缆连接的第二 L形连接块16、可移动的第一支撑座1、固定的第二支撑座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第一转臂5和第二转臂6。上电极10采用普通的球面电极,材料为CrZrCu,下电极11采用平面电极,材料为CrZrCu,第一 L形连接块15和第二L形连接块16的材料为CrZrCu,第一支撑座1、第二支撑座2、第一支撑臂7、第二支撑臂8、第一转臂5和第二转臂6的材料为Q235A,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都带自动锁死功能。第一支撑座I上固定有第一支撑臂7,第一气缸3与第一支撑臂7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支撑臂7转动,第一转臂5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支点9 (由螺栓形成)与第一支撑臂7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支撑臂7转动,第一转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支点13 (由螺栓形成)与第一气缸3的气缸杆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气缸3的气缸杆转动,上电极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臂5上,第一 L形连接块1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上电极10上。第二支撑座2上固定有第二支撑臂8,第二气缸4与第二支撑臂8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支撑臂8转动,第二转臂6的一端通过第二气缸支点14 (由螺栓形成)与第二气缸4的气缸杆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气缸4的气缸杆转动,第二转臂6靠近中部的位置通过第二旋转支点12 (由螺栓形成)与第二支撑臂8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支撑臂8转动,下电极1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臂6的另一端,第二 L形连接块1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下电极11上。
[0019]如图3、图4、图5、图7所示,实际工作时,傀儡焊机构首先处于图7的打开(非工作)状态,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处于缩缸状态,上电极10与下电极11未靠近,将待焊接的行李箱外板17的上段171与下段172装配到位,然后第二气缸4伸缸,第二气缸4的气缸杆伸出,第二转臂6绕第二旋转支点12和第二气缸支点14转动,第二气缸4相对于第二支撑臂8转动一小步,将下电极11压下,并接触行李箱外板的上段171的外观面;待第二气缸4动作完成后,第一气缸3伸缸,第一气缸3的气缸杆伸出,第一转臂5绕第一旋转支点9和第一气缸支点13转动,第一气缸3相对于第一支撑臂7转动一小步,将上电极10压下,并接触行李箱外板的下段172的非外观面;此时,傀儡焊机构处于图5的工作状态,通过连接在第一 L形连接块15和第二 L形连接块16上的电缆输入正负电流,对焊点进行焊接作业。当通电结束后,焊接完成,第一气缸3先缩缸,其气缸杆缩回,第一转臂5绕第一旋转支点9和第一气缸支点13回转,第一气缸3相对于第一支撑臂7回转,将上电极10打开,并离开行李箱外板的下段172 ;然后,然后第二气缸4缩缸,其气缸杆缩回,第二转臂6绕第二旋转支点12和第二气缸支点14回转,第二气缸4相对于第二支撑臂8回转,将下电极11打开,并离开行李箱外板的上段171,此时傀儡焊机构离开行李箱外板17,处于图7的非工作状态,即可顺利取出行李箱外板17,完成焊接。
【主权项】
1.一种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包括上电极(10)、下电极(11)、与电缆连接的第一 L形连接块(15)和与电缆连接的第二 L形连接块(16),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可移动的第一支撑座(I)、固定的第二支撑座(2)、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第一转臂(5)和第二转臂(6); 所述第一支撑座(I)上固定有第一支撑臂(7),第一气缸(3)与第一支撑臂(7)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支撑臂(7 )转动,第一转臂(5 )的一端通过第一旋转支点(9 )与第一支撑臂(7 )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支撑臂(7)转动,第一转臂(5)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气缸支点(13)与第一气缸(3)的气缸杆连接,并能相对第一气缸的气缸杆转动,所述上电极(10)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臂(5)上,所述第一 L形连接块(15)固定连接在上电极(10)上; 所述第二支撑座(2)上固定有第二支撑臂(8),第二气缸(4)与第二支撑臂(8)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支撑臂(8)转动,第二转臂(6)的一端通过第二气缸支点(14)与第二气缸(4)的气缸杆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转动,第二转臂(6)靠近中部的位置通过第二旋转支点(12)与第二支撑臂(8)连接,并能相对第二支撑臂(8)转动,所述下电极(11)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臂(6)的另一端,所述第二 L形连接块(16)固定连接在下电极(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电极(10)为球面电极,所述下电极(11)为平面电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面单点傀儡焊机构,包括上、下电极,第一、第二L形连接块,第一、第二支撑座,第一、第二气缸和第一、第二转臂;所述第一支撑座上固定有第一支撑臂,第一气缸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第一转臂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第一转臂的另一端与第一气缸的气缸杆转动连接,上电极固定连接在第一转臂上;所述第二支撑座上固定有第二支撑臂,第二气缸与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第二转臂的一端与第二气缸的气缸杆转动连接,第二转臂靠近中部的位置与第二支撑臂转动连接,下电极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臂的另一端。其能对造型复杂的行李箱外板上、下段进行焊接,满足焊点质量要求和外观造型需求。
【IPC分类】B23K35-04, B23K11-11, B23K11-31
【公开号】CN204308401
【申请号】CN201420761785
【发明人】周望, 谢晓东, 叶彪, 马志飞
【申请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